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产业经济学——规模经济案例分析模板
产业经济学——规模经济案例分析模板
生产集中度是衡量企业规模结构的重要指标,
直接表示了企业生产的垄断程度。 绝对集中度指标,通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 (如CR4)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 累计数(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
资产或职工的计数量(或数额)的比重来表示。
下面看看我过近十年来的生产集中度情况。
生 产 集 中 度 分 析
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分析
主要内容
1 2 3 4 5 3
规模经济概念及形成的原因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概述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我国汽车规模经济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规模经济的路径及发展 趋势
规模经济概念及形成的原因 1
规模经济-----是指在既定的 技术水平条件下,投入增加的 同时,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 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
1920年美国轿车中的60 %以及世界轿车中的 50%, 皆为同一名字——福特T
2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概述
进入60年代之后,世界汽车业形成了欧、美、亚三足鼎立之
势。
日本战后,大约用了15年的时间,形成了与欧美相抗衡的汽 车生产能力。 1965 年之后,日本汽车业利用其特有的团队精神、规模生产、 全面质量管理和精益管理的战略,取得了全面胜利,并于1980
特点
1.政府强调自力更生政策
2.汽车工业处于分散状态之中,由于缺少资金,设备更新和产品转型慢,
未能建立起大批量生产体制。 3.成批生产载重汽车,但远远不能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
4. 1976年 ,进入“独立自主”的封闭期,技术进步十分缓慢。
5.到80年代初期,我国轿车工业基本上处于手工制作和作坊制造阶段。
汽车只有 大批量生 产才有高 效益,才 会降低单 位成本
汽车只有 产品繁多 才有更广 阔的市场
汽车对高新 技术有较强 的吸附能力 是高新技术 的主要应用 支撑产业之 一
汽车是 投入、 产出的 业,在 个产业 可获取 额利润
大 大 产 这 中 高
汽车工业因 为其科技含 量高而具有 大约在30% 左右的附加 值,这个比 例还是比较 高的
联系,产生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
益的产生。
外部规 模经济
Marshall认为有三个原因促成了外部规模经济的形成
一.专业化供应商
二.劳动市场共享
外部规模经济
三.知识外溢
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的原因分析
汽车工业具有非常明显的规模经济性,这是由其技术经济 特点决定的,这些特点是
大批量生产 综合性产品 技术密集度高 资本密集度高 附加值高
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入世之后的产业发展阶段。
特点 1.中国由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从供不应求转变到供过 于求,市场竞争加剧。 2.政府制定了对国内企业保护和对外资企业限制的政策 。 3.到2003年,中国汽车生产能力已超过400万辆 。
4
我国汽车规模经济现状分析
生产集中度分析 产品差异化分析 进入壁垒分析
2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概述
规模生产的实例--福特汽车
1896年美国人享利· 福特在美国底特律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宣告成立。
1908年福特公司确定集中全公司的力量,拼全力生产唯一的--T 型车, 以生产线的方式加速产品生产,降低产品成本。 1913年其产量达到 24。8万辆。 1915年产量达到50万辆。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自给自足式的产业发展阶段。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及产量趋势如图1所示
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加入WTO前的合资生产阶段。
特点
1. 采取引进国外技术的新的产业发展战略。 2.中国政府采取了高额关税和非关税的保护措施,通过合 资方式发展汽车产业。 3.主要通过组装的形式生产产品,很快超越了组装阶段。
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
既规模收益递增。
1
规模经济概念及形成的原因
规模经济
内部 规模经济
外部 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由于生产规
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平均生产 成本的降低,如劳动分工与 专业化,技术因素等方面。
内部规 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属于空间集聚经济,指若
干工厂、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集聚与
从表 1 显示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在 2002 年有一个大幅 提高, 其后一直维持在 0.56~0.58的水平之间。按照贝 恩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的分类研究, 我国汽车产业目前属于中(上) 集中寡占型。
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前三家汽车生企业市场集中度(CR3)
日本为 80%, 美国为 90%, 法国意大利基本是 100%。
4.技术创新十分活跃,汽车的基本生产技术已趋向成熟。
5.主要生产载货汽车和客车,而轿车的生产相当落后,以
至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见图2和图3
1991年载货汽车占我国所有汽车产量的63.77%、客车占24.79%,而轿车只占 11.44%。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私人购车能力稍微释放,就促成了汽车产销 “井喷”式增长。 到2003年私人轿车从1991年的8.3%上升到45.9%,而载货汽车从1990年的68.2% 下降到27.7%。
家。但年产超过 10 万辆的整车企业仅 10 家左右, 年产
量过万辆的 30 家左右。尽管企业数量众多, 但是绝大多数 企业规模小,生产批量小,据统计,2001年全国的整车生产企业,
年取替了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汽车大国头衔的位置。
3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前 自给自足式的 产业发展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到 加入WTO前的 合资生产阶段。
入世之后的 产业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20 世纪80 年代前自给自足式的产业发展 阶段。
标志
早在1953年,我国从苏联全盘引进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 长春动工,并于1956年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拥有了自 己的汽车工业。
年份
CR4 年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94
1995
1996
0.46 2002
1997
0.444 2003
1998
0.432
1999
0.432
0.443 0.441 2000 2001
2004 2005
CR4
0.411 0.409 0.563
0.573
0.585 0.566
截至2005年底, 我国共有 145 家汽车整车制造厂和 536 家汽车装厂, 分别比 2004 年年底增加了 17 家和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