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1995年,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 1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4年增长15.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 7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 5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 17.5%, 14.30r。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 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国有单位投资5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6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7。
物价涨幅逐月回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控制在14.3%,比上年回落9.3个百分点。
1995年,江苏省财政收入完成350.50亿元,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财税体制改革,积极参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一)继续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和制度。
1.抓好县、乡两级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落实到位。
各市县按照省政府《关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实施办法》的规定,确定了市与县、县与乡的财政体制。
至1995年底,全省县及县以上财政全部实行了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大多数乡镇也都完成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
2.认真执行税收政策和制度。
( 1)贯彻落实1995年新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抓紧做好贯彻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出了江苏省的贯彻实施意见(2)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重新审查认定,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被取消资格;认真核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期初存货已征税款,严格审批期初存货已征税款的抵扣;认真做好金银首饰改变纳税环节和供电发电环节电力产品税率调整后的税收征管工作。
( 3)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积极做好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交叉稽核和百万元版专用发票的使用审批及改版工作。
同时,加强税收科学研究,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征管改革和新税制下促产增收进行了重点理论研究,并召开了理论研讨会。
(二)有效地推进其他各项改革的实施1.完善部分国有企业的工效挂钩办法,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列人工效挂钩内容,并对原实行的计划增长工资办法进行了修改。
新的工效挂钩办法,有利于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有资产营运效益,抑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
2.研究、出台粮食部门实施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两条线运行方案,制定了分五年逐步消化粮食企业27.8亿元老挂帐的目标任务,省财政厅代表省政府分别与财政部和各市签订了责任状。
经过努力全省粮食经营两条线运行方案已经开始实施,1995年消化老挂帐的任务已经完成。
3.收回建设银行代行的基建财务管理财政职能,顺利地实现了工作交接,汇编了历年来的基建财务制度,制定了省级统筹基建财务管理办法,规范了全省基建拨款程序,各项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已开始正常运行。
另外,省财政厅会同省有关部门进行了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及国有土地有偿出让制度等项改革。
(三)积极参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
1.省财政厅、国有资产管理局起草的《江苏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江苏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确立和授权办法》及《江苏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等配套文件经省政府批转实施,规范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省财政厅配合有关部门对省级127家和各市150家企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参与了省级10大企业集团的组建、论证及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方案的审批工作。
2.省财政厅、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发出《关于我省股份制企业国家股权益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点加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组工作中的国有股权管理,特别是加强股份制改制中的国有资产管理,理顺试点企业的国有资产产权关系,探索国家作为出资者的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制度。
3批准部分股份制企业国家股分红方案;审查了南通机床、“常柴”配股方案;加强对股权转让的管理,支持“常柴”国家股配股股权转让、“小天鹅”国家股股权转让,吸引社会资金3.6亿元;配合有关部门完成6家上市企业选点及方案设计工作。
二、狠抓财政平衡,努力增收节支(一)制定奖惩措施,促进财政平衡。
抓好财政平衡是江苏各级财政部门1995年的一项中心工作。
针对全省财政赤字较大、赤字市县较多的情况,省财政厅报请省委、省政府同意,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财政平衡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从1995年开始,各市县财政必须做到当年收支平衡,并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消灭老赤字为了促进上述目标的实现,省财政厅出台了《财政平衡奖励办法》和《创亿元县财源建设周转金扶持办法》。
