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是在建筑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受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作用会产生变动。
因而,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还少不了建筑工程管理与使用单位的正确管理和使用。
所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全面的质量管理,要控制好建筑活动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探讨
建筑工程质量是在建筑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受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作用会产生变动。
因而,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还少不了建筑工程管理与使用单位的正确管理和使用。
1 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1 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
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灌注桩缩颈、夹层,沉渣厚度大,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出现打断或未打到设计要求的支承土(岩)层中,基底表层处理不好,条基支模断面尺寸不够,构造柱移位等问题。
此外,混凝土浇筑时,容易出现漏振和蜂窝麻面等问题。
框架结构在主体施工时出现混凝土梁、板、柱易出现支模歪斜,箍筋间距误差,水平或垂直尺寸偏差等问题。
砖混结构的建筑在施工中除了上述问题外,还存在墙体垂直、平整偏差较大,组砌方法错误,砂浆平、立缝饱满度不够,接槎尺寸不足等问题。
1.2 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
在建筑工程施工装修阶段,常见的问题有:屋面、卫生间、地
下室渗漏,外饰面砖灰缝宽窄、深浅不一,与基层粘接不牢,表面爆皮变色,油漆表面粗糙、流坠、透底,石膏板间隔抹灰开裂,门窗安装多出现因偷工减料和安装施工管理的空白而导致门窗密闭不严、缝隙过小等。
在设备的安装中,常有电气不接地(接零),零火相线错位,灯具及开关插座安置不正,下水道堵塞,地漏高于地面等问题。
2 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因
2.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包括领导者的素质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甲方素质较低和行为不规范。
项目法人或业主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重大,有什么样的业主就会有什么样的工程。
此外,施工人员素质较低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目前的建筑队伍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缺乏专门的培训以及基本的建筑知识,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按照规范及规程操作,这必将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2 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
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达到标准。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有不少建筑材料的质量未能达到质量要求。
例如,在住宅工程中,有85%是砖混结构,其中以烧结粘土砖作为主墙体材料,据统计,该类砖中有近50%是不合格产品。
2.3 机械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现代化的施工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设备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同时,设备合理地使用,及时地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的关键。
2.4 方法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括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
施工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正确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按期保质完成的前提。
例如,铝合金门窗安装中,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按规范要求应嵌填矿棉等弹性材料,其最外面的5mm 厚度中应注入密封胶,但现在很多建筑工程却没有按规范要求去做,而仅在接缝处嵌填水泥砂浆。
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的下降。
2.5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
3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3.1 健全质量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
建筑企业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质量管
理通过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作。
对施工企业而言,质量体系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它是否科学、实用、健全,是否与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模式接轨。
当前要以宣贯标准为契机,围绕更新、改造、完善和健全四个方面做文章。
一是用系统的思想建立和健全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全面控制并形成文件化(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
二是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不要把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统统推翻,而是对照标准进行完善、更新、补充和健全。
所以,科学的质量体系应强调可操作性和适应性,满足标准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做,怎么做就怎么记。
三是注重持续有效运行。
通过运行——审核——评审——改进,保持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和良性循环。
3.2 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思想基础
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认识和态度的综合表现。
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关。
质量意识的形成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于教育、终于是教育。
”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激发质量责任感,使职工懂得所从事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质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意识的培训教育可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方法进行。
一是行政领导层,这是最重要的一层,尤其是企业的决策层是关键,他们负责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也是对质量体系管理评审的定论者,因此要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管理意识、改进意识。
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和改革与管理的关系,克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重要”,“重进度、轻质量”和“以包代管、以改代管、以罚代管”的倾向;二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管理层)。
他们是履行质量职能的骨干力量,是执行质量计划实施全过程控制的实际工作者,所以要细化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知识的培训;三是班组长及技术工人(操作层)。
他们是执行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的具体操作者,要提高他们对完成质量活动所需的技能,掌握操作工艺方法,提高质量责任与施工质量关系的认识;四是质量监督检查员和内部质量审核员(监督层)。
他是验证质量结果、审核质量体系的“检查官”。
对他们要不定期宣贯企业质量法规、定期评定的证实其能力和技巧,给予资格的考核。
通过以上一系列质量意识教育,使全体员工树立起正确的“质量观”和“顾客观”,树立起“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信誉的标志”。
“质量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武器”,“质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质量是全体员工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保证工程质量,每位员工都必须积极参与并做好本职工作”等认识。
3.3 实行质量预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科学方法
质量预控是为了达到质量要求而事先尽可能地找出质量形成过程中所有阶段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所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对一项工程的质量预控,关键是质量计划,此外还应该包括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工程防护计划等一系列的预防手段。
它是针对具体工程项目或合同规定的专门的质量措施,计划和活动顺序的文件,体现了
预防为主的思想。
通过质量预控,尽量做到技术上的先进性,方法上的可操作性、管理上严密性、经济上合理性、确保质量体系的优化和工程质量的优良。
参考文献
[1] 王安卢海玲.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
[2] 卓建强.简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2008(5)
[3] 洪军薛淑华赵雪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之浅见[j].辽宁
建材.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