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的变化导学案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考情展望] 1.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2.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与区别。
3.学会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知识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总趋势:不断增长。
3.两种差异 (1)时间差异(2)空间差异①特点:地区上不平衡。
②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小贴士: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知识点二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模式类型 Ⅰ.原始型 Ⅱ.高高低 Ⅲ.现代型 特点 传统型高低高低低低转变过程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2.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现代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小贴士: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但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真正实现,要通过出生率下降来完成。
知识点三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3.人口合理容量(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谋求措施小贴士: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三个主要因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都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力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如下图所示:考点一[032] 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和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2.3.分析人口空间差异的一般思路比较不同区域的人口增长状况的差异→分析不同区域人口增长差异产生的原因→说明其各自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其影响→探寻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1)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数量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取决于人口基数的大小。
(2)一般来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但在某一特定阶段,总会有一些国家或地区表现为“高”或“低”。
现阶段,判断“高”或“低”的参考数值如下:(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如中国、古巴等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
[1个示范例]——[1个对点练]——————(2014·福建高考)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1)~(2)题。
(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中人口抚养比的概念可知,抚养比与性别比例无关,A项错误;医疗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可能提高老年抚养比,但这个过程还是要通过改变人口年龄结构实现,B项错误,D项正确。
教育程度与老年抚养比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少儿抚养比较平稳,说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因此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B项正确,D项错误。
人口抚养比的变化与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关系不大,A、C项错误。
【答案】(1)D (2)B,1.下表为世界、中国、印度、德国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008年)统计表。
据此完成(1)~(2)题。
A.世界B.中国 C.印度 D.德国(2)②国抚养比低的原因是( )A.老年人口比重大 B.青壮年人口比重大 C.儿童人口比重大 D.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解析】第(1)题,印度出生率高,因此0~14岁人口比重最大,德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因此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最大,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0~14岁人口比重应该比世界的平均值要低。
第(2)题,根据材料抚养比的含义,②人口年龄构成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小。
【答案】(1)A (2)B考点二[033]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体分析如下:1.二者之间的联系(1)二者的制约因素相同制约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同,且二者都与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因素呈正相关,与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如下图所示:(注:横轴表示的是各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2)二者的特征相同①不确定性:制约因素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②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
2.二者之间的区别项目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内涵最大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意义生存发展数量大小[1个示范例]——[1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读图回答(1)~(2)题。
(1)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答案】(1)D (2)C,2.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2000年~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 0.35%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可容纳2 300万人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增604万人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1)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A.环境人口容量为2 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1 961万人C.环境人口容量为3 000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3 000万人(2)与上海相比,限制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为( )A.水资源B.矿产资源C.消费水平 D.科技条件【解析】第(1)题,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可容纳的人口反映的是人口合理容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大人口容量反映的环境人口容量。
第(2)题,上海降水比北京丰富,且濒临长江,故与上海相比,水资源是限制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答案】(1)C (2)A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1)读坐标轴,明确含义:横轴一般表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如上图,有时表示人口数量;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
纵轴表示年龄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中间为青壮年。
(2)读金字塔形状,判断类型,分析人口发展趋势:人口金字塔图基本分为三种类型,如下图所示:年轻型(扩张型) 成年型(静止型) 老年型(收缩型)小。
未来这一种类型的人口必定是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很高,未来人口增长的趋势必将迅速增长。
②成年型: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几乎相近,儿童、青少年所占比重趋于减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减缓,人口总规模继续增长。
③老年型:上宽下窄,说明人口结构中儿童、少年、青年人的比重小,而老年人口比重大。
其人口增长的趋势是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规模必将会缩减。
④由于人口生育、死亡率的变化以及迁移、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金字塔存在着一些变形和过渡形态,如纺锤型、葫芦型、圣诞树型等。
(3)注重外因,分析异常金字塔:在判读分析时要结合某地实际,充分考虑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大规模战争、中国三年自然灾害、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人口的影响。
如下面左图中20岁左右人口比重较大,可能为大学城;右图中20到50岁男性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能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男性务工人员的到来。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懂人口金字塔图,明确人口比重与人口数量的区别。
第(1)题,0~14岁人口的比例是1982年高于2009年,所以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14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是2009年大于1982年,所以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小于2009年;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年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低;1982年20~24岁年龄组人口的比例虽然高于2009年,但是2009年人口总数高于1982年,所以本年龄段的人口数是2009年大于1982年。
第(2)题,由上题可知,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因此人口的增长速度减缓;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影响了劳动人口的就业结构,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2009年25~59岁的人口数量比重高、人口多,所以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答案】(1)B (2)B练习:1.下面为“某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图中各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A.①是人口数变化,②是死亡率 B.②是出生率,③是自然增长率C.①是出生率,②是死亡率 D.①是人口数变化,②是出生率【解析】根据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变化规律可知,①是人口数变化曲线,②表示出生率,③表示死亡率。
【答案】 D(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2~3题。
2.下列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 C.③ D.④3.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 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5亿,20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3.0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