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设计——中小学校
●公共建筑类型中,学校建筑空间多、但类型少、组织简单, 适合建筑设计基础Ⅱ 阶段。 ●中小学校人流量大、活动集中、规律性强,层数多为3~4层, 有利于对垂直交通、水平交通的组织,及理解和运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的规定。
●学校建筑功能全面,环境、单体等内容全面,且功能为学生 熟悉。
进展分析 建筑设计基础Ⅱ (中小学设计) 目前(同学们)方 案进展及困惑分析
•学科基础平台:由建筑原理系列、建筑设计系列、相关技术系列等环节构 成, 以加强基本学科知识和建筑设计能力。
重点重复 建筑设计基础Ⅱ
●建筑设计课程系列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在建筑学教学计划中的定位分析
重点重复 建筑设计基础Ⅱ
●两个培养阶段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在建筑学教学计划中的定位分析
•第一培养阶段
•在我国,建国初期就有从事中小学建筑的研究活动,而大量取得研究成果是在80 年代之后,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学校建筑的研究工件还向特殊教育学校方向扩展。 由于我国素质教育起步较晚,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型中小学校的研究工作尚未形成 系统成果,目前能读到的仅限于一些介绍国外设计实例的文章。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定型化校舍大量建设?
高度统一的教育体系促使学校建筑的定型化
•近代形式的教育制度及教育方式在欧美定型并取得成效后,开始影响世界范围内 的其他国家,我国从民国初年,全面接受西方式的教育体系,以城市为中心的近 代教育体系开始扎根,并逐步向农村扩展延伸,学校建筑从无到有并逐渐形成一 定格式。建国后,教育作为基本国策,国家统一组织并加以实施,其结果与世界 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种统一不仅表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甚至统一了教材, 统一了教学进度,还表现在教育体系的高度统一。这种高度统一的教育体系经过 工业化时代的发展,曾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按照工业化大生产精神,使 学校教育实现人人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在大量培养同等水平的人材方面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背景的变迁,应试教育方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逐渐被 认识。
第六讲:教学楼的组合 设 计
●教学用房的组合原则 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 组合设计的分区 ●教学用房的平面构成 教学用房的平面构成原则 内廊组合 外廊组合 组团式组合 ●各种用房的组合关系
重点重复 建筑设计基础Ⅱ
三个开发平台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在建筑学教学计划中的定位分析
◆ :有的为与众不同而走向极端
提出问题:
甲
方
为什么要进行(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
为什么要进行(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
我们(学生)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一、为什么要进行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建筑设计的目的意义)
可供选用的方案图集及资料很多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当然,学校建筑的发展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无法严格划分的, 人为的区分其时代是为了便于展开研究工作,而且由于各国的具体情 况不同,与各个时期所对应的年代也有很大的差别,就建筑物呈现的 形象而言,
从建筑形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校建筑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 没有特定形象的学校建筑阶段;
② 具有明显特征的学校建筑阶段; ③ 不象“学校”的学校建筑创造阶段
这些措施及做法的实施为解决校舍的严重不足、减少办学条件的差距等起到了
不可低估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建筑形象创造上,千篇一律,缺
乏地方特色、艺术性及文化性内涵的学校建筑必将出现。
学校建筑定型化从产生、形成到逐步定型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五、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建筑设 计基础 系列
•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 养; •重视基本表达及动手能力 的训练; •加强技术课与建筑设计的 结合;
重点重复 建筑设计基础Ⅱ 空间构成特点分析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了解最基本的空间组合方式(廊式空间组合、厅式空间组合、
穿套式空间组合、大空间式空间组合),掌握学校建筑单元式、 重复性空间构成的方法与手段。
1)史料、文献、已有作品的分析借鉴 2)取代实验的方法——对已使用的建筑(使用者进行调查、分析)
三、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的现状、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形成过程
学校建筑按年代分为五个时期: ① 学校建筑从创立到调整时期; ② 从调整到定型化时期; ③ 从定型化到普遍化时期; ④ 定型化校舍大量建设时期; ⑤ 新型学校创造时期。
学制 学校规模与班级人数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设计文件的内容及编制深度 设计的程序 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回顾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第三讲:普通教室 设计
普通教室设计的一般要求 ●普通教室的平面设计 普通教室平面的决定因素 普通教室形状、尺寸及结 构布置 普通教室平面布置实例 ●教室室内净高的确定 ●教室内部设施与装修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教育内容的变革是引发学校建筑空间、形式变化的主要因素
★
英国中小学 校近百年发 展变化
(a):BJ(1872年)(b):PP小学( 1949年) ( C):LK小学( 1952年)(d):EL小学( 1964年)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四、定型前期(具有个性化特征时期)的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特征
创新
(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
二、如何进行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与建筑形象的创造 (创造的方法与途径)
建筑观的形成学科定位?
