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生物燃料最佳市场分析
第二代生物燃料最佳市场分析
走近“第二代生物燃料”中国是燃料的最佳市场
美国新当选总统日前在其在底特律发表的演讲中说:“我的计划是在下一个十年投入1500亿美元,确保清洁和买得起的能源的发展
和应用。
这将从下一代的生物燃料开始。
”玉米乙醇是迄今开发最
为成功的生物燃料,一直是玉米乙醇的支持者。
在两年的时间里,
他协助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标准》引发了乙醇生产的历史性扩张。
但事实上,对玉米乙醇的过分依赖存在经济和生态方面的担忧。
“即使将其产量提高两倍或三倍,还不能取代我们对石油需求的
1/10。
所以我们必须投资下一代高级生物燃料。
”
日前在清华大学举办的2008年国际生物燃料会议上,关注的焦
点便是口中“必须投资”的“下一代生物燃料”———“可以用柳
枝稷和木屑等制造纤维素乙醇”。
在这个会议上,与会者普遍认为,可持续的生物燃料成为近期最可行的替代能源解决方案之一。
通用
汽车公司宣布,将加快基于非粮食原料的下一代纤维素乙醇燃料的
研发和商业化进程,并期望这个方案能够缓解中国对石油的依赖以
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据清华大学车用能源研究中心的常世彦博士介绍,非粮食乙醇燃料,目前主要指两代产品:第一代产品主要采用甜高粱、木薯等非
粮农作物进行制取,其优势在于淀粉、糖含量高,能替代玉米、小
麦等粮食作物。
第二代纤维素乙醇则来源广泛,农作物秸秆和林业
剩余物等都可以制取,可以做到废物利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这
就是所指的“必须投资的下一代生物燃料”。
第二代生物燃料已不是“纸上谈兵”
据记者了解,截至2008年8月,全球有超过40个纤维素乙醇示范项目。
国内至少有三个非粮食乙醇项目已经进入示范阶段。
我国
的非粮食乙醇燃料技术,已经由理论探讨和技术研究转向实际运作,由纸上的设想迈向现实。
这三个项目中,第一个是已经在2006年投料试车成功的中粮集
团黑龙江年产500吨纤维素乙醇试验装置,设计原料为玉米秸秆,
是世界上首次将连续气爆技术用于纤维素制乙醇的装置。
第二个是
河南天冠集团在2007年10月投产的'纤维素乙醇项目,是我国第一
条年产3000吨的纤维素乙醇生产线。
此外,华东理工大学以木屑、
稻壳为原料的600万吨“纤维素废弃物制取乙醇技术”项目在上海
奉贤也已经试验成功,目前正准备更大规模试生产。
中国是可持续生物燃料的最佳市场
“我们相信下一代纤维素乙醇燃料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将有很大潜力。
”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副总裁陈实在会议上说。
据悉,通用汽
车已经开始评定可持续生物燃料在中国车用能源领域的发展潜力。
陈实表示,中国的木质纤维素储量丰富,可以在非粮食耕作土地上,利用林作物的废弃物,甚至垃圾生产纤维素乙醇燃料。
因此,可持
续生物燃料的发展对中国车用能源来说,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中国是世界率先应用可替代能源动力推进系统的最佳市场。
“纤维素乙醇在中国将会成为一个大产业。
”已经开始生产纤维素乙醇的美国Coskata公司首席营销官韦斯利预计,量产后的纤维
素乙醇,扣除工厂的建设成本,生产成本将低于1美元/加仑(一加
仑约等于4.55升)。
他以中国年产纤维素乙醇500亿加仑的生产规
模为例计算,如果其售价为1.65美元/加仑,则这个产业的年产值
将达到830亿美元,大于目前中国IT产业的年产值。
此外,据专家
估计,燃料乙醇加工行业还可提供近20万个工作岗位,为农民每年
创造更多纯收入。
可持续生物燃料大规模生产仍有瓶颈
虽然业内人士对可持续生物能源在中国的发展普遍持乐观态度,但其进一步发展目前仍存在瓶颈。
常世彦博士介绍说,目前纤维素乙醇的技术链条已经打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解决大规模生产问题。
生产所需大量的纤维素酶、化
学药品以及后期的废水处理致使生产成本增加,如何降低成本和关键装置的规模化生产是下一步技术突破的重点。
另外,在生物质燃料的经济可行性研究方面,原料收集(秸秆的收购运输储存)也是一个受关注的问题。
生物质原料极其分散,采集成本、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都可能成为制约燃料乙醇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来看,纤维素乙醇的商业化已经不能单纯从技术角度来看,而要从整体供应链的角度考虑。
由于乙醇的燃烧值只有汽油的2/3,从能量输出的角度看,1.5加仑乙醇只相当于1加仑汽油。
目前世界各国的乙醇生产都依赖政府的财政、税收支持,如果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其经济优势也可能并不如期望的那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