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课外活动

中学生课外活动

“中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况调查
2010.9~2010.10
前言
通过社会调查,研究中学生对课外活动的看法,通过实践掌握技能也是为我们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我们通过对学生及从事教育工作者进行调查,希望可以了解到教师及中学生对课外活动的思考。

一选择原因
有调查显示92%的高中生每天早上5时30分-6时30分左右起床,78%的学生晚上11时30分后才睡觉,44%的高中生、57.5%的初中生中午在做作业,周末也成了课堂教学的延续,学校的课外活动少之又少,因而中学生普遍觉得学习太累、太痛苦。

从学生起床、睡觉时间,作息时间,中午休息时间,以及双休日课外活动时间,均反映出众多学生每天都要承受很大的学习压力。

二任务分配
指导老师:吕诗明
组长:莫海疆
组员:谢新年
梁猷
陈克赢
何承文
薛海峰
张水燕
曾造邦
1莫海疆: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编写调查报告2谢新年: 负责多媒体一切事宜
3 梁猷: 整理所有材料
4 薛海峰: 记录整个活动过程
5 曾造邦: 负责活动有关采访
6 张水燕: 将材料整理编辑
7 何承文: 统计活动有关数据
8 陈克赢: 整理所有材料
三课题研究步骤
1 收集各方面的资料
2 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性对材料进行整理,以确定课题的名称和内容。

3 组员开会以确定各组员的分工情况,制定问卷调查表并在各年级发放。

4 进行采访工作,了解从事教育事业者对“中学生课外活动”的看法和见解。

5 对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和采访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再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最后对课题做出总结
6 与老师进行论文的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构思论文。

7 全体总结,得出结论,着手编辑论文。

8 各组员自主完成心得体会。

四调查问卷设计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参加课外活动的?*
A.小学
B.初中
C. 高中
2.你每次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 *
A. 不到半个小时
B.半小时至一个小时
C.一个小时至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以上
3.你每周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 *
A. 一天至两天
B.三天四至五天
C.六至七天
4.你参加课外活动的运动项目有? * [多选题]
A. 篮球
B.跑步
C.乒乓球
D. 羽毛球
5.你们学校的运动设施? *
A. 好
B.可以
C.一般
D.不好
6.你们学校对你们的课外活动的要求? *
A. 严格
B.一般
C.不管
7.学校是否经常举行一些比赛:如篮球,排球赛...... *
A.经常
B. 不经常
C.从没
8.你是否参加一些比赛? *
A. 经常
B.偶尔
C.从没
9.参加课外活动后心情会*
A. 放松
B.稍微好一点
C.更差
D.没影响
10.你们学校平时参加课外活动的人多不多? *
A. 多
B.不多
C.一般
11.你一般参加课外活动是*
A. 单独
B.群体
C.偶尔单独
D.偶尔群体
12.你平常是否关注课外生活或时事?*
A.经常
B.偶尔
C.不关心
13.对于学校的课外活动安排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135791113
结果分析
有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很早就参加课外活动。

但活动时间都不太长且频率低。

然后,同学们参加的大多是集体活动,也都意识到了集体活动的意义。

也很认可课外活动的作用。

但学校在这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

重视程度稍显不足,且设施大都满足不了学生需求。

五采访
问:对于中学生“作业多”,“课外活动少”的现象是否反映应试教育的弊端。

吕老师:事实上也反映出应试教育的弊端。

升学压力让课外活动“缩水”,健康的身体是学生成才的物质基础,可是应试教育下强大的学习压力,不仅把学生的大脑和手脚都束缚起来了,也把我们老师、学校弄得无可奈何。

虽然都想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迫于保证教学任务而希望多争取点时间,那些关于课外活动的想法被错误地认为“可有可无”。

问:作为教育工作者,您是否也有抱怨过时间的紧迫而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吕老师:有9成的高中学生是11点半以后才上床睡觉,更有甚者到12点后才睡觉。

