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典型案例分析
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不再追究责任6人
生产队长刘明金、瓦斯检员郭士臣、矿长 赵永金、书记张继存、机电副部长冷世海、总 经理赵文林。
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 “11.27”特别重大煤尘爆炸事故
事故时间: 2005年11月27日21时22分; 事故地点: 275皮带道主煤仓口处; 伤亡人数: 死亡171人(2名地面人员)、伤
事故发生及抢险救灾经过
在对西二采区检查验收过程中,部分人 员已检查完毕正在坐车返回。集团公司总经 理赵文林和随同的经理办公室主任、城河子 矿党委书记和矿长、集团公司机电装备部副 部长等四名处级干部,另外还有两名电视台 记者等二十余人。正在145综采队工作面检 查工作时,于9时45分发生了爆炸事故。
事故发生及抢险救灾经过
国家经贸委、监察部、全国总工会的领导先 后赶到事故现场参加并指导事故救灾和调查工作。
国家煤监局按照国务院、国家经贸委领导的 指示精神,于当日派出有经验的同志和5名专家赶 赴事故现场参加抢险救灾的指导和开展事故调查。 由于措施得力和各单位、各级地方政府的艰苦 工作,抢救工作进展顺利。至7月3日,在事故中 遇难的124人全部找到。在整个事故抢救和调查过 程中矿区秩序稳定。
事故主要原因
“一通三防”管理和技术管理混乱。 该矿瓦斯绝对涌出量达41.7 m3/min,采掘工
作面回风瓦斯经常超限,按《煤矿安全规程》第 145条规定应该进行瓦斯抽放,而该矿没有进行瓦 斯抽放。瓦斯检查员不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 不在现场交接班。
矿井安全监测系统无专人值班,瓦斯监控管 理、调试、检修不到位,随意甩掉断电控制,监 测失控。没有严格执行局部通风机管理制度,风电、瓦斯-电闭锁形同虚设。
H、清点遇险遇难人数,对尚未搜救到的人
员进行仔细地勘察和搜救;特别布置对15 个掘进
受瓦斯爆炸波及区域包括:综采队、炮采队、
3个掘进队、井下受波及人数139人,遇难人数124 人。绝大多数为逃生避险无防护死亡;
矿井基本概况
城子河煤矿1938年建井,核定生产能力160万 吨/年,2001年实际生产原煤99.4万吨,2002年1— 5月共生产原煤49.7万吨。
该矿采用立井开拓,抽出式分区通风。全矿 共4个采区,有3个采煤工作面,17个掘进工作面。
事故发生及抢险救灾经过
9:50分,矿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
公司调度室作了汇报。鸡西矿业公司,鸡西市委、
市政府,鸡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办事处,省委、省
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先后赶到事故现场指
挥事故抢救和善后工作。
成立由董事长于佳华为总指挥的抢险救灾指 挥部制定了抢险救灾方案,先后抽调11个救护小 队深入灾区抢救遇险人员。
[1990-1997年中国矿难不完全统计]
1990年伤亡人数10,315; 1991年伤亡人数9,777; 1992年伤亡人数9,683; 1995年伤亡人数10,572; 1996年伤亡人数9,974; 1997年伤亡人数7,083;
1994、1、24,鸡西二道河子多经公司井口,瓦斯 爆炸,99人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22.6 M3/T·d,绝对瓦斯 涌出量41.75 M3/min,煤尘具有爆炸危险。
矿井基本概况
发生事故的西二采区是城子河煤矿的主要采区,
共有2个采煤工作面,3个掘进工作面,另有一个 排水巷(145综采工作面的临时水仓)。
排水巷为全煤巷道,采用锚杆支护,全长240
米,至发生事故时积水巷道长度为80米,水面以
C、实施抢修地面供电系统、主扇和各有关
附属设施。
D、五支救护队分别到三个采区搜救遇险人
员和排查遇难人员。
E、分别在井上下建立救灾指挥基地,龙媒
集团、七台河分公司及救护大队的指挥人员入井
指挥。
事故经过及抢险救灾过程
F、构建临时通风设施,恢复灾区通风系统。
G、组织矿工救护队指挥部,负责搬运井下遇 难人员。
现场勘察和查阅有关记录,西二采区排水巷的 绝对瓦斯涌出量约1.12m3/min,停风42分钟以后, 瓦斯涌出量47.04m3;巷道内瓦斯不具备外溢条件, 经计算排水巷距水面14m附近断面瓦斯浓度将达 到7.21%以上,达到爆炸界限。
引爆火源
经现场勘察,在排水巷内距水面14m处有一连 接潜水泵的防爆插销开关(型号为BAC1-16), 插头与插座分离0.4m;该插销的柱头明显有被电 弧高温灼烧的痕迹。
对事故原因的点评
这是一起因通风系统不合理,而造成爆炸和 扩大的事故。
供电系统不能保证局部通风的要求,责任重 大。
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追究刑事责任 7人:
电工杨晓恒、李军、朱永滨,施工主任刘俊 友,外包队长杨恒山,监测段段长吕宜增,副 总兼机运管理科长宋绪东,
开除公职、开除党籍1人
通风三段段长郭恒海
皮带斜井、275皮带道及井底煤仓虽然安装了
防尘设施,但由于受冻害没有实现正常的洒水消
尘;
原设计能力21万吨/年,2005年批准生产能力 为50万吨/年;2005年1—10月共生产原煤43.7万吨, 其中10月份生产5.265万吨;现有职工3444人;
