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破(十) 新定义问题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C 的半径为r ,P 是与圆心C 不重合的点,点P 关于⊙O 的反称点的定义如下:若在射线..CP 上存在一点P ′,满足CP +CP ′=2r ,则称P ′为点P 关于⊙C 的反称点,如图Z10-1为点P 及其关于⊙C 的反称点P ′的示意图.(1)当⊙O 的半径为1时.①分别判断点M (2,1),N (32,0),T (1,3)关于⊙O 的反称点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坐标;②点P 在直线y =-x +2上,若点P 关于⊙O 的反称点P ′存在,且点P ′不在x 轴上,求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当⊙C 的圆心在x 轴上,且半径为1,直线y =-33x +2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若线段AB 上存在点P ,使得点P 关于⊙C 的反称点P ′在⊙C 的内部,求圆心C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图Z10-12. 对某一个函数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M >0,对于任意的函数值y ,都满足-M ≤y ≤M ,则称这个函数是有界函数.在所有满足条件的M 中,其最小值称为这个函数的边界值.例如,图Z10-2中的函数是有界函数,其边界值是1.(1)分别判断函数y =1x (x >0)和y =x +1(-4<x ≤2)是不是有界函数?若是有界函数,求其边界值;(2)若函数y =-x +1(a ≤x ≤b ,b >a )的边界值是2,且这个函数的最大值也是2,求b 的取值范围;(3)将函数y =x 2(-1≤x ≤m ,m ≥0)的图象向下平移m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函数的边界值是t ,当m 在什么范围时,满足34≤t ≤1?图Z10-23.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和⊙C ,给出如下定义:若⊙C 上存在两个点A ,B ,使得∠APB =60°,则称P 为⊙C 的关联点.已知点D (12,12),E (0,-2),F (2 3,0).(1)当⊙O 的半径为1时,①在点D ,E ,F 中,⊙O 的关联点是________;②过点F 作直线l 交y 轴正半轴于点G ,使∠GFO =30°,若直线l 上的点P (m ,n )是⊙O 的关联点,求m 的取值范围;(2)若线段EF 上的所有点都是某个圆的关联点,求这个圆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图Z10-3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任意两点P 1(x 1,y 1)与P 2(x 2,y 2)的“非常距离”,给出如下定义:若|x 1-x 2|≥|y 1-y 2|,则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x 1-x 2|; 若|x 1-x 2|<|y 1-y 2|,则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y 1-y 2|.例如:点P 1(1,2),点P 2(3,5),因为|1-3|<|2-5|,所以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2-5|=3,也就是图Z10-4(a)中线段P 1Q 与线段P 2Q 长度的较大值(点Q 为垂直于y 轴的直线P 1Q 与垂直于x 轴的直线P 2Q 的交点).(1)已知点A (-12,0),B 为y 轴上的一个动点.①若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为2,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点B 的坐标; ②直接写出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 (2)已知C 是直线y =34x +3上的一个动点,①如图(b),点D 的坐标是(0,1),求点C 与点D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C 的坐标.②如图(c),E 是以原点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点C 与点E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E 和点C 的坐标.图Z10-41.模] b 是任意两个不等实数,我们规定: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所有取值的全体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 ,b ].