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阳光教师
赵秀霞
有这样一个故事: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刮着,它要和太阳比本领,谁能让行人把大衣脱掉,谁的本领就更大。
但是行人们看到风刮得厉害冷得很,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紧。
北风退下太阳上来了,它暖洋洋地照着,行人们越走越热,有的脱了大衣,有的还脱了毛衣。
北风只能是甘拜下风,承认太阳的本领比它大。
由此看来,粗暴地去做一件事,结果只会更糟。
我为什么不做一名阳光教师来温柔地解决问题呢?
阳光教师会尊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
”相对而言,学生人虽小,但有较强的自尊心,也有较强的人格意识。
教师不仅要做到经师,更应该是人师。
也就是说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楷模。
尊重学生应从“教师自我”做起,教师的自我尊重是一种潜在的、随处可播种在学生心田的种子,只要有交往,就可能会传播、发芽,就能促使学生进步,形成师生间健康情绪的双向交流。
我从不当众批评学生;不随便指使学生做这做那;不揭发学生短处;我尊重学生的自主发言权、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
只有这样,我才能教会学生如何获得自我尊重,如何尊重教师的劳动,以及如何尊重他人。
阳光教师会关爱学生。
有一句话曾经震撼了许多教师的心灵:请把学生当人看。
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关爱。
尊重让他们获得自尊,理解让他们获得自律,关爱让他们获得自爱。
他们不是为了分数而生存,学习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学习应该为
他们更好地生存服务。
当学生碰到难题时,我愿意去尽力帮助他们。
期末考试的前两周,因为天气骤冷骤热,很多孩子得了重感冒,想到期末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他们竟然硬撑着不去医院。
我一面给家长打电话,一面从家中拿阿莫西林、白加黑和银翘片给他们消炎、退热。
孩子们很感动,更加注意防寒保暖,学习上也更上心了。
阳光教师会宽容学生。
曾看到这样一幕:一轮明月高悬在天空中,一个晚归的老和尚看着敞开的庙门,他知道一个不速之客正在拜访,他脱下身上那件破旧的袈裟,静静地站在庙门前。
当两手空空的小偷从庙里出来时,他把袈裟塞到小偷的怀里并说道:“施主,我太穷了,没有更多的东西送给你,也许这件袈裟能为你遮蔽些风雨!”望着小偷慌忙跑远的身影,他抬起头,望着天上的那轮明月自言自语道:“真想把这轮明月也送给他!”几天后,在一个明月高悬的晚上,老和尚在庙门外又看到了那件洗涤得干干净净、缝补得细细密密、折叠得工工整整的袈裟,老和尚把袈裟紧紧地抱在怀里,望着那轮明月欣慰地说道:“看来他已经收到了我送给他的明月了。
”所以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不再像以前一样大动肝火,而是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结合发生的事情,循循善诱并分析利害得失。
孩子们经常是被我说得心服口服,知错就改。
我也更坚信:拥有宽容之心,生命的沃土才能孕育出夺目的人性之花。
阳光教师重视身教。
中国有句老话:“教师身上没有的,就无法教给学生。
身教甚于言传。
”我深知:不管我告诉孩子们好习惯有多么重要,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我本人不能以身示范,以自身的修养、人格来带动学生,那么学生们的好习惯是教不出来的。
学生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蕴涵着自身人格完善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人格的魅力的影响。
因为学生常常把教
师看作真理的化身,高尚人格的体现者,道德行为的楷模。
对教师的这种特殊的崇拜心理,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格。
为此,我在拓展自己的学识水平、增强自身品质的同时,努力从小事做起,全面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强化自律意识,端正职业态度,完善自身人格,以美好的师德、形象和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陶冶学生。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育者的作用就是要用自身的行为来启发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动力。
”在习惯的养成上,我始终是学生的榜样。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行为在我班里很少发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这个道理吧!
阳光教师拥有幽默感。
幽默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徐同学生性调皮,经常在班上大叫大嚷,我多次找他谈话,他总改不了。
一次晚饭后我去看班,老远就听见他的声音:“大公鸡,大公鸡。
”简直是莫名其妙。
我走到讲台上说:“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
”孩子们都很雀跃。
“小徐喜欢睡懒觉。
有一天,妈妈喊他起床:‘周周,快起来,大公鸡都叫了。
’小徐翻了一个身说:‘’大公鸡叫关我什么事?我又不是老母鸡!”听到这里,全班哄堂大笑!徐同学的脸一下子红了。
后来很少大叫大嚷破坏纪律。
阳光教师会做好多好多。
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力求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如沐春风,如浴朝阳”,那我们离教育的春天还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