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施工安装方案和售后服务第一节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各系统主要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均按照有关标准中相应的各项容执行,本工程中所遵循的、地方有关规标准如下。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GB/T 50312-2000)《安全防系统验收规则》(GB308-2001)《安全防系统通用符号》(GA/T74-200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GB5011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GB50116-9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JGJ/T16-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54-96, GB50255-96, GB50256-96, GB50257-96 ,GB50258-96, GB50259-96合订本)《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GB50343-2000)《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GB50052-95)《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SJ/T30003-93)《计算机软件开发规》(GB8566-88)《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GB/T19001-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在软件开发、供应和维护中的使用指南》(GB/T19000.3-1994)《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GB/T12504-19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GB/T12505-1990)《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GB9386-1988)《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标准》(322-1998)《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艺标准》(313-1998)《钢管敷设工艺标准》(305-1998)《安全防工程程序要求》(GB-T75-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GB50198-94);《建筑电气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533-199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45-95)《建筑安防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J13-32-2000)《建筑安防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DB-32/66-1999)《建筑安防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第二节主要施工顺序、方法及工艺主要施工工序:管道施工、线槽安装、设备安装、中控室和控制台安装。
1、管道施工1.1 管路敷设工艺流程1.1.1管线施工要点钢管煨弯可采用冷煨法,管径20mm及其以下可采用手扳煨管器,管径25mm 及其以上则采用液压煨管器;盒箱安装应牢固平整,开孔整齐并与管径项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盒、箱严禁用电气焊开孔;盒箱稳注要求灰浆饱满、平整固定、坐标正确。
盒箱安装要求见下表:管路敷设前应检查管路是否畅通,侧有无毛刺;毛刺吹洗。
明敷管路连接应采用丝扣连接或压扣式管连接;暗埋管应采用焊接;管路敷设应牢固通畅,禁止做拦腰管或拌脚管;管子进入箱盒处顺直,在箱盒露出的长度小于5mm;管路应做整体接地连接,采用跨接方法连接。
1.1.2金属线槽布设施工要点安装要求:●线槽节与节间用接头连接板拼接,螺丝应拧紧。
两线槽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线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为了防止电磁干扰,应用辫式铜带把线槽连接到其经过的设备间或各配线间的接地装置上,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同样,线槽节与节间也要良好电气连接。
●不同种类的线缆布放在金属线槽,应同槽分室(用金属板隔开)布放。
线槽支撑保护●垂直敷设的线槽必须造底架安装,水平部分用支架固定。
固定支点之间的距离要根据线槽具体的负载量在1.5至2米之间,在进入接线盒、箱柜、转弯和变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处不大于0.5米。
线槽固定支点间距偏差小于50厘米。
●线槽与各种模块底座连接时,底座应压住槽板头。
2、线缆敷设2.1工艺流程2.1.1施工要点缆线布放前应核对型号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
在同一线槽(包括绝缘在)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该不超过部截面积的40%;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
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
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和度,一般为3~6米;工作区为0.3~0.6米;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10米;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力。
在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电缆桥架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直接部份间隔距施3~5m处设固定点。