可想而知,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刻苦的学习,但是这又严重影响学生的睡眠质量,大多数的学生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欠佳,有部分的学生犯困,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问:对当今的这种现象,您有什么建议。

吕老师:教育系统内部要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成长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加大教师参与组织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奖励权重。

建立专项的体育活动督导制,用以保证课外活动健康发展。

学校每周要开展二至三次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有一小时锻炼时间。

六中学生课外活动内容摘要
一.中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少存在主要问题
(一)升学的压力让学生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发在学习文化科目上。

所以对于课外活动,学生们不敢奢望,以免影响自己的成绩。

(二)是活动形式单调和乏味。

学校开展团的活动沿用过去的一套做法比较多,活动形式呆板,缺少创造性和时代气息,不很受中学生的喜爱,使团的活动吸引力不强
(三)是活动内容上空洞和抽象。

中学生渴望成才的愿望十分强烈,迫切需要团组织帮助他们在努力学习、完善智能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这就要求团组织发挥“建功育人”职能,把各项工作都落实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素质发展的
环节上来。

然而在现实中,学校团的活动“理想化”、“成人化”的倾向较为突出,导致团的思想教育活动对中学生缺乏内驱力和感染力,团组织的凝聚力不强。

七讨论
中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在人的各种活动中,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人对有兴趣的活动就进行得顺利,甚至废寝忘食,不辞辛劳,而且往往成效显著.学生对科学很感兴趣,而且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并在观察中提出问题,但如果得不到鼓励和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观察的兴趣,陷入视而不见的境地.对学生观察兴趣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还可以介绍一些科学家,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规律的故事,激活学生的兴趣.通过有计划地布置观察作业,引导学生注意身边事物的变化,让其有所发现,从而心理有满足感,保持学生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在课外观察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课外观察的特点之一就是观察面很宽,能够创造许多发现问题的机会,应当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即使有些问题学生还不能深刻的理解,也应当给以鼓励,激励他们在观察中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的能力会迅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毅力.
课外观察不受时间的限制,一次观察的时间可长可短,通过多次持久地观察,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毅力是有益的.从持久观察的记录中分析月相变化的周期约是多少天与公历还是农历有联系月相的轮廓是怎样的再如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外实验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毅力和科学态度.
(4) 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学生的日常经验比较缺乏,在观察中的估计能力更是有限,这主要是因为独生子女的生活优越,不关心吃穿住行.因此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就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课外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
八.改善中学生课外活动的措施与方法
提高对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课外活动是学生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展智能、增长才干、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家长和学生都必须充分认识课外活动在学校工作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这是开展好中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
一些中学必须克服开展课外活动而活动,要注意与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及强调物质条件差和缺少经费而不积极主动开展课外活动等倾向。

另外要引导学生不单止凭兴趣爱好参加课外活动,在参加课外活动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全面发展。

加强中学生课外活动组织力度,推进素质教育。

现在,我们正努力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学校应为此为契机,采取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中学团队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多组织各类比赛、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成立各类兴趣小组。

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调动他们的激情,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团体意识。

也可以通过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利用双休日,组织中学生走进社区,开展“植树绿化”、“学雷锋”、“敬老院爱心”、“清洁城市”等志愿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和社交能力。

学校也可以利用中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对他们加强指导和管理,引导他们正确运用网络,健康上网。

教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了解课外知识,拓宽视野,组织学校电脑专职人员教导学生编程、制作,开发他们设计和动手能力。

为贯彻实行素质教育,当前,中学应
该讲究方法,拓宽渠道,加大组织力度,把课外活动开展得更广泛、更活跃,使中学生劳逸结合,健康茁壮成长
指导教师点评:这是同学们对自己身边的是的调查,让人看了十分的感动,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当今的教育体制。

同学的的组织能力还有文笔的程度都让人佩服。

这次活动中他们上网收集了不少的资料,设计的问卷虽然简明但却切中要害。

语言流畅,后生可畏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