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分类以及药物治疗
用,连续使用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的药
◆ 麻
物称为麻醉性镇痛药(narcotics,narcotic
醉 性
analgesics)。
镇
痛
药
• 定义 • 分类 • 共同特点
按其与阿片受体作用的关系分为:阿
片受体激动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和
◆ 阿片受体拮抗药。
麻 醉
人们克隆出三种典型的阿片类受体μ、
性 δ和κ,并确定了其核苷酸序列。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
1. 有效缓解疼痛 2. 尽可能 4. 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同时尽可能降低治疗成本
疼痛的药物治疗原则
• 选择给药途径: 无创给药 为首选。 • 制定适当的给药间期: • 调整药物剂量: 根据病人的疼痛强度随时
调整。 • 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 辅助治疗: 加强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用
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很多,在 现代疼痛学领域中,常用的疼痛治疗 药物有:麻醉性镇痛药、解热镇痛抗 炎药、局部麻醉药、神经破坏药、糖 皮质激素以及一些其它药物。
• 麻醉性镇痛药 • 局部麻醉药 • 糖皮质激素 • 解热镇痛抗炎药 • 神经破坏药 • 其它药物
• 定义 • 分类 • 共同特点
通过激动阿片受体产生强烈的镇痛作
量。
WHO:镇痛三阶梯治疗
• 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直倡导对患者使用 “三步走”的阶梯式镇痛方案。
• “三步走”指的是: • 第一步,对轻度疼痛使用非阿片类镇痛
剂; • 第二步,对中度疼痛使用弱效的阿片药
物,可考虑加用非阿片镇痛剂; • 第三步,对重度疼痛使用强效阿片,或
合用非阿片镇痛剂。
疼痛治疗的常用药物
疼痛的影响因素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个体对于疼痛的 感受和耐受力存在有很大的差异,同样 性质、同样程度的疼痛不同的个体可以 引起不同的反应。个体对疼痛的耐受力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年龄、个 性特征、个人经验、社会文化背景、注 意力、情绪、疲乏、支持系统及医源性 因素等。
疼痛的分级
• 世界卫生组织(WH0)将疼痛程度划分为 :
◆ 麻 醉 性 镇 痛 药
婴儿、孕产妇、哺乳 妇、严重肝功能不全者, 以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 内高压、颅脑损伤患者禁 用吗啡。
• 吗啡 • 哌替啶 • 芬太尼 • 二氢埃托啡
◆ 麻 醉 性 镇 痛 药
哌替啶,又名度冷丁, 是人工合成的苯基哌啶类 阿片样镇痛剂。作用机制 与吗啡相同,其镇痛作用 相当于吗啡的1/10。哌替 啶肌肉注射给药10min起 效,作用时间为2~4h。
• 吗啡 • 哌替啶 • 芬太尼 • 二氢埃托啡
◆ 麻 醉 性 镇 痛 药
哌替啶主要用于急性剧 烈性疼痛、术后镇痛和癌性 止痛。在急性剧烈性疼痛的 治疗上,比吗啡常用,而用 于术后和癌性镇痛上,其镇 痛效果不如吗啡,故较少使 用。成人每次50~l00mg。 肌注或静脉注射常用于治疗 急性剧烈性疼痛。哌替啶也 可以通过椎管内给药治疗术 后疼痛和癌痛。
吗啡的剂型最多,除普 通的片剂、胶囊和针剂外, 还有控缓释片、高浓度口服 液、栓剂等。吗啡的给药途 径也最多,可经皮、口腔、 鼻、胃肠道、直肠、静脉、
肌肉和椎管内给药。
• 吗啡 • 哌替啶 • 芬太尼 • 二氢埃托啡
◆ 麻 醉 性 镇 痛 药
吗啡主要用于急性剧 烈性疼痛、术后镇痛和癌性 止痛,成人每次5~l0mg。 肌注或静脉注射用于急性剧 烈性疼痛。用于术后和癌性 镇痛时,常通过硬膜外腔或 静脉给药,可单次给药或使 用镇痛泵持续给药。此外, 吗啡还有明显的镇静和镇咳 作用。
疼痛的分类
• 疼痛的分类方法很多,为了研究疼痛,临 床上从不同的角度将疼痛进行分类,但各 种分类并没有明显界限,往往相互交错。
• 按疼痛的组织来源、发生原因和性质可分 为末梢性疼痛(浅表痛、深部痛、牵涉 痛)、中枢性疼痛和精神性疼痛;按疼痛 的性质可分为钝痛、锐痛;按疼痛的程度 分为微痛、轻痛、甚痛和剧痛;按疼痛的 持续时间以及损伤组织的可能愈合时间可 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等。
镇
痛
药
• 定义 • 分类 • 共同特点
①具有镇痛效力;②具有耐受、依赖、成瘾
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在疼痛治疗中,麻醉性镇痛药主要适用于严
◆
麻 重创伤、急性心肌梗死等引起的急性疼痛,并及
醉 性
手术后疼痛和癌性疼痛。
镇
痛
药
• 吗啡 • 哌替啶 • 芬太尼 • 二氢埃托啡
◆ 麻 醉 性 镇 痛 药
吗啡通过激动体内阿片 受体而产生强烈的镇痛作用, 肌注后15~30min起效,45~ 90min产生最大效应,镇痛作 用时间为4~6h。
疼痛的分类以及药 物治疗
疼痛的定义
•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 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 潜在的损伤所引起的不愉 快感觉和情感体验”。
• 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 疼痛定义为:一种令人不 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 受,伴随有现存的或潜在 的组织损伤。
• 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 脉搏、呼吸、血压的四大 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 体征,日益受到国际社会 的重视。
镇痛药物及其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 吗啡 • 哌替啶 • 芬太尼 • 二氢埃托啡
◆ 麻 醉 性 镇 痛 药
哌替啶的不良反应与 吗啡基本相似,但程度轻于 吗啡,常见头昏、头痛、恶 心、呕吐、呼吸抑制和成瘾 性。哌替啶对平滑肌的激动 作用弱于吗啡,故很少引起 便秘和尿潴留。纳洛酮亦可 拮抗哌替啶的严重副作用。
• O 度:不痛; • Ⅰ度: 轻度痛,为间歇痛,可不用药; • Ⅱ度: 中度痛, 为持续痛,影响休息,
需用止痛药; • Ⅲ度: 重度痛, 为持续痛,不用药不能
缓解疼痛; • Ⅳ度: 严重痛,为持续剧痛伴血压、脉
搏等变化。
疼痛的评估
疼痛强度评估:可通过画有不同面部表 情的图画来评估:无痛、轻微痛、轻度 痛、中度痛、重度痛、剧痛。
• 吗啡 • 哌替啶 • 芬太尼 • 二氢埃托啡
◆ 麻 醉 性 镇 痛 药
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 、呼吸抑制、嗜睡、眩晕、 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 以及成瘾性和耐受性等。
可合用可乐定、氯胺酮 等,以减少吗啡副作用和用 量,提高镇痛效果。如果发 生急性中毒或严重呼吸抑制 ,可用纳洛酮,呼吸支持。
• 吗啡 • 哌替啶 • 芬太尼 • 二氢埃托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