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辅导:黑龙江省基本概况

最新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辅导:黑龙江省基本概况

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辅导:黑龙江省基本概况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的省份。

因境内的河流黑龙江而得名,简称“黑”。

省会驻地哈尔滨市。

哈尔滨有代表世界多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近百处,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称。

【地理环境】黑龙江省的北部和东部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与俄罗斯为界,北至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东至抚远县东北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处,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远东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西部与南部分别与内蒙古和吉林省相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

黑龙江省地形的自然特点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

主要由逶迤起伏的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

整个地形特征可以概括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

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58%,海拔多为300—1000米。

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主要由张广才岭、完达山、老爷岭等山区构成。

兴安山地与东部山地的山前为台地,台地海拔高度为200一350米,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4%;平原海拔高度为50~200米,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8%。

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四大水系;主要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五大连池等。

山地、平原、河流、湖泊交叉分布,是黑龙江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面积的平原——东北平原的一部分。

省内点是位于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海拔1690米的大秃顶子山。

【气候特征】黑龙江省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省从南向北,依温度指标可分为中温带和寒温带;从东向西,依干燥度指标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全省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低温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易涝早霜,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短,气候地域性差异大。

全省年平均气温为一5℃~5℃,由南向北降低,大致以嫩江、伊春一线为0℃等值线。

无霜期全省平均介于100—150天,南部和东部为140一150天。

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

由于冬季低温,江河湖所形成的结冰厚度一般为0.8—1.5米,因此,冬季江河湖冰面上行人、车马来往犹如坦途,载重汽车也通行无阻。

漠河曾出现过-52.3aC的极端低温记录(1969年2月3日)。

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

黑龙江省大气降水主要来源是夏季东南季风所带来的暖湿空气。

全省年降水量多介于400~650毫米,中部山区多,东部次之,西、北部少。

全省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各月,雨量丰沛,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

冬季在中高纬度大陆气团控制下,空气干燥,降水稀少,而且全为降雪,占全年降水量的4%。

特别是1月降水最少,而7月最多,秋雨多于春雨。

黑龙江省太阳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全省年日照时数为2400-2800小时,其中生长季日照时数占总时数的44%~48%,西多东少。

平原地区一般光热条件较好,但水分条件差。

如松嫩平原西部,光热成为全省最充足的地区,但这里树木较少,降水量较少,故旱情较为频繁。

山区则热量条件不足,低温、冷寒,影响农业发展。

漠河县是我国最北部的边陲县城,每年夏至时,白天长达21小时,是我国白天最长的地方。

【行政区划】截至年,黑龙江省下辖13个地级市行政辖区(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分别是哈尔滨、齐齐啥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双鸭山、鹤岗、绥化、七台河、伊春、黑河和大兴安岭地区。

65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43个县、1个自治县(合计12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其中,副省级城市一座:哈尔滨;区域性中心综合型城市4座: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

【历史沿革】在黑龙江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恬动,据史学家考证,最早期的人类活动出现在17.5万年前,1996年在阿城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骨制工具揭示了黑龙江省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之后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活动更加频繁。

考古工作者在许多地方相继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哈尔滨人”遗址。

“哈尔滨人”遗址位于哈尔滨市西南郊阎家岗机场附近,1982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丰富的第四纪动物群化石,出土猛犸、披毛犀、东北野牛、鹿、野猪、羚羊等化石干余件,同时还伴随出土一块人类头骨化石和石片、石杵、砍砸器等打制石器。

据专家鉴定,出土的动物化石和人类头骨化石的年代距今约23万年,出土的人类头骨化石被定名为“哈尔滨人”。

“哈尔滨人”的体质特征已和现代人大体一致,已经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早期阶段,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哈尔滨人”之后,又过了l万多年,黑龙江地区的古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主要带有浓厚的渔猎和狩猎文化特色,包括分布在东部地区的新开流文化、西部地区的昂昂溪文化,掌握了原始的锄耕农业并开始定居生活的东南部地区的莺歌岭下层文化等。

商周时期黑龙江地区的古代先民由西向东,形成了东胡、秽貊、肃慎三大族系,并分别由原始社会末期向文明时代过渡。

战国以后,属于秽貊族系的夫余人在黑龙江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政权。

先后隶属汉朝、晋朝,494年归降高丽国,夫余至此亡国。

秦以后,在黑龙江地区生息活动的先后有挹娄人、夫余人、鲜卑人、勿吉人和靺鞨人等。

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渤海国,最盛时辖5京15府62州,地跨今黑龙江东部和南部。

定都上京(今宁安)。

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定都会宁府(今阿城),直至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