对于一个函数,如果它的自变量x 与函数值y 满足:当m ≤x ≤n 时,有m ≤y ≤n ,我们就称此函数是闭区间[m ,n ]上的“闭函数”.如函数y =-x +4,当x =1时,y =3;当x =3时,y =1,即当1≤x ≤3时,有1≤y ≤3,所以说函数y =-x +4是闭区间[1,3]上的“闭函数”.(1)反比例函数y =2015x 是闭区间[1,2015]上的“闭函数”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2)若二次函数y =x 2-2x -k 是闭区间[1,2]上的“闭函数”,求k 的值;(3)若一次函数y =kx +b (k ≠0)是闭区间[m ,n ]上的“闭函数”,求此函数的解析式(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2.模] 定义符号min {}a ,b 的含义为:当a ≥b 时,min {}a ,b =b ;当a <b 时,min {}a ,b =a .如:min {}1,-2=-2,min {}-1,2=-1.(1)求min {}x 2-1,-2;(2)已知min{x 2-2x +k ,-3}=-3,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3)已知当-2≤x ≤3时,min{x 2-2x -15,m (x +1)}=x 2-2x -15.直接写出实数m 的取值范围.3.模] 如图Z10-5(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1,0),B (-1,1),C (1,0),D (1,1),记线段AB 为T 1,线段CD 为T 2,点P 是坐标系内一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过点P 的直线l 与T 1,T 2都有公共点,则称点P 是T 1-T 2联络点.例如,点P (0,12)是T 1-T 2联络点.(1)以下各点中,________是T 1-T 2联络点(填出所有正确的序号); ①(0,2);②(-4,2);③(3,2).(2)直接在图(a )中画出所有T 1-T 2联络点所组成的区域,用阴影部分表示.(3)已知点M 在y 轴上,以M 为圆心,r 为半径画圆,⊙M 上只有一个点为T 1-T 2联络点,①若r =1,求点M 的纵坐标; ②求r 的取值范围.图Z10-54.一模] 如图Z10-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 =ax 2+bx +c (a >0)的顶点为M ,直线y =m 与x 轴平行,且与抛物线交于点A 和点B ,如果△AM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我们把抛物线上A 、B 两点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B 围成的图形称为该抛物线的准蝶形,顶点M 称为碟顶,线段AB 的长称为碟宽.图Z10-6(1)抛物线y =12x 2的碟宽为________,抛物线y =ax 2(a >0)的碟宽为________.(2)如果抛物线y =a (x -1)2-6a (a >0)的碟宽为6,那么a =________.(3)将抛物线y n =a n x 2+b n x +c n (a n >0)的准蝶形记为F n (n =1,2,3,…),我们定义F 1,F 2,…,F n 为相似准蝶形,相应的碟宽之比即为相似比.如果F n 与F n -1的相似比为12,且F n 的碟顶是F n -1的碟宽的中点,现在将(2)中求得的抛物线记为y 1,其对应的准蝶形记为F 1.①求抛物线y 2的函数解析式.②请判断F 1,F 2,…,F n 的碟宽的右端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如果是,直接写出该直线的函数解析式;如果不是,说明理由.图Z10-75.模] 定义: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线段PQ 和点M ,在△MPQ 中,当PQ 边上的高为2时,称M 为PQ 的“等高点”,称此时MP +MQ 为PQ 的“等高距离”.(1)若P (1,2),Q (4,2).①在点A (1,0),B (52,4),C (0,3)中,PQ 的“等高点”是________;②若M (t ,0)为PQ 的“等高点”,求PQ 的“等高距离”的最小值及此时t 的值. (2)若P (0,0),PQ =2,当PQ 的“等高点”在y 轴正半轴上且“等高距离”最小时,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图Z10-86.模] 如图Z10-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2,3),B (6,3),连接A B.若对于平面内一点P ,线段AB 上都存在点Q ,使得PQ ≤1,则称点P 是线段AB 的“邻近点”.(1)判断点D (75,195)是否是线段AB 的“邻近点”.