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同步设备技术规范

时间同步设备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B-002-2004 时间同步设备技术规范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imeSynchronization Equipments版本号:1.0.02004-06-10发布2004-06-1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缩略语 (1)4时间同步设备和其它业务网的关系 (1)51级时间同步设备的功能要求 (2)5.1 1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构成 (2)5.2 卫星接收机功能 (3)5.3 时间输入功能 (3)5.4 时钟功能 (3)5.5 时间输出功能 (3)5.6 时间调控功能 (4)5.7 监控管理功能 (4)61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性能要求 (6)6.1 绝对跟踪精度 (6)6.2 相对守时精度 (6)6.3 1PPS接口跟踪精度 (6)6.4 时钟频率准确度 (6)6.5 时钟保持特性 (6)72级时间同步设备的功能要求 (6)7.1 2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构成 (6)7.2 卫星接收机功能 (7)7.3 时间输入功能 (7)7.4 时钟功能 (7)7.5 时间输出功能 (8)7.6 时间调控功能 (8)7.7 监控管理功能 (8)82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性能要求 (10)8.1 绝对跟踪精度 (10)8.2 相对守时精度 (10)8.3 1PPS接口跟踪精度 (10)8.4 时钟频率准确度 (10)8.5 时钟保持特性 (10)9可靠性要求 (11)10环境要求 (11)10.1 电源要求 (11)10.2 温度要求 (11)10.3 湿度要求 (11)11编制历史 (11)前言随着移动通信网中各种业务对时间同步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时间同步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移动通信网计费、网络管理系统、七号信令网、CMNET网络安全认证以及今后可能存在的一些移动新业务(如CDMA、VOIP、位置定位等)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必须对时间同步设备的技术要求进行规范。

本标准是基于移动频率同步网和时间同步网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根据现有移动频率同步网和移动时间同步网的组网特点,本标准规定了1级、2级时间同步设备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可靠性及环境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移动时间同步网的规划、时间同步设备的招标、工程设计和维护管理。

本标准由中移技[2004]182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发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荣本标准解释单位:同提出单位。

1 范围本标准是基于移动频率同步网和时间同步网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根据现有移动频率同步网和移动时间同步网的组网特点,本标准规定了1级、2级时间同步设备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可靠性及环境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移动时间同步网的规划、时间同步设备的招标、工程设计和维护管理。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D/T 1011-1999 数字同步网独立型节点从钟设备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1999年) YD/T 1012-1999 数字同步网节点时钟系列及其定时特性(1999年)3 缩略语1PPS 1 Pulse per Second 秒脉冲ACTS Automated Computer Time Service 自动计算机时间服务DCLS DC Level Shift直流电平携带码DCN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数据通信网IRIG Inter Range Instrumentation Group 国际仪表组织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网络时间协议UTC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世界协调时4 时间同步设备和其它业务网的关系时间同步设备和其它业务网设备的关系如图1所示。

时间同步设备应接受源自UTC信号的时间同步,设备结构和布线应能适应配备不同等级的时钟单元,应尽可能利用频率同步网的信号进行守时,并应能向通信楼内各种需要时间同步的通信设备(如,数字交换设备、No.7信令设备、网管系统等)提供所多种类型的时间信号。

设备提供的时间输出种类和容量应满足当前各种通信设备同步的需求和今后发展的需要,并且设备应能具有扩展机框和机架的能力。

图 1 时间同步设备和其它业务网设备的关系5 1级时间同步设备的功能要求5.1 1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构成1级时间同步设备的基本配置包括卫星接收机功能、时间输入功能、时钟功能、时间输出功能、时间调控功能和监控管理功能。

卫星接收机的配置方式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如图 2所示。

天馈线PRC/LPR/BITS (A)PRC/LPR/BITS (B)PRC/LPR输出的图 2 1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构成图 2 (A)所示为内置卫星接收机的1级时间同步设备,即通过天馈线输入信号获得源自UTC 的时间信号,并通过PRC/LPR/BITS 输出的频率信号实现守时。

图 2 (B)所示为外置卫星接收机的1级时间同步设备,即不配置卫星接收机模块,但利用局内PRC 或LPR 设备卫星接收机输出的时间信号获得源自UTC的时间信号,并通过“PRC/LPR/BITS输出的频率信号”实现守时。

5.2 卫星接收机功能5.2.1 卫星接收机的类型1级时间同步设备的卫星接收机应能配置为GPS接收机、GLONASS接收机、GPS/GLONASS双卫星接收机或其它卫星接收机(例如:我国的北斗系统接收机)。

