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上)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发,并将在一些地区进行试验。
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和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之后,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的一件大事。
新大纲的颁发,标志着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步,它是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改革的继续与发展,也是一个跨世纪的工程。
这部新大纲是在总结《义务教育体育大纲》实行近十年的基础上,总结了学校体育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历史的经验证明,历次新大纲的制订和颁发,都是我国学校体育历史经验的总结,同时又是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始。
因此,通过新大纲的试验和学习,必将有效地推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提高。
这次颁发的新大纲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我国高中的实际,是否可行和能否作为编写教材、进行体育教学、评估体育教学质量的依据,还要在试验工作结束后得出结论。
我们的责任就是共同研究、学习新大纲的精神实质,深刻体会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明了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及其目标体系。
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认识。
一、高中学生的体育,如何体现“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的精神体育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也理所当然地是高中教育的组成部分。
关键是高中学生的体育是不是具有基础教育的性质。
这里仅从高中学生的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来论述高中体育的基础性。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讲到《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一文中指出:“体育是素质增长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体育。
健康的身体既是良好道德素质的载体,也是知识的载体,抓智育没有载体不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没有载体也不行。
重视体育不只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好身体,还要通过体育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优良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体育对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 体育和健康不能等同,但是健康是离不开体育的,体育的功能也首先是为了健康,为了体质的增强。
因此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是离不开体育的,任何忽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完全的教育。
高中学生的身体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体育课程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的教育过程,完成体育的目标,也是完成教育目标的一部分。
体育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而体育的实践活动是本学科的主要特征。
因此,制订体育课程和编写体育教材时,必须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基础,反映其生理和心理特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高中学生的生长发育、身体素
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何呢?他们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5~19岁之间,刚进入缓慢的增长期,除少数发育指标外,大部分指标仍处于正向增长期。
80年代和近几年对全国学生前后进行的近100 万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测试与研究,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表明,在高中年龄段的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如50米跑、1000米跑、800 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斜身引体等项目的指标,除个别项目略呈平稳的下降趋势外,绝大多数项目的指标都呈缓慢上升趋势。
因此,抓住高中阶段的有利时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他们的整个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为终生体育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
高中阶段要教会他们锻炼身体的方法,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强身健体的基础,既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也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归根到底是全面锻炼身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逐渐形成较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因此,高中学生的体育教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仍是主要目标,这一基础的目标是不能动摇的。
高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特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是什么?动力,来源于动机。
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课的态度如何,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趋动力。
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能否定兴趣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意向、愿望、兴趣已不是他们唯一的趋动力。
而且高中学生对于兴趣内涵的理解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也可以说他们的体育价值观有了“转变”。
如果把体育的功能概括为生物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高中学生的价值观是与其功能相对应的。
而且逐渐地从比较单纯地追求兴趣的心理满足,向比较理性的、为了实现体育的生理的和社会的功能转化。
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分类,可作下列表述:┌心理价值观:追求和满足自己的心理要求,寻求和│享受体育的乐趣,把兴趣、爱好作为│ 自己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趋动力。
│生物价值观:把体育活动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 ,追求锻炼身体的实效性,认为生命学生的│ 在于运动,把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增体育价值观〈强体质作为参加体育锻炼的趋动力。
│社会价值观:加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理性认识,并│ 且与个人的幸福、未来事业的发展和│ 社会责任相联系,把服务于集体、社│ 会、国家相联系,责任感和荣誉感成└ 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趋动力。
把学生体育价值观这样分类,不表明它们之间是截然分开的。
特别是兴趣对各级学校的学生,都是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
但是,对体育的兴趣有直接的兴趣和间接的兴趣。
直接的兴趣是学生在体育的学习锻炼中,通过参加丰富的体育活动内容,追求体育成绩和竞争中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