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 页,总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并拍照上传至考试系统,点击交卷完成考试。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1-4 题21 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 1 分,共8分)(1)李商隐在《无题》中借用美丽的神话传说表达对心中恋人的无比热爱和深切思念的句子是:,。
(2)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突出孙权年少有为,武功盖世的句子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月夜美景的句子是:4)《<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易逝,勉励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每小题1 分,共4分)(1)明雅特别好客,她不喜欢任何人在她家里过分拘泥..()于礼节。
(2)当雨季催生着初春的花蕾..()时,我们开始讴歌我们的青春。
(3)学习任何知识都要讲究róng huì()贯通,不能单靠死记硬背。
(4)那两位老人手拉着手ā n xi án(g )漫步在铺满黄叶的小路上。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⑤⑥⑦①④③②B.④⑥⑦①③②⑤ C .④①⑦⑥⑤③② D .⑤⑦⑥①②③④4. 某校拟开展“我为祖国点赞”实践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6分)材料一: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运营。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座城市的跨海大桥,是中国工程师们建造的第一座需要在海中建造海底隧道的大桥,是一项超级工程。
材料二:2019 年 1 月11 日,中国向全球宣布,成功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软着陆的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借助“鹊桥” 中继卫星,嫦娥四号着陆器跟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进行了互拍成像。
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
今年1月3日,它自主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预选着陆区内。
当日,它所释放的玉兔二号巡视器开始了月背表面的探索之旅。
材料三:从改革开改的成就看祖国的变化:2020 中国将要完成几件大事,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取得新进展,展现中国力量:辉煌成就——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符合预期——“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科技强国——北斗全球导航建成、发射火星探测器。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从脱贫攻坚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增长,从人均受教育年限到医疗卫生事业进展,从移动电话普及到汽车拥有量的快速提升,无不彰显着祖国的巨大变化。
内容上:格式上:(5-20 题49 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5-6题。
(6 分)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纯白描,不作惊人之笔,感情上内在深沉。
B.“十五”和“八十”照应,这是实写,写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暴露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C.“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两句表现了主人公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想象到急切盼知而询问的复杂心理。
D.最后两句通过对主人公的动作描绘,进一步抒发了其心中的悲哀,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主人公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6. 请简要赏析“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
(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 题。
(14 分)江泌,字士清,济阳考城人也。
泌少贫,昼日斫屧①,夜读书,随月光。
光斜则握卷升屋②。
性行仁义,衣弊 ③,恐虱饥死,乃复取置衣中。
数日间,终身无复虱。
母亡后,以生阙 ④供养,遇鲑不忍食。
食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也。
历仕南中郎行参军 ⑤,所给募吏去役,或得时病,莫有舍之者,吏扶杖投泌,泌亲自隐 恤 ⑥,吏死,泌为买棺。
无僮役,兄弟共舆⑦埋之。
领 ⑧国子助教。
乘牵车至染乌头 ⑨,见老 翁步行,下车载之,躬自步去。
世祖以为南康王子琳侍读。
建武中,明帝害诸王后⑩,泌忧念子琳,诣志公道人问其祸 福。
志公覆香炉灰示之,曰: “都尽。
无所余。
”及子琳被害,泌往哭之泪尽继之以血亲视殡 葬乃去。
【注释】①斫屧 (zhu ó xi è):做木屐。
②光斜则握卷升屋:月亮偏斜了就拿着书卷爬上屋顶。
③弊:同“敝” ,破旧。
④阙:同“缺” ,缺少。
⑤南中郎行参军:官职名。
⑥隐恤:哀怜抚 恤。
⑦舆:运,运载。
⑧领:领受。
⑨染乌头:地名。
