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定(2017)义务教育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重点)
2.通过对“背影”分析感知父亲形象,感受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难点)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说你猜:老师说出文章内容,学生回答是哪篇课文。
2.(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
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学生回答:朱自清《匆匆》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学生回答:朱自清《春》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朱自清先生的纪实性散文——《背影》。
(教
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预习检查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背影的句子?
由学生回答,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找出文章中四处描写背景的句子。
并概括出小标题。
思背影
望背影
别背影
念背影
2.出示句子,并请学生回答,每一处的作用是什么?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明确答案。
在“望背影”这一环节,“攀”“缩”“倾”几个动词,写出了父亲过月台什么情形?
根据作者写背影时的写作动机,来分析“那一回”是指背影中的哪一回?学生齐声回答出:望背影
五、重点感悟
1.根据课文第五自然段填空
2.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怎样的父亲?
3.除了动作描写,还有哪些有关父亲的描写?
快速阅读第五自然段,学生很快能找出: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
4.父亲的话并不多,找出让你认为最动情的话,谈谈体会?
(小组内讨论交流)
根据交流结果汇报,教师总结。
5.通过四个背影的刻画,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父亲形象?
明确:一个细心体贴、疼爱孩子、关心孩子、深沉、伟大的父亲形象。
6.文章为什么以背影为题?
7.概括文章主题
六、小结
从这一课中我们感受到: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七、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命过程中,父母的关爱一直陪伴在你身旁,请你随时留意,一定会有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试着写下来。
(课下完成)
八、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思背影
望背影父子情深
别背影
念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