________(填“是”或“否”);(2)若点H (m ,n )在一次函数y =x -1的图象上,且是线段AB 的“邻近点”,求m 的取值范围;(3)若一次函数y =x +b 的图象上至少存在一个邻近点,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图Z10-97.模]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a ,b )和点Q (a ,b ′),给出如下定义:若b ′=⎩⎪⎨⎪⎧b ,a ≥1,-b ,a<1,则称点Q 为点P 的限变点.例如:点()2,3的限变点的坐标是()2,3,点()-2,5的限变点的坐标是()-2,-5.(1)①点()3,1的限变点的坐标是________;②在点A ()-2,-1,B ()-1,2中有一个点是函数y =2x 的图象上某一个点的限变点,这个点是________.(2)若点P 在函数y =-x +3(-2≤x ≤k ,k >-2)的图象上,其限变点Q 的纵坐标b ′的取值范围是-5≤b ′≤2,求k 的取值范围.(3)若点P 在关于x 的二次函数y =x 2-2tx +t 2+t 的图象上,其限变点Q 的纵坐标b ′的取值范围是b ′≥m 或b ′<n ,其中m >n .令s =m -n ,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及s 的取值范围.图Z10-108.模] 给出如下规定:两个图形G 1和G 2,点P 为G 1上任一点,点Q 为G 2上任一点,如果线段PQ 的长度存在最小值,就称该最小值为两个图形G 1和G 2之间的距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为坐标原点.(1)点A 的坐标为A (1,0),则点B (2,3)和射线OA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点C (-2,3)和射线OA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2)如果直线y =x 和双曲线y =kx 之间的距离为2,那么k =________.(可在图Z10-11(a )中进行研究)(3)点E 的坐标为(1,3),将射线OE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60°,得到射线OF ,在坐标平面内所有和射线OE ,OF 之间的距离相等的点所组成的图形记为图形M .①请在图(b )中画出图形M ,并描述图形M 的组成部分;(若涉及平面中某个区域时可以用阴影表示)②将射线OE ,OF 组成的图形记为图形W ,抛物线y =x 2-2与图形M 的公共部分记为图形N ,请直接写出图形W 和图形N 之间的距离.图Z10-11参考答案1.解:(1)①点M (2,1)关于⊙O 的反称点不存在. 点N (32,0)关于⊙O 的反称点存在,反称点N ′(12,0).点T (1,3)关于⊙O 的反称点存在,反称点T ′(0,0).②如图①,直线y =-x +2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E (2,0),点F (0,2).设点P 的横坐标为x .(i )当点P 在线段EF 上,即0≤x ≤2时,0<OP ≤2, ∴在射线OP 上一定存在一点P ′,使得OP +OP ′=2,∴点P 关于⊙O 的反称点存在,其中点P 与点E 或点F 重合时,OP =2,点P 关于⊙O 的反称点为O ,不符合题意,∴0<x <2.(ii )当点P 不在线段EF 上,即x <0或x >2时,OP >2, ∴对于射线OP 上任意一点P ′,总有OP +OP ′>2, ∴点P 关于⊙O 的反称点不存在.综上所述,点P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是0<x <2.(2)若线段AB 上存在点P ,使得点P 关于⊙C 的反称点P ′在⊙C 的内部,则1<CP ≤2.依题意可知点A 的坐标为(6,0),点B 的坐标为(0,2 3),∠BAO =30°. 设圆心C 的坐标为(x ,0).①当x <6时,过点C 作CH ⊥AB 于点H ,如图②,∴0<CH ≤CP ≤2,∴0<CA ≤4, ∴0<6-x ≤4,∴2≤x <6,并且,当2≤x <6时,CB >2,CH ≤2, ∴在线段AB 上一定存在点P ,使得CP =2,∴此时点P 关于⊙C 的反称点为C ,且点C 在⊙C 的内部,∴2≤x <6. ②当x ≥6时,如图③.∴0≤CA ≤CP ≤2,∴0≤x -6≤2,∴6≤x ≤8.并且,当6≤x ≤8时,CB >2,CA ≤2,∴在线段AB 上一定存在一点P ,使得CP =2,∴此时点P 关于⊙C 的反称点为C ,且点C 在⊙C 的内部,∴6≤x ≤8. 综上所述,圆心C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是2≤x ≤8. 2.解:(1)y =1x (x >0)不是有界函数.y =x +1(-4<x ≤2)是有界函数,边界值为3. (2)对于y =-x +1,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x =a 时,y =-a +1=2,a =-1, 当x =b 时,y =-b +1.