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规划电子信息专题规划(二零零三年九月)2003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要紧紧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
”他还指出,“广东要依托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逐步使广东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基地、成果转化基地”、“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一、背景与发展现状(一)背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根据广东省经贸委和广东省统计局统计数据,2002年广东最大50家工业企业营业总收入达5085.69亿元,比2001年增长20.88%。
从行业看,信息产业有20家,所占席位最多。
其利润增幅均在30%以上。
珠江三角洲的电子信息产业相互配套,层次多、程度深、链条长。
可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品等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带,正在成为世界信息产业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珠江三角洲高新产业带是由科技部批准的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之一,是一个依托交通干线融合、集散人口、产业、城镇、物流、能流、信息流的线状空间地域综合体。
珠三角高新产业带范围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相同,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中山市、东莞市,惠州市区以及惠阳、惠东、博罗,肇庆市的端州、鼎湖区等。
总面积4.1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77万。
信息产业区的延伸已经突破了市、县(区)、镇的行政范围,成为由真正的电子信息产业带(包括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产供销、科工贸之间的衔接,三次产业间的联系等)。
例如:中部信息产业带以广州、东莞、深圳、香港为关键节点,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和各种层次的人才培养(见图1,p3)。
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以佛山、中山、肇庆、江门、珠海、澳门为关键节点,主要从事信息家电研发、制造和电子信息服务业。
西岸电子信息产业带以广州、惠州为关键节点,重要从事信息家电、通信、机械工业信息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大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带”已逐步形成。
2003年6月,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内容包括允许众多香港产品零关税进入内地,放宽内地对香港服务业的准入领域以及贸易便利化三方面。
这一协议框架把香港、广东连接成“大珠江三角洲”,抓住机遇,优势互补,加强合作,争取用10至20年时间把大珠三角建成全球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
“大珠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改变着与长三角的竞争态势。
仅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和珠海5个城市去年的GDP就比长三角15个城市的总和还多590亿元,再加上珠三角其它城市,“大珠三角”的整体竞争力将大为增强。
大力延拓原有资源,促进“泛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带”。
广东与周边省(区)在经济上互补性很强,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九省、区,位于我国广大的华南、西南地区,直接间接、或多或少都跟珠江有关,与珠江流域的流向、与珠江最后流入南海而形成的经济流向和文化有关。
(二)发展现状2001年,电子信息等四大高新技术领域产品产值达3135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94%,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居于首位,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6%。
同时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自主品牌。
至2002年底,全省认定的电子信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有705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40.7%。
据信息产业部审定,2000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珠江三角洲有24家,占全国电子百强近四分之一,其中前10名占有2家,作为重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移动通信业,中国14家“国家队”企业中也有一半坐落于珠江三角洲。
国家工商局公正、权威认定的、直接反映产品竞争力的家电类中国“驰名商标”中,珠江三角洲拥有8件,稳居全国各省市之首。
华为、TCL、康佳、中兴通讯、美的、科龙、格力、格兰仕等大型IT和家电类核心企业群,驰名国内外。
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
今年以来,在全球通信业继续低迷,广东遭受SARS侵袭的情况下,全省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①逆势而上,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据统计,1—7月,广东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2897.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0%,增幅比上半年高0.7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1.4%;实现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为2745.73亿元、101.19亿元和32.67亿元,同比增长29.7%、48.2%和11.2%,初步呈现出生产与效益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电子信息辅助器材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406167.6451.7 9.97 86.4 182.20 48.4珠三角的软件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两市。
2002年,广州市有软件企业1756家,占全省的50.9%;深圳市有1327家,占38.5%。
广州有软件从业人员3.06万人,占全省的42.9%;深圳有3.17万人,占44.4%。
从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广州软件业全年营业收入占全省的35.2%,深圳占57.5%;广州的利润总额占全省的51.5%,深圳占25.6%。
总的看来,广州、深圳两市就集中了全省89.4%的软件企业、87.3%的软件从业人员、92.7%的软件营业收入和77.1%的软件利润。
图2:2002年广州、深圳以及其他市软件业在全省所占比重与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比较,长三角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已超前一步。
长三角的整体经济布局相对于珠三角来说显得明显顺畅。
从2001年开始,沪、苏、浙三省市每年召开由图3 2002年每百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图4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指数常务副省长、常务副市长参加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形成政府协商机制。
2003年3月,三省市政府还分别签订进一步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相关协定,规划和建设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为次中心的产业分布格局。
反观珠三角,相对于长三角对周边流域的影响,珠三角在周边省区的龙头地位还是不太明显。
香港、广州、深圳、东莞的发展,往往竞争多于合作,资源缺乏整合。
而且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明,珠江三角洲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308万人,远低于长江三角洲。
因此珠江三角洲在人才总量规模和平均质量方面与长江三角洲也有很大差异。
现在,大珠三角启动,经济实力可与长三角有一比,影响力将日渐增强;周边省区也急于寻找地区中心城市的带动,以求经济起飞。
此刻,珠三角突破腹地狭小的掣肘,先扩大到“大珠三角”,再与周边省区共同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既有了需求,也有了可能。
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将成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广东和周边各省(区)的经济都会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大珠江三角洲信息产业带珠江三角洲信息产业带泛珠江三角洲信息产业带渤海湾信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信息产业带图5信息产业带地理分布图从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看,目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较低层次,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24.7%,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只占5.7%。
在出口产品中有77。
3%的出口额是来源于国外或港澳台地区的技术创造的。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1.要正确处理工业化发展与信息产业发展的关系。
从根本上看,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起来的。
但是,我们又不能因之而不搞信息化,先把工业化搞好再说。
目前,广东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发展阶段,又面临全球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不能埋头工业化而置信息化于不顾也不能脱离工业化现状盲目追求信息化,而应实施“同时并举”的战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用信息化促成工业化,引导新世纪的工业往高增值高竞争力、高信息量的方向发展,用工业化支持信息化,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电子信息产业市场需求量和科技含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不仅是经济增长点, 而且还是一个经济成长链。
因此在管理方式上,过去的部门管理是不能跟上形式的,应转向纵横交错的矩阵式管理。
在产品结构上,传统的模拟技术也是落后的,应向数字化、网络化、智力化方向过渡;在技术支撑上, 要该变过去依赖引进为主的状况,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并举方向转移;在企业组织结构上, 改变分散生产经营方式,向大公司为主过过渡; 在市场结构上, 从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相结合跨越。
总之,广东必须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这不仅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成为一个经济成长链,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3.信息产业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在我省这样一个工业化尚未完成的发展中地区,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有没有必要花大力气搞信息产业建设。
“七五”和“八五”期间,广东把交通、能源、通信列为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基础产业,广东的各项基础设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世纪末,广东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以金卡、金桥和金关等为标志的信息系统工程蓬勃发展;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广东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一,1997年产值为917亿元,约占全国电子信息工业总产值的1/4。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信息产业的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我国各地对信息产业的发展也高度重视,因此,广东今后在社会、经济等方面继续领先于全国,就必须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四)规划的意义电子信息产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支柱产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产业。
近10年来,中国的信息产业以年均30%的速度飞速发展,到2000年底,信息产业已占到GDP的4%,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为落实中央这一战略部署,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国内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最终实现我国由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向电子信息产业强国的转变,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发展地区,必须顺应潮流,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子,为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起示范、带动作用。
二、发展战略和目标(一)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