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描写世情 尽为情伪

描写世情 尽为情伪

描写世情尽为情伪摘要郑振铎说:“要在文学里看出中国社会的潜伏黑暗面来,《金瓶梅》是一部可靠的研究资料。

”小说真实广泛地展示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揭露了晚明时期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本文就《金瓶梅》的思想内容作以论述。

关键词:《金瓶梅》思想内容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诞生于16世纪末的《金瓶梅》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部现实主义的艺术巨制,它一面世就受到世人的称赞和推崇。

鲁迅先生将其列入“世情”类小说,指出“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故就文词与意象以观《金瓶梅》,则不外描写世情,尽其情伪。

”鲁迅的论断极其深刻地概括了《金瓶梅》在主题思想上的成就,肯定了这部世情小说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与明代其它小说相比,《金瓶梅》有其独到之处: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它不仅是第一部由作家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主要题材,进而辐射社会生活全貌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借历史事件描写社会政治军事斗争,《水浒传》具有英雄豪杰的传奇色彩,《金瓶梅》则反映了明朝正德以后到万历中期,尤其是嘉靖年间的历史现实。

当时的明王朝急剧没落,世风日下,作者兰陵笑笑生有感于时俗,便借《水浒传》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发生开来,以宋代之名,写明代之实,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明代中后期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民俗、工艺等各个方面的面貌。

小说犹如明代社会窗口,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认识价值,其思想内容可用书中的诗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权奸误国祸机深《金瓶梅》深刻暴露了明代社会政治的黑暗和腐败。

例如:土地的高度集中是当时社会诸多矛盾的突出特征。

史载,仅京畿附近的皇家庄田就达二十万九百余顷,农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以致“小民脂膏,吮剥无余……道路嗟怨,邑生萧条”(夏言《奉敕勘报皇庄及功臣》)。

西门庆居住的清河一地也建有皇庄,主管薛太监与西门庆交往甚密。

第三十回还写西门庆用低价强行买下赵寡妇的庄子和地产,一个十三岁的丫头只需三至五两银子便可买下,反映了农民破产的情况。

另外,宦官专权也为明代社会的一大弊端。

小说中,薛太监和管砖厂的刘太监声势煊赫,座次均在地方军政官员之上。

四大奸党之一的童太尉,本人被加封爵位,而且“子孙皆服蟒腰玉”,掌管宫廷薪炭的刘太监留给侄儿的财产也相当可观。

小说还提到太监们取物扰民、以权谋私的情况。

小说从不同侧面暴露了太监的专横跋扈、吏治的腐败不堪,形象地反映出当时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丑恶世风。

如朝中杨戟一案涉及西门庆,西门庆便立刻赶赴东京活动,当朝右相李邦彦想是“蔡大爷份上”,又见“五百两金银只买一个名字”,便大笔一挥,改为贾庆。

而宰相蔡京只因数受西门庆重礼,就任命他为掌刑五千户并以义子相待。

小说中还多次写到官员送礼写有“百米×石”的帖子,其实正是明朝以金银为礼的时尚。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在金钱和人情面前,国家机器丧失了尊严,标志着一代王朝覆灭的开始。

第三十回中说,当时“天下失政,奸臣当道,谗佞盈朝,高杨童蔡四大奸党在朝中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悬称升官,指方补价。

夤缘钻刺者,骤升美任;贤能廉直者,经岁不除。

以致风俗颓败,赃官污吏,遍满天下。

”作者从所认识的最高限度上概括了明代社会政治腐败的方方面面及其根源,描摹了小说的时代背景。

二富贵皆因奸巧得主人公西门庆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兼商人、恶霸及官吏于一身,表现出商业资本在发展之初以侵占、欺诈和掠夺等罪恶手段积累财富的特点,更是封建社会财以势聚、政以贿成、官商结合的现实反映。

西门庆出身于清河县一家破落户,在几年时间里一跃成为山东首富,临终时的生意债券就达十万两银子,还有店铺、花园等不动产及家中细软,财产不计其数。

“要得富,险上做”是西门庆发家的信条,他所用手段之一是“发妻财”。

娶孟玉楼时,他带去一批“小厮伴当,并发来众军牢,赶人闹里,七手八脚将妇人床帐、妆奁,扛的扛,抬的抬,一阵风都搬去了”;他趁花子虚发生家产纠纷时接近李瓶儿,将花家所有贵重财物收到月娘房中,使子虚人财两空,抑郁身亡。