在缆线的距离首端、尾端、转弯中心点处300~500mm处设置固定点;槽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处固定在缆线支架上,以防线缆下坠。
3、前端设备安装3.1工艺流程3.1.1施工要点安装前的设备检验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的规定;施工前设备必须24小时通电检查,检查设备的稳定性,并做好设备通电检查记录,发现不合格设备及时更换。
设备安装位置的设置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正确选定安装位置;施工前对设备安装位置的性质进行统计,例如:吊装、墙装、顶装、安装高度等,做到安装之前心中有数;设备支架安装:根据设备的大小,正确选用固定螺丝或膨胀钉;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支架安装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接线端接头处理:接头制作平整牢固,与PNC头接触必须正确有效;接线头必须进行焊锡处理,保证接线端接触良好,不易氧化;做好线标。
设备安装:将设备正确固定在支架上;安装必须牢靠、稳固;根据线标和设计要求做好正确接线。
4、(控制台、机柜)及设备安装4.1控制台、机柜安装控制台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安装和施工;底座安装应牢固,应按设计图的防震要求进行施工;控制台安放应竖直,台面水平,垂直偏差不大1‰,水平偏差不大于3mm,控制台之间缝隙不大于1mm;控制台表面应完整,无损伤,螺丝坚固,每平方米表面凹凸度应小于1mm;台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可告;台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保持良好;机柜机架、配线设备,金属钢管、槽道、接地体,保护接地,导线截面,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所有台柜应设接地端子,并良好连接接入大楼接地端排。
4.2控制台设备安装安装前的设备检验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的规定;施工前设备必须24小时通电检查,检查设备的稳定性,并做好设备通电检查记录,发现不合同设备及时更换。
设备与面板的之间缝隙应小于1mm;设备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就位,标志齐全;安装螺丝应牢固。
第三节系统调试在暗管中布放的电缆采用非屏蔽或总屏蔽4对对绞电缆及4芯以下光缆时,为了保证线对扭绞状态,避免缆线受到挤压,宜采用管截面利用率公式进行计算,选用合适的暗管。
1.1测试容1.1.1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回波损耗(Return Loss);功率相加近端串扰(PowerSum NEXT);功率相加ACR(PowerSum ACR);近端串扰(NEXT);等效远端串扰(ELFEXT);功率相加等效远端串扰(PowerSum ELFEXT);衰减(Attenuation);接线图(Wire map);长度(Length);传输时延(Propagation delay);时延偏离(Delay skew);电阻值;ACR。
1.1..2单模光缆传输时延(Propagation delay);长度(Length);光缆链路衰减;连接头衰减;光纤接续器衰减。
1.2测试方法1.2.1六类非屏蔽双绞线TIA Cat 6 Permanent Link(永久链路测试方法)。
1.2.2单模光缆方向:A-B,B-A双向;单模模式:在1310nm波长下进行测试。
1.3测试使用工具1.3.1六类非屏蔽双绞线FLUKE DSP-4300(主机);FLUKE DSP-4300SR(副机)。
1.3.2单模光缆FLUKE DSP-4300(主机);FLUKE DSP-4300SR(副机);DSP-FTA440 单模光缆测试适配器。
1.3.3编辑软件FLUKE NETWORKS LINKWARE;FLUKE CABLE MANAGE。
1.4性能要求1.4.1六类非屏蔽双绞线永久链路90米最差情况下:1.4.2单模光缆链路衰减极限值(db)= 光缆衰减+ 连结头衰减+ 光纤接续器衰减。
光缆衰减(db)=衰减系数(db/km)* 长度(km)。
连接头衰减(db)= 连接头对数* 连接头损耗。
光纤接续器衰减(db)= 光纤接续器个数* 光纤接续器损耗。
1.5线缆测试合格说明所有双绞线、光缆的测试均使用专用测试设备进行,凡是线缆测试通过时,测试设备均有状态指示灯表示(绿色PASS),不合格的均有状态指示灯表示(红色FAIL)。
同时,每根双绞线、每一芯光缆均有详细的随机测试报告(可打印、可提供电子测试记录)。
5、LED调屏显示系统主要功能是为市民提供信息查询和接收新闻、公告、广告。
●我们对弱电系统的线缆采取有别于强电系统的独立接地系统,保证对系统进行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直流接地(信号接地、逻辑接地)等措施,并使电子设备中的电子线路有一个基准电位,保证电子设备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第三章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本系统工程施工特点,工程施工分阶段进行:管槽施工、线槽敷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
各施工阶段需要的机具和检测设备计划如下:1、管槽施工阶段2、线缆敷设阶段3、设备安装阶段4、系统调试阶段第四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 施工进度计划表(总施工进度表)注:1、本进度依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
. .可修编. .第五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第一节质量检验评定的依据要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控制,也要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
因此,质量控制的依据应体现这两部份质量控制的要求,要重点对材料、配件、设备的质量进行控制和对工序质量进行控制,除了共同的合同文件、设计图纸以外,还有各种专门的技术性法规或其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