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GMP实施指南汇总
第一节 厂址和总图
在符合消防安全和尽量减少互相交叉污染的原则下, 宜减少独立厂房幢数,建立联合厂房,以减少厂区道 路及其造成的污染,减少厂区运输量和缩短运输线路。 但生产青霉素类等高致敏性药品必须使用独立的厂房 与设施;避孕药品的生产厂房应与其他药品生产厂房 分开;生产用菌毒种和非生产用菌毒种、生产用细胞 与非生产用细胞、强毒与弱毒、死毒与活毒、脱毒前 与脱毒后的制品和活疫苗与灭活疫苗、人血液制品、 预防制品等的加工或灌装不得同时在同一生产厂房内 进行,其贮存要严格分开。 危险品库应设于厂区安全位置,并有防冻、隆温、消 防措施;麻醉药品和剧毒药品应设专用仓库,并且防 盗措施。 动物房的设置应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并有专用 的排污和空调设施。
制药企业GMP认证实施指南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厂址和总图
一、药品生产工厂的厂址选择,应根据下列原则,并经技
术经济方案比较后确定 应在大气含尘、含菌浓度低,无有害气体,自然环境好, 对药品质量无有害因素,卫生条件较好的区域。 应远离铁路、码头、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 有害气体的工厂(如化工厂、染料厂及屠宰厂等)、贮仓、 堆场等有严重空气污染、水质污染、振动和噪音干扰的区 域。如不能远离严重空气污染区,则应位于其最大频率风 向上风侧,或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下风侧。 排水良好,应无洪水淹没危险。 目前和可预见的市政区域规划,不会使厂址环境产生不利 于药品质量的影响。 水、电、燃料、排污、物资供应和公用服务条件较好或所 存在的问题在目前和今后发展时能有效、妥善地解决。
第二节
药品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
(四)新鲜空气量 洁净室内应保持一定的新鲜空气量,其数值应取 下列风量中的最大值: ① 非单向流洁净室总送风量的10%~30%,单向流洁净 室总送风量的2%~4%; ② 补偿室内排风和保持正压值所需的新鲜空气量; ③ 保证室内每人每小时的新鲜空气量不小于40。 (五)照度 洁净室(区)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足够的照明。主 要工作室的照度宜为300Lx;在辅助工作室、走廊、 气闸室、人员净化和物料净化用室可低于300Lx,但 不宜低于150Lx;对照度不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可设 置局部照明,厂房应有应急照明设施。
第二节
药品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
(三)压差 洁净室必须维持一定的正压,可通过使送风量大于排
风量的办法达到,并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 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 5Pa,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Pa, 并应有批示压差的装置。 工艺过程产生大量粉尘、有害物质、易烯易爆物质及 生产青霉素类强致敏性药物,某些甾体药物,任何认 为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的生产工序,其操作室与其相 邻房间或区域应保持相对负压。
第一节 厂址和总图
厂区布置和主要道路应贯彻不流与货流分流的原则, 尽量避免相互交叉。 厂区道路面应选用整体性好、灰尘少的材料,如沥青、 混凝土。 厂房与道路之间应有一定距离的卫生缓冲带,缓冲带 可种植草坪,严禁种花,树木周围以卵石覆盖土壤, 绿化设计做到“土不见天”。 厂房周围宜设环形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如 有困难时,可沿厂房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通道。 药品生产厂房周围不宜设置排水明沟。 车辆的停车场应远离药品生产厂房。 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应独立设置。
第二节
药品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
一、一般规定 药品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主要包括空气洁净度(尘粒
数和微生物数)、温度和湿度、新鲜空气量、压差、 照度、噪声等。 为了保证药品生产质量、防止生产环境对药品的污染, 生产区域必须满足规定的环境参数标准。 药品生产区域应以空气洁净度(尘粒数和微生物数) 为主要控制对象,同时还应对其温度、湿度、新鲜空 气量、压差、照度、噪声等参数作出必要的规定,其 中至少应对温度、湿度、压差、悬浮粒子、微生物进 行验证。 环境空气中不应有不愉快气味以及有碍药品质量和人 体健康的气味。
第三节
工艺布局及厂房
4)洁净区内物料传递输送路线尽量要短,减
少折返; 5)生产中的废弃物不宜与物料进口合用一个 气闸或传递窗(柜); 6)洁净区内的半成品不宜直接进入一般生产 区,可采用传递窗(柜)、气闸或设置相应 的设施进入一般生产区,传输带不得穿越不 同洁净级别区域。
第三节
工艺布局及厂房
第三节
工艺布局及厂房
6.在药品洁净生产区域内应设置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 备料室、原辅材料、中间体、半成品、成品存放区域。 存放区域内应安排待验区、合格品区和不合格品区, 并按下列要求布置; 1)备料室、原辅材料存放区、中间体存放区、半成品 存放区其空气洁净度与生产区空气洁净度相同; 2)备料室可视生产规模设置在仓库或生产车间内,并 配备相应的称量室(区); 3)不合格中间体、半成品需设置专用回收间,其空气 洁净等级宜同生产区的等级; 4)原辅材料、中间体、半成品存放区尽可能靠近与其 相联系的生产区域,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混杂和污染; 5)成品待检区与成品仓库区应有明显区别标志,不得 发生混杂。成品待检区可布置在生产区或入库前区。
第四节
5. 6. 7.
