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典故较多的词
用典较多的词,当推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词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为了描绘惊心动魄、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作者多次运用典故。
其一,“八百里”句典出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晋王恺有一良牛叫“八百里駮”。
一日,王恺与王济比射,以此牛做赌注。
结果王济一射破的,王恺认赌服输,杀牛作炙,一脔便去。
用此典故一是说明阵营广大,营寨连绵八百余里,二是借分食牛肉来鼓舞军心、提振士气。
表达了全体将士决心杀敌的气势。
其二,“五十弦”句典出汉朝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声音悲切,帝禁不止。
借此典描写军营音乐萦绕,壮歌飞扬的场面,营造了豪迈热烈、悲壮苍凉的气氛。
其三,“马作的卢”句的的卢典出三国故事“刘备跃马渡剡溪”。
刘备荆州遇难,所骑的卢一跃三丈,因而脱险。
此典表现了义军矫健的雄姿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其四。
“霹雳”典出唐李延寿编撰的《南史·曹景宗传》,“曹在乡里拓弓弦作霹雳声”,此句表现义军意气风发、气冲斗牛的气势。
运用典故,字字千钧,落地有声,表现了词人的报国大志,令人感奋。
但词的最后一句,情感一落千丈,又令人感愤、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