这样,西门庆骤然富有,外庄田宅焕然一新,骡马成群,奴仆成行。

此外,以官护商是西门庆发财的另一重要途径。

他从不放弃以钱结交上层官吏的机会,买官保商。

文嫂说:“东京蔡太师是他的乾爷,朱太尉是他的旧主,翟管家是他的亲家,巡抚巡按与他交,知府知县是不消说。

”西门庆用金钱在自己的周围编织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边经商边当官,他的逻辑在于以钱买权,从而赚更多的钱。

比如他的官职和宰相义子的身份是靠送礼而来,他避过杨戟之祸及曾御史的弹劾也是金钱起了作用。

而他包揽讼词、受贿偷税则是靠权来庇护的。

苗青害主本应受凌迟之刑,只因西门庆得了他一千两银子便不了了之。

在蔡状元的关照下,他还提前支盐发卖,赚的钱远远超出他送礼的数目。

“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这是对西门庆发迹史的最好总结。

当然,西门庆也有精明干练、远见卓识的一面,他认为钱财“是好动不喜静的……一个人堆积,就有一个人缺少了。

因此积下财产极有罪。

”这里固然有他为自己挥金如土辩护的一面,似乎也意识到资本在运动中增值的道理。

他与人合伙开店,不仅借贷资金的规模可观,而且经营商品的种类繁多,这些都反映了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商业活动中的新观念。

总之,作者通过西门庆这一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丑恶的本质及必然崩溃的内在规律,也揭露了资本主义从封建母体中孕育出来,惟利是图、不择手段的丑恶方面以及中国新兴商人的某些侧面。

三且乐高歌入醉乡生活的腐化堕落是一个社会走向衰亡的重要标志,地主阶级在经济上巧取豪夺,为其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生活创造了物质条件,政治黑暗又加剧了社会风气的颓败。

“由嘉靖中叶以抵于今,流风愈趋愈下,惯习骄奢,互尚荒佚,以欢宴放饮为豁达,以珍味艳色为盛礼。

其流至于市井贩鬻,厮隶走卒,亦多缨帽缃鞋,纱裙细裤,酒庐茶肆,异调新声,泊泊浸淫,靡焉勿振。

”小说以大量的描写反映了这种“互尚荒佚”的社会风气和糜烂生活。

暴富后的西门庆极尽享受,卖宅造楼建花园,他住的藏春坞和翡翠轩冬暖夏凉,十分讲究,潘金莲睡着精工制作的六十多两银子的螺甸床,养的雪狮子猫一天吃半斤生肉,西门庆送妓女的礼物竟是昂贵的紫貂围脖,至于平常礼尚往来,大小家宴更是不计其数,西门庆还效仿贵族之家,蓄养歌儿舞女伴酒助兴。

在私生活上,西门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不以一妻五妾为多,还收用了几个丫鬟奸占女仆,停妓宿娼,甚至另蓄男宠。

最终,他由于服用过量的春药而死,结束了醉生梦死的一生。

西门庆荒淫无耻的生活正是明代从宫廷到民间腐朽生活的缩影。

史载,明中叶后的皇帝大都淫纵,而书里西门庆和李瓶儿欣赏的春画就是花太监从宫中带出来的,任医官给西门庆开的滋补药则是给皇上配制的。

“舞裙歌板逐时新,散尽黄金只此身”,小说对时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贪鄙淫靡之风给予了鞭挞。

正如清人张竹坡所评:“此书独罪财色。

”耐人寻味的是,作家没有让西门庆死在武松的刀下,而是让他过了几年发达快乐的日子,面对偌大家业和众多的美色无可奈何地离开人世,这种安排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四百年苦乐由他人作者着力描写了西门庆妻妾争宠的故事,从貌似平常的家庭纠纷中暴露了封建婚姻制度的弊端,客观地反映了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潘金莲出身裁缝家庭,做过贵族家的歌女和使女,与主人坏了事被逐出门,嫁给了武大郎。

