摘要:将游戏活动合理的、紧密的融到体育教学中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尝试,本文从体育课堂中游戏活动的规则和开展两大方面着手,进行游戏教学法在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体育教学体育课程是职业教育中的必修课,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更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也在进行着,体育教学的改革也必须要面临的。
针对目前我院体育课程内容比较陈旧、缺乏创新的现状,我们尝试着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将它贯穿到体育课程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激烈、兴奋、刺激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提高各项技能。
这也就是游戏教学法。
那么怎样才能把,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的目标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应用和思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1 游戏活动规则教学中不仅仅是文化课堂应该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同样适用,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1内容要有针对性我院属于职业院校,生源较广泛,年龄在16-25之间,跨度较大,在成长背景、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或开展游戏活动时要根据他们的年龄段和性别进行划分。
作为体育老师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知道他们对什么样的游戏活动感兴趣。
比如,这个时期的男孩子体质好的比较好动,我们就可以安排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游戏,或者这个孩子身体比较虚弱,我们就安排一些增强体质的游戏。
胖的同学呢,则安排一些简单的游戏,而女孩子有的柔弱或者可能有的不愿意运动,则可以安排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游戏,例如原地接球、单手投篮、跳绳、踢毽子等等。
这样因材施教,游戏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大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性,让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并且心情愉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1.2游戏编排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游戏达到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自身的优势、勇敢拼搏的精神,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
我院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一沉不变的课程毫无兴趣,对新生事物则充满好奇,因此游戏的选择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赛性强、趣味性强的游戏;培养学生们得团队协作能力。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锻炼身体身体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1.3不能脱离教材教学的开展是围绕着教材进行的,所以我们就要将游戏和教材相结合、不脱离教材重点难点内容,这是必须的。
方法为内容服务,在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方法是为体育教学内容服务的,游戏是手段而不是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所有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都不能脱离体育教学内容,不能出现为“玩”而“玩”,脱离我们的教学宗旨。
所以,体育游戏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出教育性、合理性,这样才能起到辅助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1.4安全要有保障在体育运动的体育比赛为基本内容,对形态的体育比赛,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盲目疯玩,没有考虑安全问题。
而我们的学生体质存在差异,所以我们一定做好准备工作。
课前摸清每个学生的体质,适合那些游戏活动,以免发生意外,将学生的安全放到首位。
2 游戏活动在体育课程中的开展2.1选择的游戏必须有趣味性。
设计和选择的游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点,必须具有趣味性。
如果游戏过于简单,年龄大的学生就没有兴趣;太难的游戏,有的学生完成不了,便会失去兴趣。
如我在结合本院学生的特点的同时选选择了一些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奋性的游戏,如游戏“贴膏药”、“推轮胎跑”、“夹球跑”、“通过封锁区”等,在中跑中应用“拉网捕鱼”、球类中的“运球过人”等等。
这些游戏不仅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活跃了体育课堂及课余气氛,同时还激发学生学习、改造游戏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短跑,一味的重复训练是很多体育教师常选择的方法,但是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这种单一枯燥的练习方式,训练效果较差。
运用游戏教学法,我们可以结合课堂上的特点,把奔跑和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以及学生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如汽修班可以让学生推轮胎往返跑,在轮胎不倒的情况下,看看谁的速度快,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
2.2适量准备工作在体育教学中,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准备活动的质量决定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除了一般性质的准备活动如慢跑、徒手操、健美操等简单生理热身准备之外,还要重视专门性的准备活动,因为这是与本节课堂教学活动紧密相关的,是本节课的游戏活动重点运动关节的提前预热。
在准备工作中,首先教师要做到的是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还要了解他们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在体育课堂中实施训练强度和深度时有所依据,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教师要根据相应的游戏活动发展状况安排准备工作。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前熟悉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具体的目标和内容制定适合的准备工作,做到专门性准备工作与一般性准备工作的自然衔接。
最后,老师为学生准备的活动,要注意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集体准备与分散准备,一成不变与常变常新,室内准备与室外准备、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情况的准备,老师带领的准备与个别学生带领的准备,不同运动部位的有节奏的准备等等各种因素都要考虑。
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重视课前准备工作,调动学生积极性,正影响学生情绪,为课堂的顺利进行做好保障。
