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设施设计讲稿

环境设施设计讲稿

环境设施设计引言:设计方法第一章:环境设施概述一、城市环境设施的概念:环境设施一般泛指建筑室内、室外环境一切具有一定艺术美感的,设置成特定功能的,为环境所需的人为构筑物。

环境设施设计的着眼点在于研究公共空间、城市环境、现代人三者的关系,具体的探求对象为:空间、行为及设施要素组成的行为场所。

环境设施作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中的一项重要设计因素正得到重视,它同样影响着整个空间环境形象。

环境设施的设计品质与设置齐全与否,直接体现出该空间环境的质量,更彰显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艺术品位与开放度。

主要是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交通、文化、娱乐、商业、广场、体育、文化古迹、行政办公等公共场所的设施、设备等。

环境设施不仅仅是城市必备的“硬件”,而是人类从线性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而以多维思维方式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结果。

现代环境设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的概念。

从人类环境的时空出发,通过系统地分析处理,整体地把握人、环境,环境设施的关系,使环境设施构成最优化的“人类——环境系统”。

二、城市环境设施设计的重点:环境设施在设计制造时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也就是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注重公共设施在安全、方便、舒适、美观等方面的评价,即以人性化的最大需求为主。

公共设施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就是包含着人机工程的设施产品设计,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就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生理因素,建立人与产品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能,保护人的健康,方便人们的生活。

三、环境设施的特征:作为空间环境的组成要素,既涉及到功能,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问题。

(1)功能特征:环境设施的设计,不应仅凭设计者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而是必须根据特定的空间环境条件,特定的使用人群,特殊的地域背景加以综合分析,而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因而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需要。

在使用人群中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后,才能在设施的物质性功能中给予充分满足,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

A、基本性:环境设施外在的,首先为所感知的功能特性。

垃圾筒收集废弃物,路灯提供夜间照明B、环境性:环境性是指环境设施通过其形态、数量、空间分布方式等对环境要求予以补充和强化的功能特性。

环境设施往往通过自身的形态以及与特定场所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显示出来。

以隔离墩为例,它们通过行列或群组的形式出现,对车辆或行人的交通空间进行划分,并对其运行方式起到诱导作用。

C、装饰性:装饰性是指环境设施以其形态对环境起到衬托和美化的功能特性。

包括两个层面的意义:a、单纯个体的艺术处理b、与环境特点的呼应和对环境氛围的渲染。

现在的产品多为批量生产,容易造成千人一面的后果。

环境设施要具备能够反映所处地区地域特色的个性。

例如,像上海这样的经济型大都市,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非常快,需要公共设施和产品为他们提供便捷而舒适的服务;TTTT而像北京这样的文化型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要处处体现其文化的内涵,让人们时常受到文化的熏陶。

环境设施在造型和色彩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地域文化差异因素,才能设计出符合各地自身的传统特色的人性化的设施,这样才能使公共设施和环境融为一体,才能体现出人性化并受到人们的喜爱。

D、复合性:环境设施可以同时把几项功能集于一身。

例如在路灯灯柱上悬挂指示牌,信号灯等。

还可以把隔离墩做成可以休息的石凳和照明的路灯。

TTTT既节约了材料又对环境起到净化和突出的作用。

(2)观赏特征:环境设施的设计和设置要考虑它所处空间环境的实际特点,结合所在地区的性质等各种因素来确定其形式、内容、尺寸、规模、位置、色彩、肌理等方面的选择及方式。

要分别考虑到自然环境因素和人文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a、自然环境因素:环境设施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注意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顺应自然环境,又要有节制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通过具有人性化设计的公共设施这一中介,达到“天人合一”(自然环境与人的生活的和谐统一)。

******文字、案例(杭州)*******还要考虑到气候地域的影响。

比如: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因而北方的公共设施材料应多采用具有温暖质感的木材,色彩要鲜艳醒目,以调剂漫长冬季中单调的色彩,这些能使人们在漫漫寒冬感受到心理上的温暖和视觉上的春天,使抑郁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南方温热多雨,选材要注意防潮防锈,故材料的运用多运用塑料制品或不锈钢材料,色彩上也以亮色调为主。

b、人文环境因素: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如果不了解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差异,不研究民众心理与人类社会学、就不能在设计出符合人文环境的人性化公共设施。

除了理解设施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意蕴和民族风情的解读。

人文环境主要从建筑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

一方面中国地域辽阔,多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福建的客家土楼等,在这些不同风格的地区安置环境设施时,为了不破坏当地建筑的风格,就必须考虑到整体建筑风格,从中抽取出诸如形态、色彩、文化等隐含的因素,运用到环境设施设计中去。

另一方面,环境设施与城市景观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环境设施参与城市景观构成,是景观规划中的一部分。

