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记录(论文题目:人物访谈的采访艺术姓名:陈付彬学号:2005010004 系别:体育新闻与管理系专业:指导教师:二零零九年四月使用说明一、本记录包括六部分:开题(第2-5页)、指导(第6-7页)、小结(第8页)、预审(第9页)、答辩(第10-11页)、标准(第12-14页)。
二、封面“编号”一栏,由系统一填写。
三、论文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开题报告和接受指导态度”占20%,由指导教师评分;“论文质量”占60%,由答辩小组评分;“论文报告答辩能力”占20%,由答辩小组评分。
论文总评成绩由答辩小组计算,答辩委员会审核,论文成绩采用百分制。
三部分评分标准见标准(一)、标准(二)、标准(三)。
四、第9页“审核教师意见”由系答辩委员会指定教师对开题、指导和论文基本结构进行审核,并就可否参加答辩提出意见。
五、第10页“成果处理意见”指是否推荐维系级、院级优秀毕业论文(由系答辩委员会填写)。
“成果处理结果”由教务处填写。
六、本表流程本表在开题和撰写过程中由学生持有,论文撰写结束将本表和论文一并先交给指导教师阅评,然后由审核教师审核,再交答辩小组阅评,答辩结束评定成绩后,交系答辩委员会审核,审核和成果处理后本表和论文交系存档。
图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记录流程一、开题开题日期:2009 年4 月 5 日6二、指导78三、小结9四、预审10五、答辩111213六、标准标准(一)开题报告和接受指导态度评分标准14标准(二)毕业论文质量评分标准15标准(三)毕业论文报告和答辩能力评分标准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2009届)论文题目人物访谈的采访艺术作者陈付彬指导教师学生所属系体育新闻与管理系毕业专业新闻学学号 2005010004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人物访谈的采访艺术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管理系陈付彬指导老师摘要:目的人物访谈是新闻信息传播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新闻报道的成败。
好的人物访谈是记者职业素养的体现,本文重在探讨人物访谈的特点和技巧。
方法以新闻采访中较常见的人物访谈为载体,以电视、广播、报纸等人物访谈为研究对象,并在访问与本研究相关新闻工作者的基础上,总结出人物访谈的特点以及访谈中的提问技巧。
结果找出人物访谈中问题发生的根源,为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闻记者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借鉴和参考。
结论以新闻记者和主持人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或失败的人物访谈为案例,对采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控制和纠正,意在引起新闻工作者的注意,使新闻采访沿着健康之路发展下去。
同时,也丰富了新闻采访理论中关于采访艺术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人物访谈;艺术;问题an interview with art interviewzhengzhou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ews and the management chen fubin instructor ding guixiangkey words :interview; art;issue1 前言目前,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采访活动中出现了诸如访谈准备不足、不懂得访谈技巧等一系列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新闻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本文意在通过对电视、广播、报纸等人物访谈活动的整理分析,并在访问与本研究相关领域的新闻工作者的基础上,总结出人物访谈的特点以及访谈中的提问技巧,为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闻记者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借鉴和参考。
2 研究对象和方法2.1研究对象以电视、广播、报纸等人物访谈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在查阅电视等媒体中有关人物访谈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积累并提供翔实的史料来源和论据。
对比分析法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的基础上,对研究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研究对象内在的联系,从而得出结论。
专家访谈法通过访问与本研究相关领域的教师、记者等新闻工作者收集相关的信息。
3 人物访谈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人物访谈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题材和形式,是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通过记者的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采访对象的有关情况,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3.1人物访谈特点直接面对采访对象。
人物访谈与书面采访、体验式采访、电话采访等采访方式不同,它讲求与采访对象零距离接触。
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在访谈中可以清楚地观察采访对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采用问答的形式。
人物访谈主要基于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话语交谈推动采访活动的开展。
没有热烈的讨论现场,没有煽情的乐队伴奏,也没有形式多样的场外互动,现场相对“简单冷清”。
记者在人物访谈中起主导作用。
搞好人物访谈,记者要根据不同的访谈对象做好充分准备,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深入挖掘出采访对象内在精神和情感世界,使之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受众面前。
体现人物魅力,真实、感人的场景和生活细节通过语言展现出来。
3.2人物访谈的重要性表现3.2.1人物访谈是新闻传播的前提和基础人物访谈是新闻信息传播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处于新闻报道的首端。
可以说,没有记者的采访,便没有编辑的加工和制作,也就形不成版面和节目,新闻传播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2.2 人物访谈决定新闻写作和节目制作要完成一篇新闻稿件或一档节目,尤其是报纸和杂志等平面媒体的新闻作品,都必须经过采访和写作这两个中心环节。
