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

1.甲骨文著录书清刘鹗董作宾郭沫若2. 王懿荣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等董作宾陈梦家、李学勤裘锡圭、张政烺李学勤、裘锡圭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殷墟: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

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王懿荣: 鉴定出甲骨上的文字是三代古文,刘鹗: 1903年(光绪29年),刘鹗从自藏的甲骨中选拓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出版,这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

孙诒让:孙诒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一代经师,由于他的学术研究极为朴实,故又称朴学家,并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罗振玉: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董氏据十项标准,即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体语言资料的科学价值,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但是,他的五期分法也存在着弊病,就是把甲骨本身的分类和王世的推定混在一起了。

五期断代学说把殷墟甲骨分为五大类。

认为第一类的书写风格雄伟;第二类谨饬;第三类颓糜;第四类劲峭;第五类严整。

然后机械地将其分别定在盘庚至武丁、祖庚与祖甲、廪辛与康丁、武乙与文丁、帝乙与帝辛五个时期。

甲骨断代应以甲骨卜辞本身显示出来的特点为根据,既不能机械地把时代界线划在两王交替之际,也不能完全依靠贞人来断代。

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1.罗振玉经过多年留意探寻,才弄清楚甲骨的确切出土地是安阳小屯村,著成《殷商贞卜文字考》一书,考定甲骨出土地是安阳小屯,甲骨文是殷商王朝占卜的遗物2.他的主要贡献是以甲骨卜辞与典籍互证,进行历史、地理和礼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特别是1917年著成《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和所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续考》两篇著名论文3. 唐兰不仅在古文字研究的理论方法上有重要建树,而且亲身实践,考释出很多难识之字。

他在甲骨文释字方面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殷虚文字记》和《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

4. ,陈梦家出版了《殷虚卜辞综述》一书,这是关于殷墟卜辞研究成果的大型通论性著作。

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到现在已超过100年了。

一百多年来,甲骨学研究共经历了它发展道路上的“先驱时期”(1899—1909)、“奠基时期”(1910—1928)、“形成时期”(1928—1937)、“低潮时期”(1937—1949)、“高潮时期”(1949—1966)、“停滞时期”(1966—1976)和“繁荣时期”等七个时期(1976—今),目前已成为一门成熟的重要学科。

六.一.1. “标准器断代法”2. 《断代》三个金文:最初指铸刻在铜器上的铭文,古代称铜为金,故称金文。

它最早出现于商代中期,西周春秋最为发达。

后来它也用来指称铜器铭文中一个一个的古汉字,从这个意义上说,金文就是古汉字的一种书体。

吉金:鼎彝等古器物。

古以祭祀为吉礼,故称铜铸之祭器为“吉金”。

以后作为钟鼎彝器的统称,清代著录古器之书,多称“吉金录”。

一说,古指适于铸造各种鼎彝器的金属。

《三代吉金文存》:20卷,著录铜器4835件,皆以原拓影印,是一部资料丰富、印刷精良的商周金文著录之巨著,对铜器铭文的收集、传播和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两周金文辞大系》:借鉴考古学中的类型学方法,根据器物的形制、花纹和铭文的字体、内容等,对西周王朝的铜器进行了区分所属王世的研究,又对周代诸侯国的铜器(大部分属於东周时代)进行了分国的研究,建立了铜器铭文研究的新体系。

三、宋代和清代的金石学家各有哪些人?试加说明。

宋代的金石学家:吕大临、宋徽宗、薛尚功、王俅、王复斋流传到今天的金文著录书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兼录器形与铭文。

主要有吕大临编著的《考古图》,该书图像与铭文并重。

既摹写铭文,又有器形图形、尺寸、重量、出土地、收藏者,并附考释。

(2)单录铭文。

这类书主要有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王俅的《啸堂集古录》、王复斋的《钟鼎款识》等。

清代的金石学家:吴大澂、孙诒让、方濬益、刘心源所谓“清末金文四大家”:吴大澂著有《愙斋集古录》、《说文古籀补》等;孙诒让(著有《古籀拾遗》、《古籀馀论》;方濬益著有《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刘心源著有《奇觚室吉金文述》、《古文审》。

四、民国时期对金文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主要有那些人?他们的著作各是什么?民国时期对金文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主要有: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民国前期,罗振玉,编成《三代吉金文存》20卷,著录铜器4835件,对铜器铭文的收集、传播和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国维,成就主要是在古器物的考订和铭文的训释等方面,著作是《宋代金文著录表》、《国朝金文著录表》、《观堂古金文考释五种》以及收在《观堂集林》中的系列论文,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郭沫若,撰成《两周金文辞大系》这部名著,建立了铜器铭文研究的新体系。