事故现场示意图
事故经过及抢险救灾过程
11月27日21时22分,一声巨响,直径长达10余 米的大火球从井口喷出,随即停电,井上下通讯 中断,井口前面的一平房随即被推平,矿井旁100 米处的手选房玻璃全部被震碎,正对着矿井口的 皮带机房被摧毁,皮带斜井井颈塌陷;主要通风 机停止运转,防爆门被冲开,反风设施被损坏;
立井回风。矿井总入风量6153m3/min,总回风
量6390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18.14 m3/t,绝对瓦斯涌出量
为22.28 m3/min。矿井安装有KJF-2000型瓦斯监
测系统。
矿井概况
主采煤层的煤尘爆炸指数为32.3%~35.24%,煤 尘具有强爆炸性。
矿井地面设有一处防尘和消防用水储水池。 井下静压水池共计3座,防尘管路总长度约 22000m,井下喷雾点110处,隔爆设施22处;
1990、5、8, 小恒山煤矿皮带火灾事故,80人 (救灾指挥的矿总工、机电副总和9名救护队员)
鸡西矿业集团城子河煤矿 “6.20”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内容概要
1、事故时间: 2002年6月20日9时45分。 2、事故地点:西二采区3B层下山全煤回风道 (停工抽水头)距巷口146m处(距水边14m)的 范围内。 3、伤亡人数:死亡124人,伤24人: 4、 直接经济损失: 1000余万元。 5、事故类别: 瓦斯爆炸事故,煤尘参与爆炸。 6、事故性质: 特别重大责任事故。
接到矿井事故通知后,龙煤集团和七台河分公 司有关负责人赶到现场,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 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抢险救灾工作方案, 紧急调集救护队,同时组织抢修地面供电系统和 主要通风机及附属设施。
22时05分左右矿长赶到,随即到皮带井、回 风井等现场查看,发现上述情况后,立即判断井
下可能发生了瓦斯爆炸,立即回到办公楼向分公 司调度室汇报;
行政撤职4人:
副总兼通风区长郭春山,总工杨国华,副 矿长王洪林,董事长于佳华
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行政降级2人
通风副区长陈兆武、副矿长张寿福
行政记过、记大过9人
安检科长刘云刚、驻矿安监处处长朱文彩、 安监部部长张夫正、副矿长王成发、王玉平、集 团副总、通风救护部主任工程师王广智,副部长 孙元山、总工郝福坤、副总经理孙增元、孙永奎、 副省长张成义。
22时30分救护大队接到分公司调度室电话,
22时32分两中队出动, 22时57分到达该矿;在此
之前22时11分,市救护队已接到事故救援电话;7
个中队陆续到达事故现场,随即分别从人车斜井、
下料斜井进入灾区侦察。
事故经过及抢险救灾过程
一、制定抢险救灾实施方案:
A、紧急调集救护队应急队伍。
B、救护队进入灾区侦察搜救遇险人员。
矿井隔爆设施不齐全、通风设施不完善。没 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155条规定配备齐采区 之间、煤层之间的隔爆设施。
事故主要原因
矿井机电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责任制不落实,外包队经常随意接电,随意停、 送电;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风-电闭锁、瓦斯-电 闭锁,风-电闭锁被甩掉,造成排水巷停风和瓦斯 超限的状况下仍能送电,在送电过程中潜水泵插 销开关虚插失爆,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上的巷道长度为160米。采用28KW风机为其供风,
11KW为备用风机。
事故发生及抢险救灾经过
6月20日8:30分,鸡西矿业(集团) 公司对城子河矿进行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 按惯例,机电专业检查人员9:03分到采区 变电所检查检漏的完好情况,随即由工作 人员送上了电;正常情况下,当试检漏将 在主风机电源停电后,备用风机应通过自 动转换开关转到备用电源而自动开启,不 存在人工复电问题;但由于自动转换开关 被甩掉,造成排水巷停风42min而引起瓦 斯积聚(7.21%以上);
矿井概况
采用斜井、立井混合开拓方式,共有5个井
筒。划分两个开采水平,三个采区,6个采煤工
作面和16个掘进工作面,走向长壁后退式,炮采,
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全部垮落法。爆破掘进、锚
杆支护。双电源供电,主提升为深槽胶带斜井运
输机。水平大巷运输采用10吨架线电机车、3吨
底卸式矿车运输。
中央分列抽出式,中央4个斜井入风,边界
事故主要原因
安全欠账严重。
全公司安全欠帐已达13673万元。尤其是 “一通三防”方面,主要是通风系统改造、安 全监控、防治瓦斯和矿井防尘方面抗灾能力差。 全公司10个生产矿井中,通风能力不足的有4处, 应建立瓦斯抽放系统而未建立的7处,需要完善 安全监控系统的7处,需要更新防尘系统16处 (一矿多井)
事故涉及3个采区的22个采掘工作面、机电硐
室及5条入回风井、地面皮带机房等;井下巷道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