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案例与反思.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案例与反思.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案例与反思浙江省杭州崇文 学校徐 国[ 教学实录 ]一、情境引入::小明与小 是好朋友,他 小 到家里做客, 小 吃西瓜, 先切了一半留 自己的父母,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一半的一半, 小明吃了整个西瓜几分之几?生 1:两人都吃了 个西瓜14生 2:两人共吃了 个西瓜1,每人吃 的西瓜的1 × 1 = 122 2 4:他用了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 (板 算式), 大家 察一下 个算式与原来我 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一 ?生: 个算式是分数乘分数,以前我 学的是整数乘分数。

:你 也能写出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算式 ?学生自己写出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并 呈 到黑板上。

1 × 1 1 ×23 × 3 3 34 45 4 2 × 5 2 × 3 1 × 1 36 3 2 5 63 5 3 × 3 3 3 (老 也来写一个) 762 25 4⋯⋯⋯⋯二、探索算法:: 察所有的乘法算式,分一分 :生 1:假分数与假分数分一 ,真分数一 生 2:同分母分数相乘的 一 ,另外的一 生 3:同分子的分 一 ,另外的一生 4:分子是一的 一 ,分子不是一的一 生 5:我1 ×2 也可以看成分子是一的 一 ,因 2可以 分成1444 2:今天我 研究 就用 才 位同学的分法,即分子是一的 一 。

(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法1、 学生挑几道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乘法算式, 算。

2、 算情况,提出 算方法。

生 1: 1 × 1 = 1,我是 算的,分母相乘,分子不 。

3 3 9生 2:我 的也是 ,两乘数的分母,分子各自乘就可以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生 1: 后知道的。

生 2:我算的是1×1,结果是1,我是根据刚才小强吃西瓜的题来想的,先把西瓜平均5630分成 5 份,有 6 个人一共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把这一份再平均分成 6 份,一共把西瓜分成了 30 份,他们每人吃了其中的 1 。

30师:有很多同学都确信,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只要分母相乘作分母,分子不变或相乘,你能不能想办法难验证或说明它是正确的?3、学生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4、每人有了验证或说明的方法后,小组内交流验证情况。

5、组际交流组 1(要求两人来汇报):我们验证的是 1 × 1=111,因为1=1÷ 3,那么1×1=33339333(1÷ 3)×( 1÷ 3)=1÷ 9=19也可以把一张纸平均分成 3 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 3 份取其中的一份,这样一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9 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 1 。

9师:这种方法你听懂了吗?这个9 是怎么来的?生 1:按他的想法来说,是折出来的,先平均分成 3 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 3 份,实际上是把这长方形分成了9 份。

组 2(边说边画):我们用的是线段的方法,画一条线段作为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 3 份,取其中一份,再把这一份平均分成 3 份取一份,就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了9 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组 3:我们证明的是 1 × 1=111,1=0.5,1=0.25,0.5 × 0.25=0.125=124248248组 4(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黑板上书,学生说:“我自己来吧!”于是他边写边说): 我们小组验证的是1×1111,11=1÷ 5, 56=630=1÷ 30,55301÷1=(1 ÷ 30) ÷ (1 ÷ 5)=1 ÷ 30÷ 1× 5=1÷ 6=13056师 : 现在我们已经有这么多方法来验证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计算方法 , 我们能不能确信刚才我们的猜想 ?( 能 ) 那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这样算 , 那么另外的一些分数的乘法是怎么算的呢 ?生:我认为也可以和刚才一样 , 分母相乘作分母 , 分子相乘作分子。

师:你确信吗 ?能你不能也举一些例子来验证一下。

汇报:生 1(边画图边解释):我验证的是 2 ×1=211,先把单位 1平均分成 3 份,取中的两32323 2就是1 。

份,再把这两份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 2份,取其中的一份,结果是63生 2 : 我 验 证 的 是9× 5 根 据 猜 想 是9 5 45= 9, 我 们 知 道1011 10 11 110229×5 = 1× 1 × 9× 5= 1× 45=45 = 9,我还发现了两个分数相乘,两个分数中的分1011 10 11110 110 22数与分母如果可以约分的话,就可以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会使计算方便。

师: 9 ×5= 1 ×1× 9× 5,为什么可以这样算,根据是什么?1011 1011生:9里有 9 个1, 5里有 5 个 1,所以可以这样算。

1010 1111生 3:我验证的是2 1 2 1 2 1 ,5 6 5 6 30 152 1 = ( 1 1 ) 1 1 1 1 1 1 1 2 1 5 6 5 5 656 5 6 30 30 30 15师:这是利用了什么?生:乘法的分配律。

