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探讨

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探讨

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探讨
摘要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对于记者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一次有深度的采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于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谈了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采访前准备;资料;提问;了解
有一句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有计划有准备才能成功。

新闻采访也是如此。

作为一名记者,想要完成好的新闻报道,在采访前就应该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这次采访,采访应当重点报道哪些内容,通过这篇报道,可能会引起什么样的社会反响?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那么,作为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如何才能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呢?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我们先来谈谈对已知事件采访前的准备需要做哪些工作。

笔者认为:
第一,要做好对事实相关背景的了解。

这就可能需要记者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

这些资料大概可能是被采访单位制作的宣传稿,或是会议材料、工作总结等;还包括与被采访的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性的资料,其中可能含有专业介绍、行业背景等或其他相关报道的材料等。

以采访双辽市廉租房分配的报道为例,在进行新闻采访前,记者要做好这篇报道,就要提前了解到2013年双辽市分配廉租住房的相关政策,以及当年廉租房建设的相关情况。

同时再查找到其他地区分配廉租房的相关报道,对这些材料进行阅读、整理和分析,就能够在采访前对所要采访的新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对于确定新闻报道的主题将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在采访前对报道思想、报道主题应有明确的设定。

我们说采访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活动,一个经验丰富的记者,在采访之前对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都要作好细化的报道思想和报道主题的策划。

也就是在采访前就应该考虑好要采访什么,报道什么,怎样报道。

把握住了方向之后,对采访什么人、在何处采访、以及采用何种形式报道,都应事先有所考虑。

还是以双辽市廉租房分配的采访为例,记者之前了解了相关的资料,对廉租房分配的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采访前,就能够确定此篇报道的主题思想,突出“1元钱”住楼房这个主题,充分展现政府切实为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难题。

明确了这一主题,在现场采访时,该问什么,该看什么,该听什么,该记什么也就有了重点方向。

第三,对采访对象的了解。

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采访前对被采访者的情况也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包括年龄、籍贯、经历、性恪、爱好、兴趣、成就等,这些都可以在采访前记者从有关资料或熟悉他的人那里初步了解到。

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情况,采访起来,与被采访者的共同语言可能就越多,对方也更容易了解记者的意图,乐意与记者交谈、合作。

反之,如果记者对采访对象一无所知,在采访时可能就无法找准切入点,提问的问题对对方来说,可能就是很幼稚的。

就可能会使对方不高兴,不愿与回答你的问题,这就造成了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境况,
使得采访难以顺利进行。

对于这样的采访,如果下次再上门,也可能会被拒之门外。

笔者刚刚从事新闻采访工作时,常常是一有采访任务没有准备就直奔现场,这样在采访时就欠缺条理性,常常会弄得自己很被动。

其实,如果采访前没有准备工作或是准备工作不充分,这无论是对资深的老记者,还是对年轻的新记者,在采访时都会很被动。

特别是对专家、教授和科学工作者的人物专访,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专业各不相同,如果在采访前对采访对象所从事的工作、专业知识一无所知,采访进行起来可能难度就会加大,采访也不会有深度。

人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善其器”。

因而,在采访前,记者一定要熟悉采访对象的专业特长,这就要花一番苦功夫,可能是几天甚至是十几天,而且还要做详细的记录,才能有所了解,但只有这样肯下功夫,记者才能对采访对象有所了解,采访才能取得丰硕成果。

第四,提问的准备。

在新闻采访中,提问的准备相当重要。

因为新闻深度报道的水平有时往往取决于“采访”,而“采访”的水平往往取决于“提问”。

在报道中,记者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自己说得如何,而在于如何让别人“说”得精彩。

所以说“提问”是采访最先决、最重要的前提。

因而在采访前对“提问”做好充分的准备至关重要。

那么,记者在采访前要对提问做哪些准备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在采访前,我们的准备工作中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对所要采访的事件和所要采访的人物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剩下的就是在采访中如何提问,提出哪些问题来解决采访中所要了解的内容,要对被采访者如何采访,或者说要让被采访者通过同期声的方式说明哪些问题,这些都属于提问前所要做的准备工作。

具体地说就是要在采访前把要对被采访对象的“提问”写下来。

这也可以说是列出了你的采访提纲。

要注意提问的问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空泛,宜直接不宜绕弯,同时千万不要选择只能让对方回答“是”或者“不是”的提问。

总之,有“准备”和无“准备”采访结果完全不一样,临阵磨枪、仓促上阵有时候只能是打败仗。

第五,记录的准备。

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记录,包括摄像记录与笔记记录。

因此,在采访前笔记本、钢笔、摄像机及其他辅助设备都应准备好。

2 对未知事件采访前的准备
在新闻采访工作中,对未知事件的采访往往能够体现一名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

这样的采访在记者工作中是非常常见的,它可能是一个突发事件,也可能某一事件还处在发展阶段,结果无法预见,或对某一事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这种情况下,采访前的准备更显重要。

这些准备往往需要记者在平时注重积累。

在县级电视台中,记者的采访没有划分明确的领域,每一位记者的采访都可能涉及各个领域,这就要求记者努力成为一名“杂家”。

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农业、或是工业、政法以及社会其他各方面,都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要能够讲出子丑寅卯,这是一名记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因而,平时积累就显得更加重要。

我们说一个记者的文化知识素养,主要靠的就是平时持之以恒的长期积累。

要广泛读书,各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都要涉及,平时注意积累和收集、追踪新知识新信息,还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大事和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事物,丰富自己的知识。

只要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记者的知识积累就要无止境。

只有这样经常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才能够在采访中随时应变,做到“养兵千日,用
兵一时”,才能使记者在采访中应变自如,使采访顺利进行,使记者写出的报道更深刻,更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欧阳霞著.新闻采访与写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
[2]百度文库.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