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中国古代彩陶艺术

8.中国古代彩陶艺术


东方风格
黑绘风格
红绘风格
古希腊时期黑绘风格代表作,描绘的是荷马 史诗中提到的两个英雄-阿喀琉斯和埃阿斯 在出征特洛伊的途中遇到了风暴,在帐篷里 玩骰(tou)子的情节。两位英雄盔甲不解, 长矛依肩而立却在兴致勃勃的玩耍,洋溢着 浓厚的生活情趣。但是绘画形式没有完全摆 脱埃及艺术的影响。
阿喀琉斯与埃阿斯对弈
分辨:根据下面瓶瓶罐罐的材质,说说它们是什么器皿?
你知道它们 谁是最早出 生的老大哥 吗?
中国古代彩陶艺术
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两大源头和三大体系。
两大源头:一是中国,二是西亚。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世 界各地大多数新石器(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5000/2000年 不等)遗址都有陶瓷出土。
彩陶产生在没有阶级压迫的原始社会,宗教意识也没采取和人尖锐对 立形式,所以彩陶艺术热烈、明朗,有童真的稚气。彩陶在很大程度 上奠定了中国艺术的审美基础。
各 种 纹 样 的 彩 陶
各 种 造 型 的 彩 陶
制陶的悠久历史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 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中国古代新石器时期彩陶最具代表的分类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在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
而得名。人面与魚形的组合是它的代表性纹饰。 常见的器形有平底钵,直口尖底瓶、卷沿浅腹圈 底(或小平底)盆。
龙山蛋壳黑陶杯 ——0.2毫米的精致
“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的制作”这是 世界考古学界对龙山时代黑陶杯的赞誉。 “黑陶”怎么出现的黑色的呢?
独特的封窑渗碳技术,将碳分子在高温状 态下渗透到胎体的微孔里,经过砑光的胎 体表面,黑色呈现。这种神秘的黑色金属 光泽,带着直观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龙山蛋壳黑陶杯
评价
鱼纹是彩陶装饰常见的题材,是远古先民对渔猎 生活的感受。
拓展
半坡彩陶距今有七千年的历史,表现了当时人类 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
彩陶艺术历史价值
许多古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类型众多,造型、纹 饰丰富多彩,突出体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成 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约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西亚各地先后进入了有陶新 石器或发达的新石器时期。最早的陶器可称为土器,火候极 地;稍后有厚胎素面灰褐陶,最后进入彩陶。
西亚
一东方风格:受埃及及两河流域影响兽首人身像和植物纹样 二黑绘风格: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本身的赭色,犹
如剪影。 三红绘风格:背景涂黑,主体赭色。
弧边三角纹,代表作有青海大通山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 陶盆等
马厂类型:器形与半山基本相同,流行变体人形等纹样。
仰韶文化,最初的凝望,人头壶。
陶鹰鼎—新时期时代仰韶 文化
陶鹰鼎是仰韶文化中唯一 一件以鸟类为造型的。显 示着6000年前实用性与造 型性已经达到了非常美妙 的融合。虽然看起来狠可 爱,但是还是有一种王者 之气,很明显的霸气。
彩陶鹳(guan)鸟石斧瓮
庙底沟类型 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 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鹳鸟和鱼分别是原始社会两个部落的图腾崇拜, 它们代表两个氏族部落的兼并;石斧象征的是 权利。鹳鸟和鱼面对石斧,寓意先民对劳动生 活的特殊审美气质。
总结彩陶的使用作用
汲水器 墓葬 记录事件 图腾 象征
彩陶倪鱼纹瓶
新石器时代 庙底沟类型 高38厘米 口径6.8厘米 甘肃甘谷西坪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濮阳西水坡仰 韶文化墓葬中发掘出用蚌壳堆塑的龙 虎图,距今6000年左右,引起国内外 学术界的重视,被誉为“中华第一 龙”。1958年甘肃甘谷县西坪出土的 一件彩陶瓶,上面描绘了一条鱼龙的 形象,可以说是陶器上 最早的龙纹。
中国

鬲大多为蒸煮食物的炊器,器形小的也可 用于烧水加热食物和盛酒用。从外形上看, 鬲的结构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上部为口径 方形或圆形的容器(有的上有两个耳), 下部为三个中空的足,这种独特袋形腹完 全是为了扩大受火面积,较快地煮熟食物, 反映了先民的睿智和创造意识。
觚 觚(读作gū),是中国古代 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 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 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觚 初现于二里头文化,到西周中 期已十分罕见。盛行于商代和 西周早期。
小口尖底瓶 人面鱼纹彩陶盆(儿童瓮棺的棺盖) 鹳(guan)鸟石斧瓮
可以仿照 课本或自 己设计彩 陶记录卡, 把感兴趣 的彩陶作 品图片和 相关信息 收集起来。 例如:
制彩作陶彩记陶录记卡录卡
基本信息
彩陶鱼纹盆 (容器 新石器
时代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陕西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 高17厘米 口径31.5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 藏)
庙底沟类型:因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发现而得名,
它晚于半坡型彩陶。器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 最典型。
石岭下类型:彩陶多瓶、罐、壶等,流行变形鸟纹流行、 圆圈纹等
马家窑文化
半山类型:因1924年安特生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和县洮
河西岸的半山遗址而得名,距今约4500年
马家窑类型:多瓶、罐、盆、瓮等器形,流行漩涡纹、
人面鱼纹彩陶盘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高16厘米,口径39.5厘 米,1955年陕西西安半 坡遗址出土,中国社会 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器身为赭红陶衣,器内 壁施绘对称的人面纹和 鱼纹各两幅,构成奇特 的人鱼合体,体现了半 坡人对鱼的崇拜之情, 又似有某种原始巫术的 意味,深藏奇妙的历史 待解之奥秘,引人遐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