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记录
缺勤:0人
缺勤原因:
活
动 内 容 摘 记
教师评议:
邓红颖:首先,马红玉老师的课将修改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在工作中的具体做法是将一位同学的习作印发给全班同学,让全班学生带着问题尝试修改,小到标点符号、错别字,大到增段删句,当堂修改,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们自由交谈修改的理由,大家评判,体会改前和改后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学会修改的方法。
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明确的任务目标的驱动下,主动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实现了以话题为核心,以任务为主线,任务以活动为载体,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有了“做”的机会,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教学中,教师的价值在于适时的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及时提供并调整学生学习运用交流过程中的问题,通过结合教学目标设计有意义的情景任务活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
是呀,学生有什么错呢?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想象,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同学们合理的想象中,这道题由封闭变为开放,答案由确定变成了不确定。我表扬了他们。
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想象是丰富的,创新的火花时时进发,面对学生的挑战,我反思
1.教师要学会倾听,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回答
王立平:魏马红玉老师的具体做法不仅是形式上的转变,而且是观念上的转变,更促进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借人之长补己之短,逐渐完善自己。
生乙: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有时就用无人驾驶的飞机侦察、打仗。如果这条船上也安装上遥控指挥的仪器,不需要人驾驶;那么每次就能坐8只猴子过河,这样56只猴子7次就可全部过河,所以列式为:56÷8=7(次)
生丙:猴子一般都生活在树上,河边肯定有树木了,何不在船沿边上再拼上几根木头,这样船的浮力就会增大,每次就能多坐几只猴子,这样列式就不是56÷7=8(次),可能会是56÷8= 56÷9= 56÷10=……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需要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探究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技巧,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活动时间
2016年4月22日
地 点
办公室
活动主题
张玲老师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参加人员
1-6年级教师
缺勤:0人
缺勤原因:
活
动 内 容 摘 记
张玲老师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3、提供表达机会,让学生动口。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外化显现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口语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未来的创新人才不仅要能说,而儿要会说。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舍得时问让学生有机会闸述自己的理由、介绍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进行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表象用语言来表现探求新知识的全过程,且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表达中理顺思路。
活动时间2016年5Fra bibliotek19日地 点
办公室
活动主题
杨春兰老师谈教学体会
参加人员
1-6年级教师
缺勤:0人
缺勤原因:
活
动 内 容 摘 记
不要折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翅膀
四年级的数学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56只猴子过河,一条船上最多坐8只,至少需要几次才能全部过河?
这道题常规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因为每次要有1只划船的猴子,这样每次船上最多坐7只猴子,所以此题列式为:56÷7=8(次),所以当学生列式为:56÷8=7(次),56÷9……我毫不犹豫的给否定了,可当我按上述思路讲评作业时,马上就有同学发表了不同的意见,现摘录以下同种解题思路:生甲:如果这条河河面很窄的话,船上绑上1条很长的绳子,每次坐8只猴子过到河对岸,然后剩下的猴子用绳子把船拉回来,第二次再坐8只猴子过河,按照这样的方法过河,有7次就能全部过河了,所以列式为:56÷8=7(次)
简单过程:
1、尝试比较体验探索乐趣
2、组织活动验证探究结果
3、引导猜想教会探究方法
4、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5、灵活运用解决探究问题
讨论与反思: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和“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就应该使学生通过自主、积极而主动的探究活动(包括操作、比较、讨论、验证等)去发现新的知识、学会新的方法,从而自觉完成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上述的教学就充分的体现了这几点,主要表现在:
2.重过程比重结果更重要
3.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见解是创新的源泉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精心呵护和培养.学生打破常规去思考问题的创新思维,绝不能折了孩子们思维和想象的翅膀。
活动时间
2016年6月16日
地 点
办公室
活动主题
马红玉老师《关于作文批阅》教学评议
参加人员
1-6年级教师
教师培训记录
河各庄小学
活动时间
2016年3月6日
地 点
三年级教室
活动主题
王强老师英语课《一般过去时态》教学评析
参加人员
英语教师
缺勤:0人
缺勤原因:
活
动 内 容 摘 记
王强老师英语课《一般过去时态》教学评析
小组评议:在这节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对动词be的一般过去时形式及用法一无所知,到学会运用,体现了英语时态教学应遵循的规律及新课程特点。教师不急于在课刚刚开始时就立刻告知学生动词be一般过去时的相关信息,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让学生自主领悟并学以致用,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大胆地表现自我,充分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外语教学来说,意义深远。
1、提供和谐环境,让学生动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较好的创设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必然会兴致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提供思考机会,让学生动脑。
在教学中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证明。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静思”、“渴求”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揭示法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由此让学生由问题入手,经历问题的思考过程,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