理论上讲,采访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就决定了采访的重要地位,即采访决定写作。
也有人形象地把采访和写作的关系称为“七分采三分写”,可见新闻采访对写作的重要价值。
访谈是为写作搜集事实、素材,写作则是把采访搜集来的事实与素材加以表现。
访谈使写作的前提,写作是访谈的结果和归宿。
因此访谈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写作的深度和广度;访谈的成败决定了写作的成败。
如果我们访谈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掌握的事实材料少,写作时就可能出现“壳里空”,甚至会造成新闻失实。
记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人物访谈和新闻敏感一样,应该成为记者必备的专业素质。
3.3掌握人物访谈艺术的意义 [1]人物访谈作为一门人际交往的学问,并非是简单的我问你答。
人物访谈艺术是指在记者采访活动中对采访方式和采访方法的灵活运用。
在人物访谈中,掌握访谈艺术,采用得体、适宜的态度和方法,提高采访效率,才能达到采访目的。
掌握访谈艺术对采访活动的意义具体体现在:3.3.1有利于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采访访谈中,记者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而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就要“对症下药”,采用不同的访谈技巧,从而从采访对象的嘴中“套”出我们需要的信息。
3.3.2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节约采访时间对于那些喜欢与记者打交道,侃侃而谈的采访对象,多用开门见山式的正面提问,不用或少用启发应到的侧面提问。
这样有助于缩短采访过程,也确保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3.3.3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访谈氛围比如在访谈中恰当地运用机智和幽默,可以消除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和尴尬的气氛,确保采访顺利进行。
3.3.4有利于保证采访到具有价值的新闻内容记者依靠采访经验和驾轻就熟的访谈技巧和采访对象在彼此尊重、信任、无拘无束、兴致勃勃的基础上,采访对象往往愿意把所知道的或自己的看法、想法倾吐出来。
此时,记者更容易采访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和材料。
4 人物访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今关于人物访谈类节目和记者的人物采访实践活动越来越多,但在访谈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4.1前期准备不足,对采访对象不了解,使采访难以继续近年来,许多因没有做好访谈前的准备致使采访失败或遭遇尴尬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有一位年轻的记者,曾到武汉钢厂下属的某企业采访,在办公室里他和被采访者开始了如下的对话:“我们参观了武钢之后,真是大开眼界。
武钢规模宏伟,果真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啊。
”“不,不是最大的。
”“嗷,是全国最老的钢厂了。
”“也不是最老的。
”“嗯,对了,那就是最先进的了。
”“也不是最先进的。
”看来,记者对武钢的情况并不了解,他所说的几个“最”,仅是想当然的推测而已,并且几乎闹了笑话。
还有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老专家也是因为没有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无功而返。
记者:您是全国有名的气象专家,请您谈谈你的奋斗历程和工作成就。
老专家:年轻人,如果你连我的历程和成就都一无所知,你怎么就来采访我呢,还是去准备一下吧。
老专家这样回答了这位记者的提问,显然采访也很难进行下去了。
4.2不注重提问时机,导致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流失采访时机的把握对于采访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一般情况下在采访对象情绪低落的时候或殚精竭虑思考问题时,是不适宜进行提问的。
当然,例外的情况是允许的,例如,灾祸发生后,尽管受害者的家人伤痛欲绝,但对其进行适度的采访是有利于渲染悲剧的气氛,达到打动人心的目的的。
适宜的采访时机应该是采访对象情绪高涨和放松的时候。
例如,在一桩民事官司开庭审理之前,原被告双方的情绪都很紧张,他们一直在思考着庭审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及计划采取的应变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记者不合适宜地上前提问,往往不会有好结果。
相反,如果庭审结束了,不管是胜诉方还是败诉方,尽管心态不同,但总体而言情绪得到了暂时的放松,这个时侯记者上前进行采访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4.3访谈中不能灵活运用提问技巧,面对采访对象的拒绝,表现得无所适从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到石家庄签名售书,活动完毕接受记者的采访,一记者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么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敬一丹听后回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
”结果,好不容易获得的提问机会就此溜走了。
许多新入行的记者,由于缺乏采访提问的经验,往往在提问过程中提问的问题过大、过泛,这样很容易遭到采访对象的拒绝。
4.4人文关怀的缺失我国立法倾向于优先考虑公众利益,公众利益的需要是媒介行使“舆论监督权”的体现。
近年来名人官司举不胜举。
一般认为,公众人物在公共场合从事公共事务,不涉及隐私问题。
但若涉及私人场所,如住宅、私有交通工具之内,采访行为与手段不得侵犯“他人合法利益”。
然而,在实际采访中,尤其是娱乐记者为了满足部分受众的对所追求明星隐私的需求,不惜触犯法律和违背道德,千方百计窥视明星的个人隐私。
人文关怀的缺失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戴妃车祸”事件。
此外,在体育新闻采访过程中,也出现了只注重成绩,对运动员的失败大加指责的现象。
不仅给运动员参赛带来了压力,也在赛后伤害了运动员的自尊和信心。
5 如何运用人物访谈这门学问和艺术5.1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
准备工作做的充分与否,是采访能否成功的关键。
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也是每次采访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