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三章练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章练习题

(1)人体在发烧的过程中,体内________激素(含碘元素)的分泌量会增加,该激素能增加产热的原因是该激素能________
患者体温升高后,一段时间内维持在39℃左右,此时患者体内的产热量________(填“>”、“=”、“<”)散热量。
(2)感冒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后,病毒刺激B细胞,同时在________的作用下,B细胞进行________,形成________。
2.有一种肾小球炎症常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体检会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水浴加热后呈现出紫色
B.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C.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可出现组织水肿
②A组注射适量的乙醇溶液,B组注射__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测A、B两组家兔的____________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
(3)该实验小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________,机体调节尿量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详解】
静息状态时,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由于A、B两点均位于神经细胞膜外,无电位差,A错误;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的,B错误;B处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属于协助扩散发生,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低,C错误;如果阻断了钠离子的内流,无论刺激任何点都不会产生兴奋,无兴奋产生和传递,刺激后A、B都不能产生兴奋,D正确。
9.如图所示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上兴奋进行双向传导、单向传递
B.图中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由膜外大量钠离子内流所致
C.图中ae段钠离子和钾离子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
D.从针刺手指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可视为另一个反射活动
【详解】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A正确;
B.血浆pH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等,B正确;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在细胞内,不是内环境,D错误。
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B.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C.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D.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
【详解】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时,无需水浴加热直接观察,A错误;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错误;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确实需要内环境,但不仅仅需要内环境。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一些物质进行交换,还需要经过各系统、器官的协助,如O2和CO2的气体交换就需要借助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才能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也需要借助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才能完成,所以不是只通过内环境,C错误;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高二生物测试卷必修三1-2章
考试时间:40分钟;命题人:刘秋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H2CO3/NaHCO3是维持血浆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1)抗利尿激素在____(器官)合成,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的有效刺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研究表明,适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某实验小组欲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对该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①将健康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家兔均分为A、B两组。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15.感冒病毒侵入人体后,可能引起发烧、头疼等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5.C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详解】
A.体液调节的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A正确;
B. CO2等调节因子通过体液运送完成调节,B正确;
C.体液调节的物质有激素、CO2等化学物质,并不都是内分泌腺产生,如CO2,C错误;
D.中暑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可能与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
7.下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静息电位的形成与图1中的B密切相关
C.图2中C物质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出来
D.图2中C与D结合后,F处膜外电位可能为正电位
(3)感冒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首先需要通过________免疫发挥作用,在这一免疫过程中________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而靶细胞的这种死亡属于________。
参考答案
D
【解析】
【分析】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血浆pH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有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和NaH2PO4/Na2HPO4等的存在;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6.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中暑后,下丘脑的调控能力将会下降
B.中暑与人体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紊乱有关
C.中暑和剧烈运动导致肌肉酸痛都是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所致
A.HIV的增殖需要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作为原料,其蛋白质合成场所是HIV自身的核糖体
B.人体感染HIV后,T淋巴细胞数量一直在下降
C.AIDS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念珠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D.感染HIV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受到严重影响,而体液免疫不受影响
12.无胸腺裸鼠(简称裸鼠)是医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4.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检测、组织水肿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的能力。
3.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神经元细胞位于任氏液中,神经元细胞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刺激点位于轴突上,A、B点都在轴突膜的外侧。
3.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A、B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可测得A、B两处的电位不相等
B.静息状态时,膜两侧没有离子进出
C.B处兴奋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高
D.若阻断Na+内流,刺激后,A、B不能产生兴奋
4.图是有关突触的图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明确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内流的方式都属于协助扩散,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4.A
【解析】
由图可知,轴突末梢上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A正确;突触是指神经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胞体或树突相接处的部分,B错误;由图可知,突触有3种类型,分别为轴突末梢与轴突末梢,轴突与胞体和轴突与树突,C错误;乙酰胆碱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受体通道打开,导致后膜去极化,产生一个小电位.当多个乙酰胆碱分子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才会刺激相邻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A.胸腺是T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