⑩诸王后:诸王的后代。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 分) 行:(1) 性行.仁义 (2) 乃复取置衣中 复:(3) 莫.有舍之者 莫: (4) 躬自步去躬8. 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 标四处)( 2 分)泌 往 哭 之 泪 尽 继 之 以 血 亲 视 殡 葬 乃 去。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食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也。
(2)志公覆香炉灰示之,曰: “都尽。
无所余。
”10. 从选文第一、二段看,江泌的“仁义”表现在哪些地方?( 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1-13 题。
(8 分)武术的起源① 传统武术只属于中国,被称为“中国功夫” ,它实乃中国民间技击艺术,即所谓“武”。
②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 “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 这里的“禽”即擒,原始武术动作可能..模仿于禽兽,华佗发明的“五禽戏”即属仿生,有学 者因此认为中国传统武术在黄帝时代便已出现。
③ 拳术在先秦时表现为“手搏” ,手搏即徒手技击。
不用器械而徒手搏斗角力,这便是 武术的本质。
夏朝的末代王桀和商朝的末代王纣都曾是手搏高人, 《史记·律书》记载: “夏 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
”④ 先秦在中国武术史上的贡献之一,是“拳勇”概念的提出。
《诗经·小雅》中的《巧 言》一诗称:“无拳无勇, 职为乱阶。
”大概意思是, 既没有武力, 又无勇气, 只能制造祸乱。
春秋战国时, 今山东境内的齐国最重拳勇。
齐桓公出于强国的需要, 曾要求地方大力举荐身 手好的人。
⑤到了汉朝,中国传统武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汉朝为对付北方匈奴人,大力提倡民间习武,晁错便建议:“居则习民以射法,出则教民以应敌。
”民间尚武之风顿起,武术理论也随之发展。
据班固《汉书·艺文志》:“凡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
”其中被视为迄今所见最早的武术著作《兵技巧》曾提出:“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⑥魏晋南北朝时,人们习武似乎更为勤奋,如今武林中人崇尚的“闻鸡起舞” 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不少武术高手。
据《魏书·高祖纪下》记载,孝文帝拓跋宏“少而善射,有膂力。
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膊骨” 。
南朝梁武帝时名将羊侃同样武功盖世,指掌功夫了得,有一次他抓住殿前柱子,手指竟然陷进了柱子里,可见功夫之深。
⑦徒手单人表演性武术“拍张”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据《齐书·王敬则传》记载,南朝人王敬则擅长武术表演:“年二十余,善拍张,补刀戟左右。
”这种强调表演功能的武术更多地被称为“武艺” 。
⑧今天的少林拳可追溯于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专门为来华的印度高僧佛陀禅师在今河南嵩山建了少林寺。
据唐人张鷟《朝野佥载》所记,佛陀弟子、禅师稠“拳捷骁武” ,还有轻功,能“横塌壁行” ,就是后来所说的奇功“飞檐走壁术” 。
隋末时,少林寺僧助当时为唐王的唐太宗李世民击败了对手王世充,更使少林武术火遍天下。
到了唐武则天时,“武举制度”确立,鼓励“教人习武艺” ,少林武术在唐朝拥有了崇高地位。
⑨明代,少林武术已天下无敌。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记载:“河南少林寺拳法,天下所无,其僧游方者皆敌数十人。
” 1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选文第⑧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2 分)12.选文第②段加着重号的“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3 分)1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我们看国产影视作品中提到的“中国功夫”“武艺”等,都是指中国传统武术。
B.武术的本质是徒手搏斗角力,而不是借助于刀剑等器械。
C.选文第⑤段引用班固《汉书·艺文志》的内容是为的说明到了汉朝出现了武术理论。
D.“闻鸡起舞”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在模仿鸡的动作练习武术。
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4-15 题。
(7 分)14.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
'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
”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哪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结合选文外内容说说选文中猪八戒为什么要激将“行者”。
(4 分)15. 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具体内容,说说保尔是怎样认识朱赫来的?从朱赫来那里他得到了哪些帮助?( 3 分)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20 题。
(14 分)面箩董国宾①从岁月里走出来,再回到岁月中,我就想起了面箩。
②面箩是娘的面箩,拿锄头和镰刀的手一从庄稼地里闲下来,面箩又拿在了娘的手上。
娘的手老是闲不下来,正如娘的脚板,一辈子都在一条路上往返。
从晨露闪着晶莹,到半月挂上梢头,娘都没有止住往复的脚步。
③我家的面箩大部分时光里如流水一样走掉了,惯常的日子在西屋的一面矮墙上挂着,像个不言不语的小娃儿,耐着性子等待娘的召唤。
那天,娘锄完一大块庄稼地,热辣辣的太阳开始西垂,娘顶着烈日一回到家,西屋墙壁上的面箩就被娘用双手捧下来。
炎夏里,娘开始筛箩了。
④灵巧的娘没把细箩从墙壁上取下来,最开始拿在手里的是一个粗箩。
粗箩娘用得比细箩多,时光里的粗箩若能行走,走的路固然比细箩远多了,只是娘使用细箩的时候,心思好像全都拴在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