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章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第章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桑代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桑代克简介
Edward Thorndike(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 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 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 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 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系统方法的特点 整体性、综合性、最优性
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1)不同的学习理论促使教学设计过程和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程序教学促使教学设计过程和理论的诞生和早期发展 学习理论与ISD1、ISD2、ISD3
2)教学设计吸收了各种学习理论流派的精髓 行为目标阐明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及内容分析 吸收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两大学派的精华,提出“联接—认知”的观点,认为学习的发生 有内部的条件和外部的条件 “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分析不同的学习的内部条件,并相应安排学习的外部条件”— —加涅的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之一 加涅的九段教学法(教学理论)
各种学习理论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1. 心理内隐不可测,可测的是外显行为----客观主义,提出“心理即行为”; 2. 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客观行为; 3. 设计外部刺激,即时强化; 4. 小步子原则和自定步调原则; 5. 行为矫正(强化)。
桑代克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饿猫打开迷箱的实验
桑代克关于学习的观点
学习的实质 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的联结。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 心即是人的联结系统。”所谓联结,是指某种情境(即刺激)仅能唤起某种反应,而不 能引起其他反应。
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 过程建立的。
“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六步”:不论哪类知识,其完整的学习过程都经过如图的六个步骤。 “三段”:一至四步为一段(知识的理解);第五步为第二段(知识的巩固和转化);第六 步为第三段(知识的提取与运用)。 “两分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的前四步相同,从第五步开始出现分支: 左边一支表示陈述性知识的巩固和提取,右边一支表示程序性知识的变式练习和迁移。
学习的规律 三条主律:1.准备律 2.效果律 3.练习律
斯金纳
斯金纳(B.F.Skinner)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上。 1930年获心理学硕士 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接着留校从事研究工作。 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1945 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系教授和系主任,1948年返回哈 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直到1974年退休。在这期间,他 于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1968年获 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获美国 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观点分析: 1. 教学理论:(教育学、教学论)研究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关心“是什么”; 2. 学习理论:学习如何发生、心理、机制; 3. 教学设计:如何做。创建机制(环境、过程)系统。机制: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
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一、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教学是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 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的贡献
传播过程模式与教学设计内容的关系 (谁学——学什么——怎么学——产生什么效果)
如何提高教学传播的效果?
•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教学设计者要能够预见到可能的干扰并利用有效手段消除传播过程中的 干扰。
二、系统理论与教学设计
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教学系统方法的实施过程如下: 系统分析教学问题 提出多种可选方案 选出最佳方案 具体设计方案 试行评价方案 运用和推广
2.1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有不同的观点(三基础、四基础) 1. 皮连生:学习理论、教学系统方法、传播理论(2001) 2. 乌美娜: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1994) 3. 林宪生:教学理论、系统论、传播理论(2000) 4. 多数: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传播理论
知识分类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 回答事物“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它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 回忆和陈述的知识。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言语信息类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 在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怎么做”的问题,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智慧技能 和认知策略)
第2章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2、知道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3、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4、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本章学习内容
2.1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2.2 几种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理论 2.3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2.4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2.5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白鼠学习实验(斯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所谓操作性条件反射属于反应型条件反射的过程, 没有已知的刺激,是由有机体本身自发出现的反应,如老鼠揿压杠杆的反应是由有机 学习体的发过出程的,杠杆对这种反应起诱导作用。 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大多数学习是操作学习,人不是被动等待刺激,而是积极主动地 对学环习境的进过行程探就索是,形先成有操反 作应性,条然件后反才射知的道过结程果,,其再中根,据强结化果是去形调成节操行作为性。条因件此反,射他的侧重 重要于手对段操。作学习进行研究。 强化物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强化物,它是指跟随在一个操作反应之后,并能提高这个 反应概率的刺激物,这种刺激物对反应产生正强化,另一种是负强化物,它是指一个 刺激如果从某一情境中排除时,由此能够加强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它就是负强化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