设备选型及安装
8.
9.
洁净室(区)内应尽量避免使用敞口设备,若无法避 免时,应有避免污染措施。 无菌药品生产所使用的灭菌柜宜采用双扉式,并具有 自动监测、记录装置,其容积应与生产规模相适应。 无菌药品生产药液接触的设备、容器具、输送泵等应 采购员用优质耐腐蚀材质,密封垫宜采用硅橡胶等材 料。 无菌制剂生产中使用的封闭性容器应用蒸汽灭菌,宜 在原们清洗、灭菌。 应设计或选用轻便、灵巧的物料传送工具(如传送带、 小车等);不同洁净级别区域传递工具不得混用;1 万级洁净室(区)使用的传输设备不得穿越其他较低 级别区域。
第三节
1. 2.
工艺布局及厂房
3. 4. 5.
二、洁净厂房基本要求 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适当的灵活性。洁净区 的主体结构不宜采用内墙承重。 洁净厂房主体结构的耐久性应与室内装备、装修水 平协调,并应具有防火、控制温度变形和不均匀沉 陷性能。建筑伸缩缝应避免穿过洁净区。 洁净区内设置技术夹层或技术夹道,用以布置风管 和各种管线。 洁净区内通道应有适当宽度,以利于物料运输、设 备安装、检修等。 洁净区内有防爆要注的区域宜靠外墙布置,并符合 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爆炸和火灾危 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第三节
11
工艺布局及厂房
12 13 14 15 16 17
18
洁净室的门窗造型要简单、平整、不易积尘、易于清洗,密封性能 好。门窗不应采用木质等引起微生物繁殖的材料,以免生霉或变形。 门窗与内墙宜平整,不应设门槛,不留窗台。洁净室内的门宽度应 能满足一般设备安装、修理、更换的需要。气闸室、货淋室的出入 门应有不能同时打开的措施。 洁净厂房每层高度应满足洁净室操作面净高和技术夹层布置管线要 求的净空高度。 需在技术夹层内更换高效过滤器的技术夹层墙面、顶棚宜刷涂料饰 面。 送风道、回风道、回风地沟的表面装修应与整个送、回风系统相适 应,并易于除尘。 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措施。 洁净室安装的水池、地漏不得对药品生产产生污染。 100级洁净区(室)不得设置地漏。 洁净室(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在设计 和安装时应考虑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第二节
药品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
二、环境参数和的设计标准
(一)药品生产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分为四个等
级
参见【表2.1 】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 药品生产环境对洁净度的具体分区,
可参见【表2.2 】药品生产环境洁净度分区表,但应 以有关具体规定为准。 (二)温度和相对湿度 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相 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温 度应控制在45%~65%。
第四节
设备选型及安装
1.
2.
①
②
一、设备的选型和设计 设备的选型和设计应满足生产规模及生并工艺的要求; 用于制剂生产的配料、混合、灭菌等主要设备和用于原 料药精制、干燥、包装的设备其容量应与生产批量相适 应。 洁净室(区)内的设备,应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便 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 设计和选用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结构简单,需要清洗和灭菌的零部件要不得易于拆装, 不便拆装的设备要设清洗口。设备表面应光洁,易清洁。 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设备内壁应光滑、平整、避免死角, 易清洗,耐腐蚀; 凡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设备内表层应采用不其反应,不释 出微粒及时不吸附物料的材料;
3.生产操作区内应只设置必要的工艺设备和设施。用 于生产、贮存的区域不得作为非本区域内工作人员的 通道。 4.人员和物料使用的电梯宜分开。电梯不宜设施在洁 净区内,必须设置时,电梯前设气闸室或采取确保洁 净区空气洁净度的其他措施。 5.在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净化效果,节 约能源,有空气洁净度要求的房间戽量做到以下要求: 1)空气洁净度相同的房间或区域相对集中; 2)空气洁净度高的房间面积合理布置; 3)不同空气洁净度房间之间相互联系应有防止污染措 施,如气闸室或传递窗(柜)等。
第四节
设备选型及安装
③ 设备的传动部件要密封良好,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 ④
⑤
3.
4.
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 洁净室(区)内使用的设备尖尽量密闭,并具有防尘、 防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无菌作业所需的设备,除符合以上要示外,还应满足 灭菌的需要。 对生产中发尘量大的设备如粉碎、过筛、混合、制粒、 干燥、压片、包衣等设备应附带防尘围帘和捕尘、吸 粉装置;以除尘后排入大气的尾气应符合国家有关规 定。 干燥设备进风口应有过滤装置,出风口有防止空气倒 流装置。
第一节 厂址和总图
二、药品生产工厂的总平面布置(即总图)应根据下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