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公车改革最新方案

广西公车改革最新方案

广西公车改革最新方案
广东公车改革最新信息:广东车改方案正式发布改革后有望节支7%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改革我省公务用车制度,规范公务用车运行管理,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反
对浪费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保障公务出行,规范公务用车运行管理,有效降低行政成本,积极推进廉洁型机关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公车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基本形成符合省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

(一)贯彻总体部署。

准确把握改革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
分工,坚决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对纳入改革范围的人员和车辆,做到应改尽改,不留死角。

(二)坚持厉行节约。

牢牢把握有利节约、有利工作、有利廉政、有利稳定的改革目标取向,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和保留车辆数量,科学制定总体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确保省市县各级改革后公务交通支出低于改革前支出总额,全省整体节支率和省直机关节支率原则上达到7%。

(三)确保平稳衔接。

在制定改革方案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妥善协调改革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对改革范围的界定、补贴标准的确定、司勤人员的安置等,要充分研究论证,严格政策界线,做好综合配套,确保新旧机制平稳过渡、有机衔接。

(四)分级分类推进。

按照先省本级后市县镇的顺序,分级分类有序推进,确保于xx年底前完成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其中,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于6月底前完成,各地级以上市和县(市、区)于9月底前完成,乡镇于12月底前完成,已先行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地区和单位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进行规范。

按照属地化原则,中直驻粤单位、非驻穗的省垂直管理单位和省直行政机构与所在地区同步改革。

非参公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待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出台后,按照规定执行。

二、主要任务
(一)明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范围
机构范围:纪委机关和党委各部门,人大机关,政府各部门,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各民主党派
机关、工商联,党委、政府所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

部门所属驻穗行政机构和参公管理事业单位随本部门机关一并改革。

人员范围:在编在岗的市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

车辆范围:实际使用的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

各部门的通勤车纳入本次改革范围;经核定的特种专业技术用车、老干部服务用车暂不纳入改革范围,仍按有关规定执行。

(二)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合理确定机要通信、应急公务用车保留数量,其中,省、市、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保留用车数量,由各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核确定;省直单位每个不超过5辆。

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要根据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确定保留一定数量的公务用车,改革后保留的车辆,除必须配备到部门的车辆外,要建立跨部门公务用车服务平台,实行统一管理、集中使用。

纳入服务平台的车辆,在社会化交通方式供给不足或成本过高的情况下,可用于保障跨区域远距离公务出行,也可用于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

各乡镇要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规模等因素,分类确定保留车辆,其中一般乡镇不超过3辆,较大乡镇不超过4辆,特大乡镇不超过5辆。

允许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适当保留部分调研、接待用车,保留车辆以中巴车型为主,实行总量控制、集中管理,具体编制数量由各级公
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核确定,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从改革后节余的公务交通支出经费中统筹安排。

广东公车改革最新信息:广东引领地方车改“加速跑”多地车
补将大幅下降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贾玥) 日前,《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揭开了本轮地方公车改革的大幕。

按照我国公车改革的总体目标,地方 * 公车改革有望在今年底前基本完成。

记者注意到,之前已开始试点公车改革的不少地方,所制定的车补标准高于中央最新划定的标准上限。

这意味着,在今年底地方车改全面铺开前,多地车补标准将下降,有的甚至将降低七成左右。

广东补贴标准严守中央规定
作为新一轮车改后出台的首个地方车改方案,“广东版”方案一
经公布便引发广泛关注。

实现节约是车改政策的核心诉求之一。


方案明确,确保省市县各级改革后公务交通支出低于改革前支出总额,全省整体节支率和省直机关节支率原则上达到7%。

对于备受关心的车补标准,广东省直机关已经明确,从250元到1690元设立8档,其中正厅级每人每月1690元、正处级每人每月1000元、正科级每人每月600元。

这普遍低于该省之前已经实施车改的各市确定的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去年公布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规定,对
于车补标准,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
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此标准的130%。

对照来看,广东此次厅级标准“顶格”执行,而科级标准则低于“国标”上限。

对此,广东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对地方而言,科级及以下公务员数量比较庞大,如果按国标或者上浮来操作,总支出会超标,达不到中央规定的节支率。

该方案还指出,广东省各地补贴标准层级划分可不与省直机关层级完全对应。

同一地市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不同地市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但必须 * 和省规定的上限范围内。

新京报评论指出,虽然有的省份已经提交了车改的初步方案,但迟迟未见行动,在这一背景下,广东车改方案率先披露,无疑具有示范意义。

多地现行车补将下降最高达七成
按照xx年7月发布的公车制度改革整体方案,将力争在xx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 *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近年来试点公车改革的不少地区,所制定的车补标准普遍高于中央最新划定的标准上限。

一旦地方车改全面铺开,有的地区车补将下降七成左右。

以广东省东莞市xx年开始试行的车改方案为例,正处级每人每月3000元、正科级每人每月1800元、科员每人每月800元。

按照正处级车补每月不超过1040元的中央规定,该市这一级别官员车补至少将被砍掉近2000元。

佛山市现行车补标准更高。

最高正处级补贴标准为3600元,普通科员也有1300元。

一旦广东省车改正式启动,一些官员车补降幅将达到70%左右。

有当地科级干部表示,车补能占到月收入的三成,车补下降后将直接影响个人收入。

xx年年初,江西省新余市正式启动公车改革,成为江西省首个开展公车改革的设区市。

该市一个参加车改的正县级干部,每月可得到个人公务交通补贴2500元。

此外,还设有单位公共交通经费,按照该单位个人公务交通补贴总和的10%—15%划拨。

在江苏省常熟、苏州相城区等地,科级干部可以拿到2800元或更高的车补。

在地方车改全面实施后,他们的车补将可能缩水至600多元。

苏南一些县市公务员坦言,与过去相比,新标准水平偏低。

按级别定车补继续引争议
此次“广东版”方案延续中央按级别划分车补标准的做法,这继续引发舆论争议。

中青报评论指出,按公务级别论补的制度设计,其弊自见。

一些职位较高的公职人员,未必比职位较低的公职人员外出办公的几率更高。

车补如果缺乏科学的规划,自然无法刺激真正外出办事的公职人员的积极性,搞不好还会影响正常办公。

广东省监察厅原副厅长谢谷梁解释说,以前领导干部享用专车或相对固定用车,每年所花费用高达6—8万元,现在取消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的“公车特权”,发放的车补是原来费用的一小部分;而对中层以下干部来说,以前用车机会本来也不多,车改后享有一笔交通补贴,大多数人是满意的。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目前,我国对不同岗位的用车量缺少大数据支撑。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领导干部的薪酬待遇都与领导的级别挂钩,级别又与工作年限、职称相挂钩。

由此,与具体的工作相比,级别可量化,易控制。

所以对于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而言,按照级别发车补最方便,政府部门也可以减少管理的成本。

中央车改办相关负责人此前指出,同等补贴水平的岗位,没有任何一个岗位完全没有公务出行,岗位之间也存在变动,要照顾到所有人的基本公务出行,补贴方案就不可能绝对细化,去认定每个人的出行与补贴是否对等。

对极少数高出行岗位补贴标准,地方在制订车改方案时可在政策范围内适度上靠。

记者注意到,“广东版”方案此次也明确,各级 * 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本地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辖区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行政级别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责等因素,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的要求,确定本地区公务交通补贴档次和标准。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