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B.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骆驼祥子》是他的代表作。

C. 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约五百年问的诗歌,共305篇。

【答案】 D【解析】【分析】D.表述有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名家名篇、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一定要牢固掌握,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而“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B.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作品之一。

C. “铭”是古代刻于碑版或器物上用以称功德或申鉴戒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内容多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一般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

D.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该书。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误,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体知识、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

B.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 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 D【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代的散曲。

B.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是小说。

C. “三十而立”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四十不惑”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D. 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

【答案】 C【解析】【分析】C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三十而立”指所成就的年龄。

“四十不惑”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的相关内容。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关注课本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

5.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B. 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时期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 苏东坡的主要功绩是使词依附于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故答案为:C【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

因为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6.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韩麦尔、奧楚蔑洛夫、于勒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C. 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

按照表现形式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D. 《谈生命》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其作品《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歌颂母爱、童真、大自然。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有误,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哑剧和广播剧。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钧,旧时对尊长或者上级用的敬词。

如“钧裁”,指对上级裁决的敬称,也指恭请作出决定。

B.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千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天启壬戌”为年号千支兼用法。

C. 《诗经》收录了我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关雎》选自“风”,《蒹葭》选自“雅”。

D.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均是我国古代文学游记类作品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答案】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

有敬辞和谦辞,古代纪年法,文学常识,涉及面广,是对学生的综合考查。

C项说法不正确。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不是选自“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8.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长河落日圆”“饮于河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河”指的是“黄河”。

B.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

C.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

D. 《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父亲指的就是曹操”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

“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中的父亲指的是宋代的苏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指的是父亲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9.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是()A. 完璧归赵破釜沉舟三顾茅庐B. 门庭若市舍生取义杞人忧天C. 守株待兔闻鸡起舞豁然开朗D. 温故知新刻舟求剑毛遂自荐【答案】 A【解析】【分析】B.“门庭若市”和“舍生取义”不是来自历史故事;C.“豁然开朗”不是来自历史故事;D.“温故知新”不是来自历史故事。

据此,答案为A。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和解释。

答题时应注意,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10.在下列文段空白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王義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________、朴素而________、真率而________、飘逸而________,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大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①精巧②端庄③娟秀④含蓄A. ①③④②B. ②①④③C. 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答案】 C【解析】【分析】王羲之,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的赞誉,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是极具有美的观赏性的。

C项正确,注意前后词语的意思相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对书法常识的了解。

答题时应注意,必须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可从范围、轻重、感情色彩等辨析,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王羲之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博大精深,比如刚健而娟秀,从相对的角度选择。

11.回望共和国历史,七十年弹指一挥间。

举国同庆之时,学校将举办“为祖国献礼”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积极参加,来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吧!(1)【家国颂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

请根据画线句子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

你听,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宣告,声震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

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

四十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诤诤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