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岩石学
。
(二)压力 压力: 压力 1.均向压力: .均向压力: 指地壳一定深处岩石所承受的上覆岩层的重力。 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 0---40km: 以0.025---0.03 GPa/km的速度增加, 平均0.0275GPa/km 随着深度增加: 随着深度增加: 在一定的温度下,均向压力的增加 使岩石孔隙减少,变得致密坚硬 利于形成比重较大,体积较小的矿物 质作用的压力范围: 质作用的压力范围:从 0.1GPa 至 1----1.2GPa, 压力范围 , 即从 3km 至 35km。 。
(七)洋底变质作用: 洋底变质作用:
位于大洋中脊处的基性、超基性火山堆积物, 由于较高的热流所发生的变质重结晶作用,称为 洋底变质作用。 洋底变质作用。
四、变质的 不断积累,目前确定变质作用的温度上限是 深熔作用的开始: p H 2O =0.1 Mpa 时, 当 花岗岩在 950℃ 熔融。 p H 2O =1 Gpa 时,620℃ 熔融 当 变质作用的温度上限 温度上限为 变质作用的温度上限为700----900 ℃ 变质作用的温度下限 温度下限为 变质作用的温度下限为180----230 ℃, 是浊沸石 浊沸石开始出现的温度。 浊沸石
二、变质作用的因素 指引起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 即物理、化学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压力 以及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一)温度 温度: 温度 温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变质作用 是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发生的。 吸热 Al4[Si4O10][OH]8 放热 2Al2 [SiO4]O+2SiO2+4H2O
3.定向压力(应力) .定向压力( 指由构造运动或岩浆活动所引起的侧向挤压力。 当 应力 > 弹性极限,岩石可发生变形。 应力 > 强度极限,岩石产生节理、裂隙劈理, 发生破碎、塑变等。 矿物会发生变形、破裂及光性的改变, 矿物 导致岩石 岩石在结构、构造上的变化。 岩石 如云母的扭曲、石英的压碎、波状消光等。 在定向压力的参与下, 在定向压力的参与下 , 还可以引起变质岩中某些 定向构造的形成 片理、线理等) 的形成( 定向构造的形成(片理、线理等)。 促进粒间流体的活动,从而加速变质作用的进行。 加速变质作用的进行 促进粒间流体的活动,从而加速变质作用的进行。
脱水 水化 脱水 水化 脱水 水化
黑云母+水 钾长石+矽线石+水 镁橄榄石+水
去碳酸盐化 碳酸盐化 硅灰石+CO2
• 水对岩石的重熔温度影响很大。 。 花岗岩在干体系中重熔温度为950 C 。 在湿体系中重熔温度为640+20 C • 化学活动性流体只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 才起作用。
各种变质作用因素不是孤立的, 各种变质作用因素不是孤立的 , 通常 都是同时存在,互相配合和制约。 都是同时存在,互相配合和制约。 一般温度常作为主导因素, 温度常作为主导因素 一般温度常作为主导因素,配合着压 力和溶液的活动。 力和溶液的活动。
(五)混合岩化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 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 继续升高,便产生深部热液和局部重熔熔浆的 渗透、交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 这种作用称为混合岩化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 (六)复变质作用 复变质作用: 复变质作用 指岩石经过不同变质期次,多次叠加的变 质作用。又称多期变质作用 多期变质作用。 多期变质作用 原来较高温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被较低的 矿物组合所取代,这样的复变质作用称为退化 退化 变质作用,反之称进化变质作用 进化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进化变质作用
二、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取决于原岩的化学成分和形成时的物理化 学条件。 原岩化学成分是基础,物化条件是决定条件。
。 0.1MPa, <470 C 硅质石灰岩 方解石+石英 。 >470 C
(原岩)
方解石+硅灰石或石英+硅灰石
变质岩中 常见矿物 稳定范围 (中等压力)
变质岩的矿物特点:
1.变质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十字石、 阳起石、透闪石、滑石、叶蜡石、蛇纹石、 方柱石等,只在变质岩中广泛发育、分布。 2.变质岩中广泛发育纤维状、鳞片状、长柱状、 针状矿物。且作定向排列。 3.变质岩中含水的矿物比岩浆岩更为发育。 4.变质岩中的石英、长石常有波状消光,裂纹也较 发育。 5.变质岩中常常发育体积小、密度大的矿物, 如石榴石。
(二)碎裂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碎裂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 石所发生的变质作用。 温度低,重结晶不强烈。与断裂带有关, 常呈带状分布。 (三)气液变质作用: 气液变质作用: 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对 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变质的一种作用。
(四)区域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白云母 石英
Al[AlSiO5]+K[AlSi3O8]+H2O
矽线石 钾长石
热源一般认为有: (1)岩浆熔融体带来的热。 (2)地热增温梯度。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每公里温度的平均增加值称为地热梯度。 。 。 10 C/km---35----40 C/km (3)构造运动产生的热。如推覆挤压带。 (4)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蜕变放热。 (5 )地幔深部熔融体的重力分异,产生上升热流, 引起热流值的升高。 变质作用的温度下限 温度下限: 变质作用的温度下限:180----230 C左右 左右 。 上限: 上限:700----900 C左右 左右
