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新大纲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重点知识整理

2016新大纲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重点知识整理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1、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有两种形式一时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像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2、知觉的特性: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3、艾宾浩斯绘制了遗忘曲线注意的品质: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遗忘的原因:(l)干扰说:遗忘是先前的学习和后来的学习相互干扰,以致造成抑制效应的结果。

干扰的形式有两种:①前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在识记之前所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

②倒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一般来说,干扰作用的大小与先后两种材料的相似程度、时间间隔以及所学材料的巩固程度有关。

研究发现:中等相似程度的两种学习材料干扰最大,先后学习的材料间隔时间越长干扰越小,学习的材料巩固程度越高产生的干扰也就越小。

(2)衰退说:这一理论用“用进废退”的观点来解释遗忘,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遗忘的规律:①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渐趋平稳;②大多数遗忘发生在学习后一小时之内;③重新学习要比第一次学习容易。

记忆规律存在教学中的应用:(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理解(4)运用组块法学西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二、有效地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做到分散于集中相结合(4)复习方法要多样化(5)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6)运用多种感官相结合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第二节学习概述1、学习的概念:心理学胜上把学西分为广义的学习和狭义的学习了两种,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性变化。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上说,人类的学习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2、学习的本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3、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4、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准去我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室形成各种操作技能做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时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与途径5、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理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注意原型的独立性、完备性、与概括性(3)根据培养的阶段性,正确使用语言第三节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理论(!)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是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和斯金纳,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2)需要层次理论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逃避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3)成败归因理论,分为六个因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与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性归因和不可控制性归因。

(4)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自身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2、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忠实里执励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2、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第四节学习迁移1、学习迁移的分类(1)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正向迁移:是积极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负向迁移:即消极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先前学习的对后继学习的产生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继学习的对先前学习的产生影响(3)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一般迁移:是指在一中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方法策略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具体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油的经验组成及其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义勇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4)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难度、复杂难度和概括层次处于同一水平上的先行学习内容对后继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是先行学习与后继学习在不同水平上的相互影响(5)同化型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第五节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2、①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一般而言,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针对陈述性知识的有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针对程序性知识则有模式再认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等。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和组织策略画线是一种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包括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组织策略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②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加以跟踪、对材料加以自我提问、考试是自我检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调节策略包括:当遇到不理解是退回去,在困难时放慢速度、测验是跳过难题先做简单的。

③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以及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

第六节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之间联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学习的而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它的感电被称为试误说。

,这是教育心理学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尝试——错误的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的学习定律)(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理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的作用理论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一种手段(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型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结果。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的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通过积极主动地内部细腻加工活动形成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基本内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是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是学科基本的结构变为学生头脑中的结构。

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②学校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掌握教学基本机构的的教学原则:①动机原则②结构原则③程序原则 4、强化原则。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不是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俄日是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的情境。

(3)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缘由致使的关系据此可分为机械的学习和意义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可分为接受的学习和发现的学习。

所谓的意义学习。

奥苏泊尔认为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情感方面)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自由、尊严、价值、选择和责任,探讨人的友爱、创造、自我、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生命意义、人生成长、高峰体验等问题。

在教育上,人本主义主张,不要客观地判定教师应当教授学生什么知识,而应当从学生的主观要求着眼,帮助学生学习他们喜欢而且感觉有价值的知识,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开展自由的学习,自主选择和决定学习活动;教师只是一个“为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的人”“学习的促进者”。

人本主义理论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以及开放课堂和开放学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四线、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目标。

分为(1)有异议的学习观(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是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等而是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促进特定心里气氛因素有:真诚或真实,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诚;尊重、关注和接纳学习的促进者尊重学习者的情绪与意见;移情性理解:学习的促进者要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