生活环境造就了她自私、残忍、狠毒的性格。

在西门庆家,她既无正室吴月娘的社会地位,又无孟玉楼与李瓶儿的经济实力,只能凭着色艺双全抓尖争胜。

她不择手段地取悦于西门庆,或贿赂小厮给西门庆捎物事致意,或扮成丫头讨西门庆的欢心,甚至做娼妓不为之事。

为争宠,她还挑唆西门庆痛打孙雪娥,设毒计加害李瓶儿母子。

因为,在母凭子贵的封建社会中,李瓶儿生儿子得宠对她是严重的威胁。

后来,她认为吴氏搅乱了她在壬子日怀子成功的计划,就大闹一场,企图使吴月娘腹中的胎儿不保。

西门庆死后,最终落得尸横刀下的结局。

从根本上说,罪恶的一夫多妻制造成了潘金莲嫉妒、猜疑和仇视等种种变态心理,把她推向了嗜血的战场,潘金莲不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畸形儿,也是其殉葬者。

此外,在小说里,上自贵族妇女,下至市井仆妇,都是西门庆发泄兽欲的工具,无不受着肉体的摧残和精神的奴役。

第十一回中,西门庆看潘、孟二人下棋,打扮得漂亮,便恬不知耻地说:“好似一对粉头,也值百十两银子。

”表明了妇女在男权社会中的卑下地位。

对此,潘金莲说得明白:“饶奴终日恁提心吊胆,陪着一千个小心,还投不着你的机会,只拿钝刀子锯处我。

”作者看到了妇女的屈辱与痛苦,发出了“为人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为他人”的深沉叹息,这在文学史上是空前的。

五世情冷暖逐高低在西门庆的生活空间里,上有一手遮天的蔡京等官僚为后台,左右有掇臀捧屁的帮闲和能说会道的媒婆做帮衬,加之一些被他蹂躏而不知耻的妇女,凡此种种,构成了生活的浊流,作者在对众生相的刻画中,对“人情冷暖逐高低”的世风作出了生动的反映。

第三十回中,西门庆生子加官,光耀门庭,于是众亲邻朋友趋之若鹜。

而西门庆一旦咽气,家庭内外,从妻妾、朋友到奴仆,都换了一副心肠和嘴脸:李娇儿盗财归院,孟玉楼再瞧他人,孙雪娥与男仆窃物私奔,潘金莲则公开养汉,女婿陈经济更不顾廉耻,与岳父的妾仆厮混。

曾受惠于西门庆的汤来保、吴典恩,不是据主之财为己有,就是敲诈勒索女主人,而其中最为典型者莫过于应伯爵。

他出身破落户,“专一跟着富家子弟帮嫖贴食……诨名应花子”,突出的本领就是善于帮闲,把精力全放在如何使主子开心上,以便捞到更多的好处。

他说西门庆吃的东西“就是朝廷还没吃哩”,西门庆穿上何太监送的飞鱼蟒衣,他会说:“这是个先兆,到明日高转,做到都督上。

”西门庆娶李瓶儿人财两得,他“恨不得能生出几个口来奉承”,说:“我这嫂子端的寰中少有……俺们今日得见一面,明日死也得好处!”其实他心里清楚,这嫂子是他们结义兄弟的媳妇,当初西门庆与李瓶儿通奸,也是他把花子虚拉到妓院过夜的。

即使西门庆嫖娼,他也说:“哥挑的粉头,都是出类拔萃的尖儿。

”所以,西门庆评价他“本心又好,又知趣着人,使者他没有一个不依顺的,做事又十分得当。

”第三十二回和三十五回中,作者对应伯爵的谄媚、卑鄙和欺诈行为做了出色的描写,彻底地暴露了帮闲们的嘴脸。

西门庆刚死,应伯爵便投靠了富家子弟张二官,“无日不在他那边趋奉,把西门庆家中的大小之事,尽请告诉与他”,还挑唆唱小曲的小厮投奔新主,并怂恿张二官娶西门庆的美妾,活现出帮闲者有奶便是娘的丑恶嘴脸,更反映出泛滥于社会的惟利是图的市侩哲学。

作者感叹说:“但凡世上帮闲子弟,极是势利小人,见他家豪富,希图衣食,便竭力奉承,称功颂德,或者是撒漫使用,说是疏财仗义,慷慨丈夫,胁肩谄笑,献子出妻,无所不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