第三章战国文字一、解释名词术语:1、战国文字:战国文字又叫六国文字,即除秦国以外的六国文字。

主要是写在竹简和帛上,合称简帛文字,还有些铸刻在陶器,玉玺,铜器,钱币上。

2、秦文字:指秦统一中国前的秦文字为大篆,称秦统一中国以后规范化了的秦文字为小篆。

3、六国文字:指春秋战国时期除秦以外的东方六国所使用的文字.4、大篆:广义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

狭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

5、石鼓文:我国最著名的古代石刻,也是秦系文字最重要的实物资料之一。

唐代初天兴县出土了春秋时代秦国遗物,当时称“猎碣”,十枚。

因石形似鼓,故又称“石鼓”。

十面石鼓上分刻四言诗十首,记载秦君畋猎游乐之事。

6、简帛文字:在纸发明以前,人们长期以简和帛作为书写材料。

简即竹简,另外还有木简,又称牍或觚。

所有竹木简上的文字都用墨笔书写,然后用绳子编起来。

7、小篆:秦统一天下后在李斯的主持下以大篆为基础加以简化,制订了一套标准的字体来统一全国的文字。

这种标准的字体就是小篆。

二、战国文字主要有哪些种类?可分为几系?请与说明并指出秦文字与六国文字的不同特点。

战国文字按照传统的分类法大致可分为八类。

可分为东土六国文字和西土秦国文字两大系。

不同点:(1)钢器文字,其中包括礼器铭文、乐器铭文、量器铭文,符节铭文、兵器铭文,车马器铭文等。

(2)石器文字,其中主要包括石刻铭文、盟书等。

(3)货币货币文字,其中包括布币,刀币、钱币、贝币、金币等。

(4)玺印文字,其中主要包括:官玺、姓名私玺、成语玺、单字玺、封泥等。

(5)陶器文字(6)简牍文字(7)漆器文字(8)缣帛文字总之,战国文字的书写特质品类繁多,传统的分类方法是为了便于说明战国文字材料来源的广泛,但并不是最理想的分类方法。

第四章《说文解字》一填空:1.按部首编排字典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全书共有15篇9353个1163个解说133411字创立汉字部首2.据形系联者、以类相从者与部首义相反者必排在一部字之末以部首字相叠所造之字必排在一部字之末。

凡用作东汉皇帝之名的字,一律列于一部字之首,对其字义不加解释,仅注“上讳”,以示尊君。

4、大部中字的排列多是以类相从,其间又有先实后虚或先近后远、先美后恶之别。

3.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二、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贡献和不足。

贡献1、确立了六书理论2、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书的体例3、保存了词的本义4、保存了先秦的词义和汉代的训诂资料5、保存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不足1、解字中受王权、君权思想的影响2、解字中受阴阳五行和神学思想的影响3、对一些字形和字义作了错误的解释4、有些部首的建立不够科学,归字不够合理三、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研究概况。

《说文》成书后,在当时即引起了一些著名学者如郑玄、应劭等人的重视,此后对《说文》的著录、引用和研究,历代相沿成习、经久不衰,使《说文》的研究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

李阳冰对《说文解字》的整理1、修正篆文。

2、改定形声。

3、别出新意。

徐铉、徐锴对《说文解字》的整理和研究。

1、增补正文。

2、增加新附字。

3、重分《说文》的卷数4、加注反切。

5、移动部目。

6、另加按语清代段、桂、王、朱四大家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二徐之后至清,在对字义进行考据时能注意以金石文字的材料为证,新意时出,甚而驳正许说,然多杜撰臆测之辞,致使其学术价值受到影响。

元代至清代以前,研究《说文》者虽不乏其人,但有所成就者不多。

到了清代,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小学的研究呈现出鼎盛繁荣的局面。

在《说文》方面,整理研究者前后多达二百余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被称为《说文》四大家。

近现代对《说文解字》的研究由于清人一般没有见到过甲骨文和新出土的金石文字,受到了材料的局限,所以不可能对《说文》中的字都能作出正确的解释,更不能对许慎的某些错误说解给以大胆坚决的否定。

根据地下出土的材料证明许说或纠正许说,这是近现代人研究《说文》的主要倾向和特色。

五、指出下列汉字的本义和部首。

血:祭所荐牲血;血伐:击;亻玩:弄;王殺:戮;木戒:警;戈淺:不深;氵鄙:五酂;阝涉:徒行濿水;氵弄:玩;廾錦:襄邑织文;钅哀:闵;口權:黄花木;木社:地主;礻诚:信;讠相:视;目。

取:割耳(或捕取);又。

锦:襄邑织文;钅阳:高明;阝集:鸟聚集:隹。

美:甘美;八祈:求福;礻壻:婿;士遭:遇;辶鄙:五酂;阝陵:大阜;阝及:逮;又祭:祭祀; 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