城市景观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如城市雕塑、喷泉、景观灯等,那么作为公共设施应当与城市景观和谐一致,相辅相成,既要丰富城市景观文化的内涵,又要创造优美的环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设施就是城市景观。

(3)文化特征:环境设施的使用功能固然重要,但是更要强调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环境设施的文化特征最主要体现在地方性与时代性上。

环境设施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

东方与西方、国家与国家文化存在着差异,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并表现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而作为为人们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自然就会受这些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

弗莱堡是德国的一个小镇,位于莱茵河谷,靠近法国和瑞士边界。

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欧洲小城,遗留着德国朴素的、古代王室家族的气息。

它的城市文化中显现着绅士风度、朴素有效和谐、井然有序而又充满想象力的特点。

在弗莱堡有三个颇具特点的城市传统——拉线悬挂式路灯、水渠和碎石铺路。

由于道路狭窄,路灯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安装形式,即一根横穿过马路,两端分别固定于街道建筑墙面上的拉索成为路灯的支架,巧妙地节省了空间,与环境和谐统一,整齐的秩序感和简洁而古典的灯头造型充分体现了弗莱堡的城市文化。

其次,贯穿整个城市的流水使街景更具活力和生机,也使市中心成为一个供人嬉戏的场所,质朴宜人而又温馨。

再次,沿街铺设了工艺精美的碎石人行道。

用碎石铺地是德国的古老传统,但在这里得到新的诠释。

人行道上有一些圆形的标记,实际上是一些路标,告诉人们这条街道上有哪些商店和生意。

环境设施的整体色调、细节处理以及地面的传统铺设方式都是当地历史文化形式的再现。

TTTTTT(4)生态特征:通过环境设施的组织与设计改进地区小气候,在满足城市景观规划原则要求的前提下,运用特定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设计,使环境设施设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生态主义作为环境设施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应当贯穿在设计过程的始终。

生态设计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具有系统的生态观念。

体现在a、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环境设施设计强调在对材料的选择、设施的结构、制造生产的过程中,在对包装和运输方式的选择以及环境设施的使用更新中,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对可再生资源尽量低消耗使用。

b、提倡适度消费:把生产和消费维持在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保证发展的持续性。

环境设施使用周期长,易于回收拆卸再利用。

c、注重生态美学:在环境设施设计中,强调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的风格,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法则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观点,科技的手段加工改造自然,创造人工生态美。

四、环境设施的设计原则(1)合理性原则:环境设施的设计必须严格遵循来自多个层面的合理性原则。

a、技术层面:很多设计精美的作品在最后阶段终于被舍弃,并不是因为设计上的原因,而是材料、加工工艺或结构上有问题。

有时就算费尽心力实施了方案,这些作品也会变的面目全非。

被替换的材料和拙劣的加工破坏了设计的初衷和美感。

b、使用方面的压力:环境设施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是为最广大的普通大众所使用的,其中必然包括粗暴的对待或出人意料的使用。

这使环境设施时刻处于危机中。

这类问题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是否能在最初的设计中就尽量减少这类行为发生的机会。

例如:街道座椅尽量少采用活动式的,因为活动性必然导致其易受人为破坏。

c、风格上的合理性:现代社会已日益走向多元化,时尚潮流的变革使人们注视城市的眼光一次次的改变,环境设施也不例外。

但是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固定性,需要的是相对持久、相对经典的风格。

设计师在面对城市环境设施设计时,必须屏弃人云亦云的盲从心态,更多关注设计中的简洁与纯粹。

让环境设施以它们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它们的内涵。

(2)功能性原则功能性原则是环境设施设计中的一条基本原则。

它要求设施必须具有实用性,不仅要求环境设施的技术与工艺性能良好,而且还应该体现出整个设施系统与使用者生理及心理特征相适应的程度,要考虑到使用者的使用过程和将来的发展。

设计师与工程师的区别在于设计师不仅要设计一个“物”,而且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看到“人”,考虑到人的使用过程和将来的发展。

要注重环境设施的安全性,易操作性,了解使用者的背景情况和协调好设施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设施的实用性不仅仅针对使用者,也包含另一个意义,就是应该让它所在的街道或城市更实用。

一条街道或一座城市将因这些设施的加入而变的更有效,更方便、更快捷,更富有秩序感。

环境设施的放置也应遵循功能性的原则。

环境设施放置的过于集中或分散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了它的使用率。

所以在设计前要全面调查整个城市的人流情况,道路情况等综合因素,整体而系统地安排设施的位置。

(3)人性化原则环境设施的设计必须考虑人的要求,以人的行为和活动为中心,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处于城市空间中的环境设施,应当以突出人的需求,而不是以突出自身为宗旨。

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其工作、生活、娱乐、休息等活动直接对城市的环境设施提出了要求。

户外的公共环境属于大众的活动空间,人们各种行为方式的差异,促使环境设施也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功能与特性。

如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态,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后,才能在设施的物质性功能中给予充分满足,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