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选修达尔文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选修达尔文


屡.次(lǒu) 精湛.(zhàn)
B.诋.(dǐ)毁 剽.窃(piāo)
匿.名(nì) 徒.步(tú)
C.惬.意(jiā) 伫.(zhù)立
恶煞.(shà) 捍.卫(hàn)
D.黏.液(nián) 蜷.缩(quán)
堆.积(duī) 酝.酿.(yùn rǎng)
【答案】 B(A项中“屡”应读“lǚ”;C项中“惬”应读“qiè”;D 项中“酿”应读“niànɡ”。)
物种起源背景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同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环球考 察,达尔文以“博物学家”身份自费搭船开始考察活动。这艘军舰穿越大西洋、太平洋, 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836年10日回到英国。1842年,他第一次 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终于写成科学巨 著《物种起源》(全名:《论借助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方法的物种 起源》)。达尔文自己把《物种起源》称为“一部长篇争辩”,它论证了两个问题:第一, 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当时绝大部分读了《物种起源》的生物学家都很快地接受 了这个事实,进化论从此取代神创论,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石。即使是在当时,有关生物 是否进化的辩论,也主要是在生物学家和基督教传道士之间,而不是在生物学界内部进行 的。第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当时的生物学家对接受这一点犹豫不决,因为自 然选择学说在当时存在着三大困难。 如果达尔文知道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的实验,就不会在遗传问题上陷入绝境了。孟德尔 在1865年就已经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生物遗传并不融合,而是以基 因为单位分离地传递,随机地组合。因此,只要群体足够大,在没有外来因素(比如自然 选择)的影响时,一个遗传性状就不会消失(肤色的融合是几对基因作用下的表面现象)。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一个优良的基因能够增加其在群体中的频率,并逐渐扩散到整个群 体。 很显然,孟德尔主义正是达尔文所需要的遗传理论。可惜,孟德尔的发现被当时的科学界 完全忽视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孟德尔主义在1900年被重新发现时,遗传学家们却 认为它宣告了达尔文主义的死亡,在他们看来,随机的基因突变,而不是自然选择,才是 生物进化的真正动力。只有一些在野外观察动植物行为的生物统计学家仍然信奉达尔文主 义,因为他们所观察到的生物对环境的奇妙适应性,是无法用随机的突变来解释的。
达尔文在今天的“符号意义”
• 符号意义之一: 渴望成功的平凡人的楷模
• 符号意义之二: 笃信、超越功利,能让人更加纯粹
• 符号意义之三: 想要成功除了勤勉还是勤勉
• 符号意义之四: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誊.写(ténɡ)
渎.圣(dú)
Hale Waihona Puke 熟悉课文誊写 téng
汤匙
chí

笨拙 zhuō
宅邸 dǐ
研钵 bō
裨益 bì 剽窃 pīao 燧石 suì
积攒 zǎn 蜷缩 quán 蛞蝓 Kuò yú
心悸 jì 缮写 shàn
给予 Jì yǔ 一塌糊涂 tā
2.解释词语
开天辟地
古代神话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才有世界,因此用 “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达尔文生平简介
① 达尔文的祖父和父亲都 是有名的医生。 他 从小就活泼好动,喜欢采 集昆虫,特别热衷 于打 猎和骑马旅行。
② 16岁时,为了让他继承 祖业,父亲送他到 爱西 堡大学学医。但他对医学 并不感兴趣,常到海边向 人学习采集生物标本,对 动物进行解剖、分类和作 观察记录。
达尔文生平简介
③ 19岁那年,达尔文进入剑桥大 学学习神学。在这期间,他结识了 一些朋友。从他们那里,他学会了 如何发掘并鉴定地质矿物标本等, 为他将来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打下 了基础。
• 【答案】 B(A项,精心:特别用心,细心,常 作状语、定语,一般不作谓语,不受副词修饰 。C项,流失: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 或被水、风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 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比喻人员离开本地 或本单位。D项,遗臭万年:坏名声流传下去, 永远为人唾骂。“这些人”应该是活着的人, 不能说“遗臭万年”。)
④ 22岁那年,经朋友推荐,达尔 文以博物学者的身份登上了“贝格 尔”号远航考察船,随船进行为期5 年的科学考察。那时候,达尔文还 相信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
伟人离世
1882年4月19日,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因病在离伦敦约32 公里的唐恩村逝世, 人们把他的遗体安 葬在牛顿的墓旁, 以表达对这位科学 家的敬仰。
• 了解背景
• 传记作家都有自己的爱好。法国著名传记 作家莫洛亚迷恋“浪漫派作家”,而使欧 文·斯通醉心的是历史文化名人。他笔下
的传主是这样一些精英:在某个文化领域 历尽艰辛、坚毅不拔,最后取得不朽成就 的人;在没有人走过的荒野里披荆斩棘, 开出一条宽阔道路的人;在漆黑的隧道中 寻找尽头,发现微弱光线的人;不怕权威 ,不顾众人讪笑,勇往直接探索科学真理 的人。达尔文便是斯通醉心的这一类名人 。
心力交瘁 每况愈下
身心都很劳累。 指情况越来越坏。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全文结构
成书过程