理学类方法(新公式、定律)——推理、计算
文化艺术类方法(新思想、观点、概念、形象等)——史料、文献、已有作
品的分析借鉴
工学类方法(新工艺、流程、配方、方法)——实验
建筑(新空间、环境、形象、意境)——?(在艺术与工学之间探索)
建于1894年小学校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山梨小学(1903年)
开智小学(1889年)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于1913年的一小学校
●定型期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特征
(1) 由于学校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兴建,出台了与之相对应的统一建设标准, 甚至出现了推广标准设计图的做法; (2) 教育制度作为国家的国策从形式到内容实现了高度的统一; (3) 现代建筑理论及方法推广应用、造价及建筑材料的制约等。
●新型学校的理论基础及实践
① 多功能开放空间取代由长外廊连接普通教室的封闭型空间形式。 ② 学校由以满足“教育”实施为主的空间向以满足“学习”为主的空 间环境转变。 ③ 倡导学校空间环境的生活化、人情化。 ④ 重视室内外环境及空间气氛对学生身心健康及情操形成的影响作用。 ⑤ 造型、色彩及空间形式的多样化。 ⑥ 学校向社会及社区开放、融合。
建筑设计基础Ⅱ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院 李志民
2003年6月8日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第七讲:中小学校
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创造
本讲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进行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建筑设计的目的意义) ●如何进行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与建筑形象的创造(创造的方法与途径) ●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形象的现状与形成过程 ●定型前期(具有个性化特征时期)的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特征 ●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新型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特征 ●新型中小学建筑形象创造 ●本讲总结
3 19 7 4
3 4
进展分析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进展分析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进展分析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进展分析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困惑及原因
◆ :功能空间单一,组合缺乏灵活性,源于对 现有教育体系的认识缺
乏,对功能空间的理解单向性;
◆ :造型单调,缺少特性; ◆ :意欲创造新的建筑形象、苦于无法;
时代的变化促使进行素质教育的探讨
•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方式,其存在问题与弊端在以计算机、网络化为背 景的信息化时代的大社会环境下越来越明显化,中小学教育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要 求,培养具有创造性意识与基础的新一代,一个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大转 换的呼声与实践探索在全国范围积极进行着。如果说学校建筑是“教”与“学” 行为展开的场所,那么如何适应教育体制的转换,创造新的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 或者对大量现存学校建筑进行适应性改革与更新,是摆在建筑研究工作者面前的重 要课题。英美等在开放式教育体系的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 开放式学校建筑研究与设计实践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并 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为了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不盲目的照搬,有必要就包括我国在内的中小学 建筑的发展脉络及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探索,特别是对目前国外普遍关注的开放式 中小学校建筑,对其空间、室内外环境及建筑形态特征与新型教育方式及其理念 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分析,从而冷静地构思适应我国素质教育体制下的新型学校建 筑。 •学校建筑在形式上发生的这些变化只是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及教学方式产生深刻 变化的表现形式,这与建筑师为了形式的变化而追求形式改观的现象有着本质的 不同。
方案设计进展情况
教 学 日 历 (部 分 )
任 课 教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2002— 2003 学 年 第 二 学 期 专 业 班 级 : 建 筑 学 2001 级 课 程 名 称:十八班小学校建筑设计 课 程 学 时 : 72+K 教学阶 段 周 次 周 学 时 学 时 讲课 内容 做 一 草 设 计 ( 1/500 平 面 、 剖 面 、 立 体 一草快 速设计 ( 10 学 时) 14 7 3 4 3 大体型及总平面,徒手表达) 完 成 一 草 设 计 ; 一 草 讲 评 并 布 置 二 草 内 容 及 要 求 ( 1/200 各 层 平 面 ; 立 面 2 个 , 剖 面 2 个,徒手表达) 修 改 、 完 善 一 草 ; 4 3 4 3 做 二 草 设 计 讲 解 立 、剖 面 设 计 要 点 及 有 关 结 构 知 识 讲 解 学 校 建 筑 造 型 设 计 继 续 做 二 草 设 计 继 续 做 二 草 设 计 ( 课 后 交 图 ) 二 草 讲 评 并 布 置 三 草 内 容 及 要 求 ( 1/200 各 层 平 面 ; 立 面 2 个 , 剖 面 2 个,工具草图表达) 做 三 草 设 计 完 成 三 草 设 计 ( 课 后 交 图 ) 4 3 做二草设计 做透视图 4 3 做二草设计 继续做二草设计 3 修改、完善一草 3 做一草快速设计 学 时 师 : 01 班 : 李 志 民 、 王 芙 蓉 、 赵 宇 02 班 : 赵 秀 兰 、 周 文 霞 、 丁 卫 东 03 班 : 叶 飞 、 李 立 民 、 陈 静 备注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