⎩⎪⎨⎪⎧-2≤-b +1<2,b >a ,∴-1<b ≤3.(3)由题意,函数平移后的表达式为 y =x 2-m (-1≤x ≤m ,m ≥0).当x =-1时,y =1-m ;当x =0时,y =-m ; 当x =m 时,y =m 2-m . 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当0≤m ≤1时,1-m ≥m 2-m . 当m >1时,1-m <m 2-m . ①当0≤m ≤12时,1-m ≥m .由题意,边界值t =1-m . 当34≤t ≤1时,0≤m ≤14, ∴0≤m ≤14.②当12<m ≤1时,1-m <m .由题意,边界值t =m . 当34≤t ≤1时,34≤m ≤1, ∴34≤m ≤1. ③当m >1时,由题意,边界值t ≥m , ∴不存在满足34≤t ≤1的m 值.综上所述,当0≤m ≤14或34≤m ≤1时,满足34≤t ≤1.3.解:(1)①如图(a)所示,过点E 作⊙O 的切线,设切点为R .∵⊙O 的半径为1,∴RO =1. ∵EO =2,∴∠OER =30°,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出⊙O 的左侧还有一个切点,使得组成的角等于30°, ∴E 点是⊙O 的关联点.∵D (12,12),E (0,-2),F (2 3,0),∴OF >EO ,DO <EO ,∴D 点一定是⊙O 的关联点,而在⊙O 上不可能找到两点与点F 的连线的夹角等于60°, 故在点D ,E ,F 中,⊙O 的关联点是D ,E . ②由题意可知,若P 刚好是⊙C 的关联点,则点P 到⊙C 的两条切线P A 和PB 之间所夹的角为60°, 由图(b)可知∠APB =60°,则∠CPB =30°.连接BC ,则PC =BCsin ∠CPB =2BC =2r ,∴若点P 为⊙C 的关联点,则需点P 到圆心的距离d 满足0≤d ≤2r .由上述证明可知,考虑临界点位置的P 点,则点P 到原点的距离OP =2×1=2, 如图(c),过点O 作l 轴的垂线OH ,垂足为H ,∵∠GFO =30°, ∴∠OGF =60°,OG =2, 可得点P 1与点G 重合.过点P 2作P 2M ⊥x 轴于点M , 可得∠P 2OM =30°,∴OM =OP 2cos30°=3,从而若点P 为⊙O 的关联点,则P 点必在线段P 1P 2上,∴0≤m ≤ 3.(2)若线段EF 上的所有点都是某个圆的关联点,欲使这个圆的半径最小,则这个圆的圆心应是线段EF 的中点.考虑临界情况,如图(d),即恰好点E ,F 为⊙K 的关联点时,则KF =2KN =12EF =2,此时,r =1,故若线段EF 上的所有点都是某个圆的关联点,则这个圆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为r ≥1.4.解:(1)①点B 的坐标是(0,2)或(0,-2). ②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为12.(2)①∵C 是直线y =34x +3上的一个动点,∴设点C 的坐标为(x 0,34x 0+3),∴-x 0=34x 0+2,此时,x 0=-87,∴点C 与点D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为87,此时C (-87,157).②E (-35,45).-35-x 0=34x 0+3-45, 解得x 0=-85,则点C 的坐标为(-85,95),点C1.解:(1)反比例函数y =2015x 是闭区间[1,2015]上的“闭函数”.理由如下:反比例函数y =2015x 在第一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1时,y =2015; 当x =2015时,y =1,即图象过点(1,2015)和(2015,1),∴当1≤x ≤2015时,有1≤y ≤2015,符合闭函数的定义, ∴反比例函数y =2015x是闭区间[1,2015]上的“闭函数”.(2)由于二次函数y =x 2-2x -k 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 =1, ∴二次函数y =x 2-2x -k 在闭区间[1,2]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x =1时,y =1,∴k =-2. 当x =2时,y =2,∴k =-2. 即图象过点(1,1)和(2,2),∴当1≤x ≤2时,有1≤y ≤2,符合闭函数的定义, ∴k =-2.(3)因为一次函数y =kx +b ()k ≠0是闭区间[]m ,n 上的“闭函数”, 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有:(Ⅰ)当k >0时,图象过点(m ,m )和(n ,n ),∴⎩⎪⎨⎪⎧mk +b =m ,nk +b =n , 解得⎩⎪⎨⎪⎧k =1,b =0,∴y =x .(Ⅱ)当k <0时,图象过点(m ,n )和(n ,m ),∴⎩⎪⎨⎪⎧mk +b =n ,nk +b =m ,解得⎩⎨⎧k =-1,b =m +n ,∴y =-x +m +n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或y =-x +m +n . 