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对口升学招生考试语文试卷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不计分。
3.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黒。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劲.歌劲.旅遒劲.劲.敌B.当.铺勾当.当.成当.真C.间.或间.谍间.歇间.断D.刊载.载.入载.客载.货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咀嚼沮丧狙击山岨B.逍遥霄夜销售云宵C.逡巡峻工疏浚严竣D.啜泣缀学点辍惙然3.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了先前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②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与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A.消退悲哀厌恶疑虑B.消尽悲悯厌烦疑惑C.消尽悲哀厌恶疑惑D.消退悲悯厌烦疑虑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做人应该诚实守信,言出必行,一诺千金....,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B.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
C.高铁的开通,使得公路交通的顺畅与高铁的快捷交相辉映....,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D.《一碗清汤荞麦面》语言质朴自然,娓娓道来....,讲述了“一家人共享一碗面”的故事。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时,我也想过搞写作。
”B.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C.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
D.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6.下列各句中,对修辞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
(比喻)B.我只想,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吗?(反问)C.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引用)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借代)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防止比赛不出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好赛前的准备工作。
B.为了提高此次活动的档次和规模,学校特意邀请了市级专家参与。
C.他虽然在市围棋比赛中成绩斐然,但市围棋队依然将他拒于门外。
D.随着企业向纵深发展,决定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会越来越热门。
阅读《六国论》选段,完成8~13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8.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帮助)B.后秦击赵者再.(再次)C.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 D.终继五国迁灭..(灭亡)9.对句子“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赵国都城邯郸才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最终没有用武力抵抗。
B.后来李牧因为诬陷他人而被杀害,赵国都城邯郸才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最终没有用武力抵抗。
C.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赵国都城邯郸才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
D.后来李牧因为诬陷他人而被杀害,赵国都城邯郸才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
10.下列加点词语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B.日.削月割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义.不赂秦11.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句式属于..状语后置的一项是()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C.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D.与赢而不助五国也12.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3.下列说法中,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齐、赵、魏三国的事实为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B.本文开篇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然后从“不赂者”和“赂者”两方面论证论点。
C.本文借古讽今,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
D.本文作者提出秦受赂所得比战胜所得要大百倍,而三国赂秦所失比战败所失也同样大百倍,可见赂秦带来的损失之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 玉壶:盛唐诗人多以冰壶自励,以此表达自己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14.对上面这首古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既写出了迷濛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B.第二句中的“平明送客”,表明天色已明,诗人即将登舟北归,想到自己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C.第二句中的“楚山孤”,写出了诗人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D.尾句“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诗人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大有深意。
15.对上面这首古诗鉴赏有错误...的一项是()A.“连”字写出雨势之大,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B.“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
C.苍茫的江南和孤峙的楚山,既夸大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也表达了诗人的落寞与无奈。
D.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浑然天成。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注意事项: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6.《兰亭集序》的作者是,字逸少。
17.“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出自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的作品《》。
18.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土地》)19.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朱自清《荷塘月色》)20.诚既勇兮又以武,。
(屈原《国殇》)21.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22.人生得意须尽欢,。
(李白《将进酒》)23.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2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25.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26~28题。
(共12分)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②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③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④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⑤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⑥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
树总是轻轻摇动着。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节选自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26.请分别指出第③段和第⑥段中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
(4分)27.如果说①—③段是对小屋的全景描写,④—⑥段是对小屋的近景描写,那么,描写者描写的立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4分)28.选文由“山”写到“屋”,由“屋”写到树,由“树”写到“美”。
这种表达方式体现出怎样的行文特点?(4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9~32题。
(共18分)老人下电车后,我重新坐回他坐过的位子上,身旁的一位中年人微笑着对我说:“你这位二十多岁的女孩子还是满纯真的,我是画家,下车之前,能让我为你画张像吗?”还是第一次有人对我这样说,他可能四十多岁吧,头上已经有了白发,但并不给人以上年纪的印象。
未等我回答,他就开始画了。
“自然地看着我的眼睛。
”我看着他的眼睛,紧张感逐渐消失。
他的眼睛真不可思议。
这期间,我们交谈起来。
他送给我的名片背面写着他简单的履历,这表明他有相当的实力和名声。
这时,我心中的纯真之情逐渐消失。
他是位职业画家,并不是谁都能让他作画的,他好像看中了我,下次遇到朋友时我可以炫耀一下了。
我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
谈到他的专属模特,我才知道那是我中学同学,她在学校时就美貌出众。
“以后我当模特,会更漂亮。
”我心里想,并努力掩饰自己的嫉妒。
转念又想,我只不过是偶然路过的人,当画家模特的应是她那种人,我感到刚才的自己很可怜。
可能是画家注意到我的表情,他突然停住手。
“你认为美是什么?——你刚才不是把你的座位让给一位老人了吗?所以我想画你,我认为你很美。
”我感到心中的阴云骤然消散了。
他认为有这种行为的我很美,才给我画像的,所以他的目光是那么温柔。
画完成时,车已经到站。
画上的我是一种难以描述的表情。
“那么,再见。
”我跟画家握手告别。
此后,他给我的名片和那张“美丽的我”成为我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日]铃木优子,有改动)29.下列为小说所拟题目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A.在电车上B.给老人让座C.画像D.宝贵的财富30.画家为什么会主动为“我”作画?(4分)31.车到站时完成的画像为什么会是“难以描述的表情”?(5分)32.请用几个关键词写出“我”内心情感变化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