对于外置卫星接收机的1级时间同步设备,外置卫星接收机和1级时间同步设备间的接口应为1PPS和时间信息接口。

5.2.2 卫星接收机的配置数量1级时间同步设备应至少配置1个卫星接收机。

5.3 时间输入功能5.3.1 时间输入信号的类型(1)1PPS接口1级时间同步设备应配置1PPS输入接口,并具有设置时间和闰秒的功能和人工设置时延的功能。

(2)时间信息接口配置了外置卫星接收机的1级时间同步设备应配置时间信息接口,该接口可以是厂家内部接口,其中应包含和1PPS接口对应的时间信息。

5.3.2 时间输入信号的配置数量1级时间同步设备应至少配置1个1PPS输入接口。

5.4 时钟功能1级时间同步设备的应配置铷钟,并且应配置外时钟接口,接口类型是2048kHz、2048kb/s 或者1/5/10MHz。

1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时钟应具有自由运行、快捕、锁定、保持的功能。

冗余的时钟配置作为可选。

5.5 时间输出功能5.5.1 时间输出信号的类型(1)IRIG接口1级时间同步设备应配置IRIG-B输出接口。

(2)DCLS接口1级时间同步设备应配置DCLS(IRIG-B)输出接口。

(3)1PPS接口1级时间同步设备应配置1PPS输出接口。

(4)NTP接口1级时间同步设备应配置NTP输出接口,并且可以设置为NTP Server,其处理能力应不低于1000个用户/秒。

(5)其它接口ACTS、分脉冲输出接口等,作为可选。

5.5.2 时间输出信号的数量1级时间同步设备应具有提供扩展输出口的能力,各种类型时间输出信号物理接口的可扩展总数应不少于60路。

5.6 时间调控功能1级时间同步设备应对输出信号的时间信息进行连续调控。

5.7 监控管理功能5.7.1 通信功能(1) 通信语言采用ITU-T MML语言,目前可以使用SNMP语言或TL1语言。

(2) 通信端口设备应至少具有1个RS232串行接口和1个LAN接口,分别作为本地维护和网管使用。

(3) 信息的存储与上报在设备产生的各种信息中,告警信息(包括告警产生和告警清除)应由设备实时自动上报,其它信息暂存于设备内,以供网管系统定时轮询或随时查询。

设备应能保存至少50条最近的信息。

5.7.2 安全管理设备应能至少区分以下三级口令,应能执行相应口令级别内允许的功能,高级口令具有低级口令的全部功能。

(1) 一级(高级):可设置和修改用户/口令。

(2) 二级(中级):可设置和修改设备中的参数或工作状态;(3) 三级(低级):可读取数据;5.7.3 输入监测功能(可选)设备应具有对所有时间输入信号监测的能力。

(1) 传输性能监测参数信号丢失(LOS)。

(2) 时间性能监测参数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时间间隔误差。

对于该监测参数,应能人工设置为打开/闭塞方式;应能设置告警门限值和超过门限值后的告警级别;应能提供1天的原始相位数据和1~1000秒的最大时间间隔误差。

5.7.4 告警分类设备的告警分为事件报告、次要告警、主要告警和严重告警。

以下分类中有关输入监测功能的告警及事件作为可选。

(1) 事件报告,包括:●被监测输入信号的时间性能超过门限●通过人机命令对设备进行设置后各功能模块工作状态的改变●时钟工作状态的改变●各种告警的产生或清除(2) 次要告警,包括:●备用时间输入信号发生故障●具有监控管理功能的模块发生故障(3) 主要告警,包括:●主用时间输入信号发生故障●设备时钟进入保持工作状态●冗余配置的具有时间输入或时间输出功能的模块之一发生故障●设备电源(双路)中的一路发生故障(4) 严重告警,包括:●失去全部时间输入信号●所有具有时间输入功能的模块发生故障●具有时钟功能的模块之一发生故障●非冗余配置的具有时间输出功能的模块发生故障6 1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性能要求1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性能要求包括绝对跟踪精度、相对守时精度、时钟频率准确度、时钟保持特性。

6.1 绝对跟踪精度在正常跟踪于卫星接收机的情况下,1级时间同步设备1PPS输出接口的精度应优于±1μs。

6.2 相对守时精度当卫星接收机输出信号不可用时,在3天之内的相对守时精度应优于±1μs;当卫星接收机输出信号不可用且源自PRC/LPR/BITS输出的频率信号不可用时,在1天之内的相对守时精度应优于±1μs。

6.3 1PPS接口跟踪精度当1级时间同步设备跟踪于1PPS时间输入信号时,1PPS输出接口的跟踪精度应优于±1μs。

6.4 时钟频率准确度在20年寿命期内,时钟的频率准确度应优于±1.0×10-9。

6.5 时钟保持特性在时钟进入保持后1天内的频率偏差应优于±1.0×10-11。

7 2级时间同步设备的功能要求7.1 2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构成2级时间同步设备的基本配置包括卫星接收机功能、时间输入功能、时钟功能、时间输出功能、时间调控功能和监控管理功能,如图3所示。

2级时间同步设备可以通过卫星接收机获得源自UTC的时间信号,或者通过地面时间传送电路获得源自1级时间同步设备的时间信号;并通过“源自BITS输出的频率信号”实现守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