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
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宾语前置)。

总结虚词“以”的用法及宾语前置句的类型。

的主要情节,学习人物形象中体现的忍辱负重、舍身就义的大义精神。

一、预习文本,口头翻译重点句子。

二、请同学们自测下面的练习,检查回顾的效果。

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然亦君之咎.
2、乃治.灵公之贼,以致.
赵盾 3、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4、即.女也,吾徐.
死耳 5、祝.曰:“赵宗灭乎,若.号……” 6、谬.
谓诸将军曰 7、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 8、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
9、而叔带去.周适.晋 10、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
诸将而见赵孤 11、矫.以君命 12、微.君之疾,群臣固且..
请立赵后 ㈡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1、子必不绝赵祀
2、皆灭其族
3、世有立功
4、及赵武冠
5、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6、赵武服齐衰三年
7、春秋祠之
㈢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

2、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
3、何以惩罪?
4、吾先君以为无罪
5、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
6、是无君也。

7、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8、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9、夫人置儿绔中 10、衣以文葆,匿山中。

11、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12、故见龟策
13、韩厥具以实告 14、召而匿之宫中
15、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

16、我非不能死
17、故先我死
一、 翻译下列句子
(1)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2) 韩厥告赵朔趣亡。

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3)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4)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唯君图之。

(5)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二、整体把握文本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一下故事的情节,明确人物关系。

2、朗读第3段和第5段,在文中划出能够体现程婴、公孙杵臼性格特点的语句。

3、程婴为什么最后还选择了自杀?
4、程婴、杵臼的“义”可取吗?(讨论交流)
5、什么是真正的“义”?试举例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三、思考一下程婴等人的事迹可以适应于哪些作文话题。

自选话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文中要用到本文中的人物事迹。

话题:
涉及人物:
文段:
一、素材积累
管鲍之交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人,长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经邦济世的才能。

年轻时,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分账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

大家都很生气,鲍叔牙说:“管仲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因为家里穷,我是心甘情愿让他多拿的。

”后来,管仲参了军,每次打仗都缩在最后面,撤退时又跑在最前面,别人都骂他是个胆小鬼,鲍叔牙出面制止别人的耻笑,说管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他赡养。

管仲听了这些话,十分感动,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从此以后,他们俩结成了生死之交。

却说齐襄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纠,母亲是鲁国人;小儿子叫小白,母亲是莒国人。

管仲对鲍叔牙说:“齐襄公死后,继承王位的不是纠就是小白,我们俩现在分别去给纠和小白做老师,到时不管他俩谁做国君,咱们俩都相互推荐。

”鲍叔牙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管仲就做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

齐襄公是个昏君,被大臣杀了。

当时公子纠在鲁国,公子小白在莒国,大臣们决定迎接公子纠回国当国君。

鲁国派人送公子纠回国,莒国派人送公子小白回国,管仲怕小白先回国,就追上公子小白,射了他一箭。

公子小白假装中箭,骗过管仲,然后与鲍叔牙快马加鞭先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即齐桓公。

鲁庄公听说公子小白当了国君,十分生气,就派兵攻打齐国,结果大败而还。

在齐国压力之下,鲁国杀了纠,把管仲送回齐国。

齐桓公要鲍叔牙当丞相,鲍叔牙说:“管仲这个人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他比我强十倍,希望大王不要记恨他射您一箭,让他当丞相。

”齐桓公想了想说:“好,我先见见他,看看他有什么能耐。

”齐桓公选了个日子,亲自把管仲接到宫里,管仲就向齐桓公谈起了自己的治国政策。

管仲讲得头头是道,齐桓公听得津津有味,两人连续谈了三天三夜,齐桓公十分高兴,就把所有国家大小事情交给管仲去处理,称他为“仲文”。

管仲死后,齐桓公让鲍叔牙当丞相,鲍叔牙说:“我这人善恶分得太明,恐怕难以胜任。

”齐桓公为了让鲍叔牙当丞相,就把自己宠爱的三个小人赶出了宫门,鲍叔牙才当了丞相。

宽容的智慧:鲍叔牙对管仲的知遇和推崇,最终让“管鲍之交”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

宽容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它能化害为利,化敌为友。

宽容往往能够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毕竟人心不是靠力量可以征服的,宽容大度可以感化一切心灵的坚冰。

二、【史记名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仲列传》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李将军列传》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屈原列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张仪列传》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留侯世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三、材料链接
徘徊在生与死间,踌躇于明与暗间,有人选择生,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也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缕精神血脉,却选择永恒。

选择永恒--流星的永恒源于用生命划亮的光华,飞蛾的永恒源于用生命追求的光
与热,人生的永恒呢?源于一次次选择。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
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
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
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
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去”的慷慨志向;
选择永恒,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

选择永恒。

追求生命图腾,激昂生命斗志,让掉进泥潭的人振奋,让处于危难的
人平安,纵然一无所得,纵然粉骨碎身,也要将文明与道德的火炬传承,也要用今生
无悔的选择铸就春秋的华盖与乐章。

选择永恒,虽九死而犹未悔!
知识卡片—“以”的用法
虚词例句用法意义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介词用
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