生 4 : 我 验 证 的 是2 3=2 36 1 , 2 3表 示 2 的 3是 多 少 , 那 么11 611 66611 11 61162 3 = 2 ÷ 6× 3= 111 6 11 11师:我们有这么多办法, 足够证明计算的方法,而且我们还发现, 再计算过程中的能约分的先约分计算会更方便。

师:学到这里,谁能来总结一下。

生 1: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生 2:分数乘分数,分母相乘作积的分母,分子相乘作积分子。

师:以前我们还学过那些有关分数的乘法?(整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这些乘法有什么共同点?生:都可以用刚才我们得到的法则来计算。

就算是整数乘分数也是这样。

象 5×3可以看成是 5 ×35 315 5 6=- 1 6 1 66 2师:说得很好,凡是有分数的乘法,我们都可以用今天我们所学的法则进行计算。

回忆一下整节课,你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的法则的?生:我们先猜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再举例子用了很多方法不验证或说明我们的猜想,最后得到了结论。

师:对, “猜想——举例验证——得到结论”,是我们学习数学很有效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去学习我们的数学。

教学反思:1、 给学生自主,学生的创造力将不可限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上了这一课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

学习是学生自己 的事,把探究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后, 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

在不同班级的几次上课,都有不同的验证和说明的方法出现, 这些方法远远超出教师课前的。

上前我学生的方法不外乎:“化成小数” 、“折和画” 、“分数的意” 三种情况,而我的孩子却又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乘法”、“乘法的分配律”等各种超乎想象但又非常合理的方法。

究其原因,就是学成了自己的事,学的更主,潜能到了极至。

2、自主探究活中的新型生关系在探究性学中,学生得更有主,活的空更大,有很多走出了教控的范。

因此教与学生的角色都要,教在活中的主要任是:呈主,建,帮助指。

学生是学的主体,,小合作,同研究,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教大部分是以参与探索者的身份出,与孩子一起研究,生之建立起平等、和、民主伙伴关系。

只有当学生遇到困以克服,教才以指帮助者的身份出。

于是在我的堂中学生会大胆的向老:“老,我自己来。

”“老,在我需要再我帮助。

”3、一个两:学生充分体是落基知?整的大部分都是学生的探索、活:先学生从情境,在解决的同后面的研究提供的素材,有了研究素材后抽象出数学,孩子研究提出猜想,最后在例猜想后形成共,得到分数乘分数的算法,理解算理,由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化了大量,最后整没有行法的用,只是本行了。

从的分配上来,后面的巩固与几乎没有,孩子分数乘分数的算到底做的怎我并不了解,按常本并没有完成教学划(在教案的后面有一些未完成),一象不使我想到:在的中更注重的是怎孩子参与学的程,如何孩子在探索中学,很少考知点是否落,怎去落。

我是孩子停下探究的脚部参与,恐怕不合适,我是孩子不停的去探究,而不管知落情况,可以也不恰当,那我怎么?!4、是否情境,如何情境?关于的一开始是否要情境,在本的教程中几易其稿,分数乘分数一内容,在生活中很找到原型,要一个恰当的情境并不容易。

于是我生了两种引入的思路,其一是开山式,一上就出示《分数乘分数》,学生写出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算式,一它表示的意,再行分⋯⋯;第二种方案是像中的一,先情境,学生列出一个分数乘分数的乘法算式,再学生写出各种分数乘法算式,然后行分探究⋯⋯采取第一种方案,学生在探究然是少了一种思考的依托,分数乘分数就是求几分之几的几分之几一意理解的不,因此在中,大部分学生只能果是否正确行例,而算理的明是不的,于是用折、画行的学生了了无几,孩子分数乘法算法的算理的理解普遍感到有困。

采用情境后,学生的思考好象有了基,在,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分西瓜,并迅速比到折、画。

在中学生就有的表现(生:我算的是1 × 1,结果是1,我是根据刚才小强吃西瓜的题来想5630的,先把西瓜平均分成 5 份,有6 个人一共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把这一份再平均分成 6 份,一共把西瓜分成了30 份,他们每人吃了其中的1。

),这一情境30显然成了孩子们思考的拐杖,让他们在探究中更好的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和算理。

从中也使我们体会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字数: 3430编辑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