前者规定,完成年度消化老赤字任务的市县,由省给予一定数额的财力奖励;完不成消化老赤字任务的,省将扣减有关市县的财力,后者要求,受扶持的县(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二一是县级领导有强烈的发展经济、改变财政困难状况的愿望,把财源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保证三年内扭转财政赤字的局面;二是经济发展有清晰的思路,财源建设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已经开始实施,保证三年内财政收人超亿元。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1995年全省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并消化老赤字6.37亿元。
唯宁、阜宁、沐阳、东海和赣榆等一批财政困难县跨入了财政收人亿元县行列,全省已有55个县(市)成为财政收人亿元县(市)。
(二)加大财税征管力度,努力增加财税收人。
1.1995年,江苏省各项国税收人完成293.59亿元,其中,工商税收274.37亿元,在工商税收中,增值税、消费税23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7%,超额完成全年收人任务。
全省地方工商税收完成87.4亿元,比上年增长26.23,加上国有企业所得税和其他收人,全省共组织地税收人91.35亿元。
税收收人任务能够圆满完成的主要原因:( 1)各级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和支持税收征收工作。
省委书记、省长多次检查了解组织收人工作情况,明确指示各级税务部门要确保税收收人尤其是“两税”收人任务的完成;副省长亲自深人基层,与财税部门共同研究组织收入的措施,协调解决组织收入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各市党政领导也亲自出面协调资金调度,解决组织收人中的困难。
( 2)狠抓进度。
各级税务机关及早下达收入任务,建立收人目标责任制,辅之以奖惩激励措施,保证收人任务按时完成。
( 3)明确主攻方向,大小税种一起抓。
切实加强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大户和重点税源地区的征收管理,加强对个体税收、涉外税收和中央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力度。
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源严加控制,明确扣交义务人的法律责任,建立正常的扣缴制度。
把开展专项调查和清理“小金库”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共查补应缴个人所得税1.5亿元。
( 4)扶持生产,培植税源。
对税源大户采取一定的扶持措施,促使其上规模、上水平;对发展中的税源,精心培植,使其尽快成为现实税源;对后续税源及时发现,并给予重点扶持,增强收人后劲。
(5)依法治税,查处偷骗税。
全年共查处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百万元以上大案要案60起,共查补税款11.03亿元,比1994年上升154.63%02.组织征集“两金”(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和其他收人。
1995年,江苏财政部门共征集“两金”9 710.7万元;征集市场调节基金3 990万元,并及时拨付到位,平抑物价,保证市场供应;全年完成土地出让收人2 779万元。
(三)采取有效措施,从严控制支出。
1.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经费预算包干办法。
为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江苏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了“预算包干”或“总额包干”。
各地按照财力状况、单位性质以及收人情况,分别采取“零基预算法”、“综合定额法”、“比例增长法”等预算分配办法,合理地安排经费预算。
同时,根据社会公共需求原则,清理财政供给范围,合理调整支出结构,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如淮阴、扬州市对超编和临时借聘人员、民政供给对象、公费医疗享受单位和享受对象进行重点清理,压缩不合理开支,节约了财政支出。
2.加强对“人、车、会、电话”支出的管理。
各市在压缩这些公用经费方面,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连云港市继续采取节编经费财政预留、年终按实兑现节编奖的办法,控制人员经费支出;苏州市继续完善行政机关汽车定点维修办法,1995年年初对行政机关的汽车进行清理,不属财政拨款的大修经费由单位自理;无锡市对会议经费实行包干办法,将会议分成三类,分别确定包干标准,明确由财政负担的会议的范围和种类,鼓励参加会议的当地代表不住会,发给这些代表一定的补助费,年终各部门需要召开的各类表彰会,由市政府统一召开,会议经费由分管财贸的市长一支笔审批。
全省各地已基本实行了党政机关领导住宅电话包干使用的管理办法。
无锡市实行“定额包干”办法后,一年节省电话费100万元。
3.加强公费医疗经费开支管理。
各地继续推行和完善以医疗单位为主,公费医疗享受单位、享受个人经费挂钩的管理办法,使公费医疗经费增长较快的势头得到一定控制。
镇江市作为全国医疗试点城市之一,经过艰苦努力,初步建立了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制度改革取得显著的效果。
1995年,全市职工实际发生医疗卫生费用1.68亿元(含个人自付1 216万元),比1994年下降15.28%,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实际发生医疗费用6 483万元,比1994年下降14.97%;全市人均医疗费370元,r匕1994年下降15.28%,其中离休人员医疗费用下降9.5,退休人员医疗费用下降11.8%0三、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在筹措资金、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江苏省财政部门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讲究资金使用的实效。
(一)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优先增加农业投人。
全省财政预算内安排的支农资金支出20.02亿元,比1994年增长26.3,其中省级安排支农支出和农林水利事业费4.6亿元,比1994年增长52.8。
在资金使用上突出了重点,如增加水利投人6 900万元,保证了泰州引江河等重点工程的顺利开工;安排滩涂开发资金2 700万元,支持“百万亩滩涂开发工程”的启动;拨出抗旱经费8 500万元,支持淮北地区和镇扬丘陵山区农业抗旱夺丰收,确保全省粮棉生产的稳定增长。
全年征收防洪保安资金5.3亿元,保证了治淮河治太湖等水利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
同时,加快世界银行贷款灌溉农业项目的实施步伐,全年累计向世行提款8 505万美元。
为保证各项支农措施的落实,省财政厅1995年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中央和省农业投人政策的执法大检查;对耕地占用税、防洪保安资金的征管情况也进行了专项检查。
(二)扶持企业发展,促进扭亏增盈。
为了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努力提高经济效益,1995年,江苏各级财政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省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两次补充工交周转金1 800万元,增加科技发展基金2 000万元,有力地支待了全省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