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解剖及输液工具的选择
21
22
主动静脉治疗
*主动完成护理评估程序
*病人入院或接诊后24—48小时内获得评估 *放置、使用适宜的输液器材 *进行病人教育(在适当的情况下) *治疗不会中断
23
主动静脉治疗工作模式
病人使用最初选定的通道 器材完成全部静脉治疗且 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使用最适合病人需 要的血管通道器材
对多因素评估
端静脉。
32
血管的选择—手背静脉
可作为首选静脉进行穿刺。 应考虑穿刺点的位置和导管长度,使导管尖端尽量
避开腕关节。 导管尖端如果接近腕关节应使用托手板(由于血管
较细及腕部的活动,易引起渗漏及静脉炎) 年纪较大的病人,因皮肤的松弛和疏松的皮下组织
不利于导管的固定。 建议使用规格:22G-24G
37
静脉输液护理的目标
成功穿刺
血管保护 安全留置
38
39
右无名静脉 直径 19mm
上腔静脉 直径 20mm
长度 38cm 长度 24cm 长度 13cm 长度 6cm 长度 6cm 长度 2.5cm 长度 7cm
18
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
手背及前臂静 < 95 ml/分
肘部及上臂静脉100 – 300 ml/分
锁骨下静脉 1 - 1.5 L/分
上腔静脉
IV输液相关因素 渗出/坏死发生的部位,尤其与年龄相关 较厚的皮下组织可导致较难穿刺到血管 一旦感染,扩散快、出现蜂窝组织状,尤其是皮下组织较松 驰的状况下
8
静脉壁解剖结构
外膜层 中膜层 内膜层 静脉瓣
9
静脉解剖
外膜
静脉壁最外的一层 弹性纤维及疏松组织 支持和保护作用 包含血管,提供静脉自
6
皮肤解剖 – 真皮
真皮 表皮下较厚的一层 占皮肤的90%体积 IV输液相关因素 高度敏感性 神经末梢、毛细血管、毛囊及腺体 大量的网状分布的神经末梢 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厚
7
皮肤解剖 – 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 第三层 个体差异大 组织疏松、能吸收大量水份 弹性组织、血管、淋巴管、毛囊、神经末梢、脂肪 贮存热量
12
静脉解剖
中膜-IV相关因素
维持静脉壁的张力
有收缩与舒张的功能
外界温度的变化、激动、物理
刺激(如输注冷液体)会导致痉挛
热敷 可使静脉舒张、增加血流
流速
止血带结扎过长:静脉过度膨
胀,静脉挛缩
穿刺时感觉疼痛
进针后降低角度再进针
13
静脉解剖
内膜
平滑的单层弹性内皮细胞组成
光滑的表面,允许血液细胞顺利通过 分泌肝素及前列腺素样物质,抗凝作用 内皮细胞层损伤或异物的入侵,将产生
3
4
皮肤解剖 – 结构、作用
每个成人皮肤的面积很大。占体重15%。 层次: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皮肤作用: 第一道防线(屏障) 调节体温 减少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保证内环境 感觉部位(触摸、压力、温度、疼痛)
5
皮肤解剖 – 表皮
表皮 最外层 平均厚度1/10Inch 最厚的部位:如手掌、脚 最薄的部位:眼皮 每28天更新一次 IV输液相关因素: 穿刺前消毒的部位 皮肤碎屑及细菌可能在实施穿刺时进入体内
身营养
10
静脉解剖
外膜-IV 相关因素
穿透这一层时有突破感“POP” 对静脉的损伤
脆性大,失去弹性(老龄)的静 脉会影响穿刺成功率
外膜硬化时表现为穿刺时静脉 滚动,穿刺困难
穿刺时穿刺针角度过低,会划 伤外膜
11
静脉解剖
中膜
静脉的中层、较厚,静 脉的主要组成部分
致密的组织,弹性纤维, 平滑肌,神经
静脉解剖及输液工具 合理选择
1
随着医学护理学的发展,从单纯的 疾病护理发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 体护理,从单纯的输液工具--头 皮针,发展到面对静脉留置针、 CVC、PICC、静脉输液港等各种输 液工具的选择。
2