进化论被朋友认可 为赴美讲学感写论著 与客人争辩物种起源
→ →→
疗养前后仍不忘工作
→ 意识到与华莱斯观点相同 → 与朋友商讨,解决办法
→→ 努力探寻结果
→ 在矛盾中完成矛盾摘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工作中是否会出现差错,与水平高低有关,也与 是否精.心.有关,只要你稍微注意一下,事情就不会变得这 么糟。 B.2009 年春天,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吟 了两句诗:“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耐.人. 寻.味.的诗句传诵一时。 C.村上春树几十年来第一次只写自己,虽然岁月流. 失.,地点变迁,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他坚持记录下了每天 跑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D.这些人在华人社会早已遗.臭.万.年.,但是他们毕竟 长着一副华人面孔,而且骨子里反共反华。对于达赖来说, 他们是一群可资利用对象。
思想历程 认为进化法则重要
对课题深感兴趣 坚持己见,不畏权威
忘我工作不计荣誉 表示敬佩。探究本能
感激朋友,接受挑战 忐忑不安,终归平静 因工作放弃健康,交往等
1 ;阅读课文,说一说达尔文给你的整体印象 是什么?
达尔文是一个善于观察,注重 思考积极探究,不畏困难,勇 于冲破思想禁锢,献身科学, 真诚待人,珍视友情的人
• 1.什么是小说化传记?
(1)这是一篇“小说化的传记”,在尊重历史真 实的基础上,作者发挥想像,丰富了很多细节, 使得达尔文的形象更加饱满。在阅读时要分清 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和推测,以还历史人物的真 实性。 (2)传记的小标题是“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 动力”,在阅读时,要认真领会达尔文的这种 人生追求和科学精神。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缮写 履行 筋疲力尽 不寒而粟 • B.震动 逻辑 至高无尚 远见卓识 • C.充沛 措词 获益不浅 风度翩翩 • D.徒步 恶煞 珠联壁合 翻来覆去
【答案】 C(A项中“不寒而粟”应为“不 寒而栗”;B项中“至高无尚”应为“至高无 上”;D项中“珠联壁合”应为“珠联璧合” 。)
达尔文在伦敦的乡居
达尔文在晚年
• 走近作者
• 欧文·斯通(1903~1989),美国传记作家,生于加利福尼 亚。他像他的同乡杰克·伦敦一样,童年生活十分艰难, 先是做报童维持自己的生活,后来当过推销员、牧童, 替人赶车,暑假期间去果园做工。读完中学后仍打工, 赶车,站柜台。在肉食厂、电力厂做临时工等。他读完 大学后,又获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后去印第安纳大 学任教。他的写作生涯是从写剧本开始的,以后转向人 物传记小说的创作。他一生写了二十五部传记小说,其 中最有名的是《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1934),还 为杰克·伦敦、尤金·德布斯、米开朗琪罗、弗洛伊德、 达尔文等多位历史文化名人写过传,在欧美各国很有影 响,我国译过一些,也很受读者好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