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产品通常具备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

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个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公共产品具有四个特性:①非排他性。

一种公共产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②强制性。

公共产品是自动地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不论你是否愿意;③无偿性。

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付价钱;④非竞争性。

公共产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2.稀缺
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
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从稀缺性出发,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3.边际替代率
答: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 ),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
2
121
x MRS x ∆=-∆其中,1x ∆、2x ∆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

如果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
那么,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因此,求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只要过该点作切线,这条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该点的边际替代率。

4.无差异曲线
答: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

无差异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无差异曲线
图1-1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数量1X 和商品2的数量2X 。

图3-2中的曲线
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

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120,U f X X U ==。

其中,1X 、2X 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0U 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答: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

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

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
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

6.纳什均衡
答: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又称为非合作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提出者约翰·纳什的名字命名。

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

二、简答题
1.请解释为何税收会造成无谓损失。

答:一种物品的税收使该物品买者与卖者的福利减少了,而且,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

无谓损失指当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税收造成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

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因此他们的消费少了。

同时,税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因此他们的生产少了。

由于行为的这些变动,市场规模缩小到最优水平之下。

如图1-2所示,没有税收时,价格是1P ,销售量是1Q 。

由于需求曲线反映了买者的支
付意愿,所以,消费者剩余是需求曲线和价格之间的面积,即A B C ++。

同样,由于供给曲
线反映了卖者的成本,所以,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和价格之间的面积,即D E F
++。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税收,税收收入等于零。

总剩余,即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等于面积A B C D E F
+++++。

征税后,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
+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
+代表)。

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面积B D
+),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

图1-2无谓损失
2.说明规模报酬递减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异同。

答:(1)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
规模报酬递减是指在所有要素同时等量变动时,产量的变动幅度小于要素变动幅度。

比如说劳动、资本等都同时增加1倍,总产量增加小于1倍。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在产量达到某点以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会引起该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2)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联系
规模报酬和边际收益均是考察厂商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时产量变动的情况,厂商在短期内应该按照边际收益规律来安排生产要素投入及产出量,而在长期规划时需要参照规模报酬规
律对生产规模进行规划。

所以二者均是厂商生产决策时应遵循的规律。

(3)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区别
从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可以看出,边际收益递减是一个短期的概念,而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即研究的是长期。

边际收益递减不是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而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规模收益递减却不是必然的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规模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性。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均呈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其成因有何不同?
答:虽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形,但二者形成U形的原因是不同的。

(1)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之所以呈U形,即SAC最初递减然后转入递增,是因为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先递增后递减导致的。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因此,在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下,短期平均成本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

(2)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之所以呈U形,是由规模的经济或不经济决定的。

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

长期平均成本经历一段递减阶段以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

而由于企业的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越来越大,长期平均成本将最终转入递增。

4.什么是科斯定理?为什么私人经济主体有时不能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