目前各种输液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 度在临床上得到普及和应用.掌握各 种输液工具的应用、掌握更多的新技 术,才能使我们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 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病人 痛苦,提高护理水平。
27
➢ 主要有肘部静脉
贵要静脉-----首选 肘正中-----次选 头静脉-----第三选择
头静脉
贵要 静脉
贵要静脉
肘正中 静脉
28
输液治疗的静脉
外周静脉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头皮静脉
中心静脉
锁骨下静脉 颈静脉
29
输液治疗的静脉
头皮静脉
多用于小儿
下肢静脉
成人应避免下肢静脉穿刺,有增 加静脉炎和栓塞的危险
30
输液治疗的静脉
上肢静脉
指端静脉 手背静脉 前臂头静脉 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31
血管的选择--指端静脉
在其它静脉无法穿刺的情况下,可选用此部 位静脉。仅适用于短期治疗。
由于此部位静脉容易渗漏,故仅可输入等渗 性无刺激性药液。
导管应被恰当支撑和固定(指托、手托)。 如果手背静脉近期被穿刺过,应放弃使用指
头颈部静脉没有静脉瓣
16
静脉解剖
静脉瓣-IV相关因素
置管时避免损伤静脉瓣----增加 血栓形成的危险
静脉导管尖端位于静脉瓣处可降 低输液速率,对抽血不利。
17
静脉的粗细
头静脉
直径 6mm
贵要静脉 直径 8mm
腋静脉
直径 16mm
锁骨下静脉 直径 19mm
左无名静脉 直径 19mm
35
血管的选择—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与贵要静脉的交通支 一般用于临时或短期输液 多用于静脉取血 用于置入PICC 手臂的移动易导致液体渗出,而在渗出早期
不易察觉 建议使用规格:18-24G
36
血管的选择—前臂正中静脉
一般可见但不易触摸 在腕内侧由于靠近神经,故穿刺非常疼痛 这一部位不做穿刺首选静脉(储备穿刺点) 位于前臂内侧较平坦的部位故容易固定 建议使用规格:22-24G
接诊病人
24
静脉输液工具的进步
头皮针
3—5 天
套管留置针
14—30天
中心静脉导管CVC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皮下埋藏式导管PORT
25
穿刺工具的评估与选择
26
合理选用输液工具
需考虑的三大因素 患者因素
病人偏好、治疗费用、血管情况等
治疗因素
治疗时间、用药方式、药物因素等
器材因素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短期、中期、长期导管 单腔、多腔
炎性反应。
14
静脉解剖
内膜-IV相关因素 内膜的损伤,可以是化学 性、机械性、细菌性 血小板聚集 导致静脉炎,血栓形成 内膜增厚及疤痕会造成穿 刺失败 内膜增厚使回流量不足, 并减慢输液速度
15
静脉解剖
静脉瓣
由静脉内膜的内皮细胞形 成的半月形结构
成对出现,表现是静脉走 行处的一个隆起,也可发 生在静脉分岔处
2 - 2.5 L/分
19
被动静脉治疗
*完成任务性质的 *病人从使用外周通道器材,即传统的套管针
(甚至钢针)开始静脉治疗 *对通道器材的选用是习惯性的,没有经过良
好的评估
20
被动静脉治疗的结果
*由于药物持续性引发严重并发症 *可能丧失外周静脉穿刺机会 *治疗可能中断 *给药有可能被延误 *需要重复穿刺 *需要再用中心静脉输液器材完成后续治疗 *中心静脉穿刺变得更费时、费力
33
血管的选择—前臂头静脉
此部位为最佳静脉输液通路。 此处的大静脉可稀释高渗和刺激性药液。 输液速度快。 前臂骨骼如同天然夹板。 穿刺时静脉易滚动。 建议使用规格:18-24G
34
血管的选择—贵要静脉
多用于静脉取血 用于置入PICC 由于血管的位置可使静脉穿刺和固定较为困难 只用做静脉输液治疗的储备穿刺点 建议使用规格:18-2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