压力作用的范围为: 几十Mpa 到 0.8----1GPa 换算成深度为:1.5Km 到 30----35Km 变质作用和沉积岩的成岩作用之间的界限: 一般以浊沸石、绿泥石、钠长石、绿帘石、 葡萄石等的出现作为变质作用的开始。
五、变质作用的方式 1。重结晶作用 。 原岩中的矿物发生溶解、组分迁移、再沉淀 结晶,使矿物形态、大小变化,不产生新矿物。 如石灰岩因方解石重结晶形成大理岩。 2。变质结晶作用 。 原岩中的化学成分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矿物的 作用。矿物相的转变是通过变质反应来实现的。 3。交代作用 。 由于流体的运移,发生组分的带入、带出,引 起组分的复杂置换作用。原岩的化学成分产生变 化,新矿物产生,老矿物消失同时发生。
第三篇
变质岩
第一节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基本概念 一、变质岩作用和变质岩 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 质岩),由于其所处的地质环境的改变,在新的 物理化学条件下,就会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构 造等方面的改造与转变。这种由地球内应力作用 下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使地壳中原 岩组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 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 变质作用 石称为变质岩 变质岩。 变质岩 正变质岩。 岩浆岩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叫正变质岩 正变质岩 沉积岩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叫副变质岩 副变质岩。 副变质岩 变质岩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叫复变质 复变质岩。 复变质
某些矿物如绿泥石、红柱石、蓝晶石、 十字石、刚玉、滑石、叶蜡石、绢云母等 属于新生矿物,它们对指示原岩成分、说 明变质作用性质、强度有特殊意义,因此 称为特征变质矿物。 研究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特征
恢复原岩化学成分 判断变质物化条件
第三节
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保留原岩的结构和构造 形成新的结构和构造 变质岩的结构: 变质岩的结构:是由岩石组分的的形状、 大小和相互关系等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 它着重于矿物个体的性质和特征。 变质岩的构造:是由岩石组分在空间上的 变质岩的构造 排列和分布所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着重 于矿物集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
高岭石 红柱石 石英
T T
形成不含水的高温矿物 形成含水相对低温的矿物
温度所引起的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 1.促使矿物重结晶,使原岩的结构、构造 发生改变,而岩石组分基本不变。 如:石灰岩重结晶成大理岩。 2.促使变质反应的进行,使组分重新组合, 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都发生改变。
KAl2[AlSi3O10](OH) 2+SiO2
三、变质作用的类型 一般根据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的因素将变 质作用分为以下的几种类型: (一)接触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 1.热接触变质作用 热接触变质作用: 热接触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过程中以热力(温度)影响为主。 原岩主要发生重结晶,化学成分不变。 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除温度外,还有岩浆中析出的气态和液态 溶液引起的交代作用,使原岩化学成分、矿物 组合改变。
指大面积分布的,作用因素复杂的一种变质作用。 指大面积分布的,作用因素复杂的一种变质作用。 温度、均向压力、定向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 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由温度、均向压力、定向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的综合作用所造成。有时伴有混合岩化作用。 的综合作用所造成。有时伴有混合岩化作用。 1。埋藏区域变质作用: 。埋藏区域变质作用: 仅随埋藏深度的变化, 负荷压力和地热的作用下 的作用下, 仅随埋藏深度的变化,在负荷压力和地热的作用下, 岩石发生重结晶的变质作用。 岩石发生重结晶的变质作用。并与沉积岩的成岩后生作 用相区别,作为变质作用的开始。 用相区别,作为变质作用的开始。 没定向构造,变形不明显;具变余结构和变余构造, 没定向构造,变形不明显;具变余结构和变余构造, 常有原岩矿物残留。 常有原岩矿物残留。 2。区域动热变质作用: 。区域动热变质作用: 由三大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变质作用。 由三大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变质作用。以定向构造 为特点。主要分布在古老的结晶地块和造山带中。 为特点。主要分布在古老的结晶地块和造山带中。与构 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2.粒间流体压力: .粒间流体压力: 是由岩石颗粒间的挥发分,特别是水和CO2所引起 的压力。粒间流体压力能影响变质作用的温度,它对 岩石的重结晶可起催化作用,对某些含结构水的矿物 的分解起着抑制作用。 封闭体系中,深度>10km,粒间流体承受了与 围岩相同的负荷压力,=均向压力。 开放体系中,流体压力<均向压力。 岩浆侵入体逸出挥发份时,流体压力>均向压力 流体压力催化重结晶 抑制水分解作用。 催化重结晶、 流体压力催化重结晶、抑制水分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