元设开元路、水达达路,隶属辽阳行省。

明设奴儿干都司。

清设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管辖黑龙江地区。

1858年和1860年,沙俄通过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强行割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使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行政区域大为缩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地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设松江、黑龙江两省。

1954年8月,松江省建制撤销与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省会由齐齐哈尔市迁往哈尔滨市。

在历,黑龙江省第一个省会是黑河市(黑龙江城、瑷珲城),第二个省会是嫩江(墨尔根),第三个省会是齐齐哈尔,第四个省会是哈尔滨。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在黑龙江彪炳史册的抗联英雄有杨靖字、赵尚志、赵一曼;“八女投江”英雄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风善、王惠民、安顺福8烈士;李兆麟、周保中等。

【人口民旗】年年末全省常住总人口为3812万人,人口密度(含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为81人/平方千米。

全年出生人口22.87万人,出生率为6.0‰;死亡人口25.16万人,死亡率为6.6‰;自然增长率为一0.6‰。

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2241.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8.8%;乡村人口为1570,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1.2%。

常住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42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1%;15—64岁的人口为2973.4万人,占总人口的78.0%;65岁及以上人口为415.5入,占总入口的10.9%。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边疆省份。

截至年,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26%。

其中世居黑龙江省的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10个少数民族。

10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人,达斡尔旗人口4.3万人,其余5个民族人口不足万人。

赫哲族有3910人,是黑龙江省独有民族。

鄂伦春族3871人。

【宗教信仰】黑龙江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

主要的宗教形式有三种:萨满教,是通古斯语系的所有少数民族都信仰的原始宗教;从中原及周围地区传人的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19世纪末传人的以东正教为主的西方宗教。

这些宗教形式先后在白山黑水之间,在不同的民族之中和不同的区域范围内广泛存在,并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在通古斯语言中,巫师称作“萨满”,萨满教由此而来。

萨满教没有成文的经典,没有宗教组织者或创始人,没有庙宇,没有统一的宗教礼仪。

巫师的职位通常是口头承认的。

但它仍在民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佛教传人黑龙江地区始于唐代渤海国时期。

同时,来自西藏的佛教(喇嘛教)开始在黑龙江地区西部传播。

清初在肇源县建立的衍福寺如今仅幸存的东西白塔是黑龙江地区喇嘛教的建筑。

华严寺坐落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始建于1922年,是哈尔滨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尼僧寺院。

极乐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并称为“北方四大佛教丛林”。

道教唐代传人黑龙江地区,兴盛于金朝,在清代至民国时期流传较广,其后渐衰,今略有复兴。

目前,黑龙江地区的道教庙宇有阿城松峰山海云观、虎林市虎头镇关帝庙和牡丹江天仙庙等。

伊斯兰教传人黑龙江地区是随着信仰伊斯兰教民族人口迁徙而来。

历史考证说明,回族从清朝初年开始大批迁徙到黑龙江地区的齐齐哈尔、呼兰、阿城等城镇和农村。

黑龙江地区最早、的伊斯兰教寺院是齐齐哈尔的卜奎清真寺。

东正教清初传人黑龙江地区,与沙俄侵华密切相关。

1898年以后,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东正教开始大规模进入黑龙江地区,并成为外来宗教的主导势力。

1898年建于哈尔滨香坊区香政街的圣·尼古拉教堂是黑龙江地区出现的第一座东正教教堂,哈尔滨市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曾是远东地区的东正教教堂。

【交通状况】黑龙江省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并以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为主要枢纽。

主要铁路有京哈铁路、滨绥铁路、滨洲铁路、滨北一北黑铁路、平齐铁路、哈佳铁路、富西铁路、牡佳铁路等。

哈大高速铁路是中国严寒地区设计建设标准的一条高速铁路,北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抵滨海城市大连,线路纵贯东北三省,途经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个副省级城市。

哈齐高速铁路,简称哈齐高铁,又名哈齐客运专线,是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至齐齐哈尔市之间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也是黑龙江省第一条省内城际间客运专线。

哈齐高速铁路起自哈尔滨市,止于齐齐哈尔市,途经哈尔滨、绥化、大庆和齐齐哈尔等4个地级市,线路全长为282千米。

黑龙江省拥有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齐齐哈尔三家子机场、牡丹江海浪机场、佳木斯东郊机场、大庆萨尔图机场、伊春林都机场等。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黑龙江省的枢纽机场,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东南亚至北美航线的经停点,是中国东北地区最繁忙的三大国际航空港之一,也是全国通航俄罗斯航线最多的机场。

据统计,截至年年底,共有37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投入运营,开通国内、国际航线142条,其中国内航线120条,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航线22条,通航城市86个。

航线网络覆盖全国主要省会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及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

公路交通在黑龙江省占有很大比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