2.3强调组织纪律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体育活动中组织纪律性是各项游戏活动能顺利进行的保证。
即使最简单的分队或分组,排队等,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方法进行,否则容易引起混乱甚至是引发某些伤害事故,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2.4掌握学生的情绪在体育游戏中,是否深受学生的欢迎,需要观察学生的情绪,现在的学生在体育中想上什么,是自由活动,还是集体游戏?成功的游戏是在欢乐的氛围下完成的,所以选择合适的游戏项目要根据天气,学生等等情况进行筛选,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跟学生交朋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才是游戏的主角,这样才有感染力,并且不断调整学生的情绪,这样才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服务于教学。
2.5及时点评在学生游戏结束后,根据比赛情况给予相应点评,指出不足,及改正意见及措施,做到公平公正,尽量以游戏开始前公布的游戏规则、时间、次数等条件为准,点评各组游戏规则和学生组织方面的情况,表扬、鼓励、惩罚相应的学生。
注意不要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要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否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职业院校体育老师,在体育活动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身体素质是我们的责任。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让学生得到锻炼,真正的喜欢体育课,喜欢参加各项体育活动。
为达成这一目标,体育老师还需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1] 王华.体育游戏的特点与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大学学报,2001(1)[2] 金瑞静,肖玉红.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2006(3)[3] 姬兆杰.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3)[4] 周高柱.如何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J].考试周刊,2009(34)当前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倡小学体育课的游戏化教学,这个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对于枯燥的体育课越来越不感兴趣,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一现象,这个现象也导致了体育课堂教学中会出现一些其他的问题。
因此,小学体育课的游戏化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一些老师在设计与实施游戏化教学时存在一些设计与运用不足,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1、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概述体育游戏化教学,是将体育课堂转化成为学生游戏的场所,即将课堂内容融入学生的游戏活动中实施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具体来说,就是在小学体育教育的课堂中添加进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掌握学习要求、实现学习目标。
游戏是媒介,而不是目的。
2、小学体育教学中设计与运用游戏的要求1)根据学生特征设计游戏活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游戏项目和方法时,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学习过程,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特征选择游戏内容。
2)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游戏方式与要求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根据其使用目的可以分为一般性游戏和专项性游戏。
一般性游戏组织起来比较容易,方法也比较简单,主要用于准备活动和辅助游戏教学中,能起到热身和调节气氛的作用;专项性游戏带有较强的专业色彩,主要应用于专项技术的训练教学中,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在专项运动中感到枯燥与乏味。
3)根据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价体育游戏教学结束后,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成果,结合游戏规则和要求,进行及时的评价与总结,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巩固教学成果,应做到公正、准确。
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将在游戏中获取的知识与能力灵活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努力争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3、设计、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可以给教学增添新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游戏的运用也应注意合理性、科学性,运用游戏进行体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内容、制定规则要具有针对性体育教师在选择游戏和制定游戏规则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密切结合教材内容,凸显知识性与技能性,提高教学游戏在知识呈现、课堂衔接、技能训练中的媒介功能,使得游戏既要受学生们的欢迎,又服务于体育教学,并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散,提高创新意识。
2)游戏的组织过程要科学、合理在组织游戏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要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由浅到深、由难到易、循序渐进的发展。
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密切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身体运动状况,掌握他们的运动密度及运动量。
3)注意游戏过程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教师要注重明确游戏的组织性与纪律性。
有些游戏操作起来容易打乱秩序,造成混乱,特别是分组之后进行的球类、投掷类游戏,如果不能按照规定进行游戏,容易影响教学效果,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4)重视游戏结束后的评价与小结当游戏已经取得预期效果后,教师应立即停止。
而且结束后,教师应对游戏活动进行评价,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对于胜利者要提出表扬和肯定,对于失败者应给予鼓励和激励,还要观察学生的身体及情绪变化,真正做到关爱、呵护学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5)游戏的设计要注重全员参与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在游戏内容的设计以及游戏方式的选择、游戏的难度把握等,应从学生全员参与的角度思考,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中,让每位学生都在游戏的活动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