2.解:(1)∵x 2≥0, ∴x 2-1≥-1. ∴x 2-1>-2.∴min {}x 2-1,-2=-2. (2)∵x 2-2x +k =()x -12+k -1, ∴()x -12+k -1≥k -1.∵min{x 2-2x +k ,-3}=-3, ∴k -1≥-3. ∴k ≥-2. (3)-3≤m ≤7. 3.解:(1)②③(2)所有联络点所组成的区域为图(a)中阴影部分(含边界).(3)①∵点M 在y 轴上,⊙M 上只有一个点为T 1-T 2联络点,阴影部分关于y 轴对称, ∴⊙M 与直线AC 相切于(0,0)或与直线BD 相切于(0,1),如图(b)所示.又∵⊙M 的半径r =1,∴点M 的坐标为(0,-1)或(0,2).经检验:此时⊙M 与直线AD ,BC 无交点,⊙M 上只有一个点为T 1-T 2联络点,符合题意.∴点M 的坐标为(0,-1)或(0,2). ∴点M 的纵坐标为-1或2.②阴影部分关于直线y =12对称,故不妨设点M 位于阴影部分下方.∵点M 在y 轴上,⊙M 上只有一个点为T 1-T 2联络点,阴影部分关于y 轴对称, ∴⊙M 与直线AC 相切于O (0,0),且⊙M 与直线AD 相离.过点M 作ME ⊥AD 于点E ,设AD 与BC 的交点为F ,如图(c). ∴MO =r ,ME >r ,F (0,12).在Rt △AOF 中,∠AOF =90°,AO =1,OF =12,∴AF =AO 2+OF 2=52,sin ∠AFO =AO AF =2 55. 在Rt △FEM 中,∠FEM =90°,FM =FO +OM =r +12,sin ∠EFM =sin ∠AFO =2 55,∴ME =FM ·sin ∠EFM =5(2r +1)5.∴5(2r +1)5>r .又∵r >0,∴0<r <5+2.4.解:(1)4 2a(2)13(3)①∵F 1的碟宽∶F 2的碟宽=2∶1, ∴2a 1∶2a 2=21. ∵a 1=13,∴a 2=23.又∵由题意得F 2的碟顶坐标为(1,1),∴y 2=23()x -12+1.②F 1,F 2,…,F n 的碟宽的右端点在一条直线上; 其解析式为y =-x +5. 5.解:(1)A 、B (2)如图,作点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P ′,连接P ′Q ,P ′Q 与x 轴的交点即为“等高点”M ,此时“等高距离”最小,最小值为线段P ′Q 的长.∵P (1,2),∴P ′(1,-2).设直线P ′Q 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 根据题意,有⎩⎪⎨⎪⎧k +b =-2,4k +b =2,解得⎩⎨⎧k =43,b =-103.∴直线P ′Q 的函数解析式为y =43x -103.当y =0时,解得x =52,即t =52.根据题意,可知PP ′=4,PQ =3,PQ ⊥PP ′, ∴P ′Q =PP ′2+PQ 2=5. ∴“等高距离”最小值为5.(3)Q (4 55,2 55)或Q (-4 55,2 55).6.解:(1)是(2)∵点H (m ,n )是线段AB 的“邻近点”,点H (m ,n )在直线y =x -1上,∴n =m -1. 直线y =x -1与线段AB 交于(4,3). ①当m ≥4时,有n =m -1≥3.又AB ∥x 轴,∴此时点H (m ,n )到线段AB 的距离是n -3, ∴0≤n -3≤1,∴4≤m ≤5.②当m ≤4时,有n =m -1,∴n ≤3.又AB ∥x 轴,∴此时点H (m ,n )到线段AB 的距离是3-n , ∴0≤3-n ≤1,∴3≤m ≤4, 综上所述,3≤m ≤5.(3)如图①,②,-37.解:(1)①(3,1) ②点B(2)依题意,y =-x +3(x ≥-2)的图象上的点P 的限变点必在函数y =⎩⎪⎨⎪⎧-x +3,x ≥1,x -3,-2≤x <1的图象上.∴b ′≤2,即当x =1时,b ′取最大值2. 当b ′=-2时,-2=-x +3.∴x =5.当b ′=-5时,-5=x -3或-5=-x +3. ∴x =-2或x =8. ∵-5≤b ′≤2,由图象可知,k 的取值范围是5≤k ≤8.(3)∵y =x 2-2tx +t 2+t =(x -t )2+t , ∴顶点坐标为(t ,t ).若t >1,b ′的取值范围是b ′≥m 或b ′≤n ,与题意不符. 若t ≥1,当x ≥1时,y 的最小值为t ,即m =t ;当x <1时,y 的值小于-[(1-t )2+t ],即n =-[(1-t )2+t ]. ∴s =m -n =t +(1-t )2+t =t 2+1.∴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为s =t 2+1(t ≥1). 当t =1时,s 取最小值2. ∴s 的取值范围是s ≥2.8.解:(1)3 13 (2)-1(3)①如图,过点O 分别作射线OE ,OF 的垂线OG ,OH ,则图形M 为:y 轴正半轴,∠GOH 的边及其内部的所有点(图中的阴影部分).说明:(图形M 也可描述为:y 轴正半轴,直线y =33x 下方与直线y =-33x 下方重叠的部分(含边界)②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