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框;试样为边长300mm+100mm的正方形平型试验片。
5.4 试样程序试样应保存在规定的温度下至少4h,然后立即进行试验。
将试样放在符合5.2.3的试样支架上。
试样的冲击面与钢球入射方向应垂直,允许偏差在3°以内。
必要时,可将试样夹紧在试样支架上,以确保在试验过程中,试样沿着试样支架内周边上任一点的移动距离不超过2mm。
当冲击高度小于或等于6m时,钢球冲击点应位于试样中心25mm范围内,当冲击高度大于6m时,钢球冲击点应位于试样中心50mm范围内。
5.5 结果表达评价试样破坏的形式和程度,如果碎片与试样分离,则应分别称取冲击面反侧剥离的碎片的总质量和最大碎片的质量,精确到0.1g。
6 抗穿透性试验(2260g钢球试验)6.1 试验目的评价安全玻璃的抗穿透性能。
6.2 装置和器具6.2.1 淬火钢球质量为2260g±20g,直径约为82mm。
6.2.2 装置能使钢球从规定高度自由落下的装置或能使钢球产生相当于自由落体速度的投球装置。
当使用投球装置时,其最终球速与自由落球最终速度允许偏差为±1%。
6.2.3 试样支架结构与5.2.3相同。
6.3 试样试样为边长300mm+100mm的正方形平型试验片,或从前风窗玻璃制品或其他弯型安全玻璃的最平整部位切取的试验片。
如果用前风窗制品或其他弯型安全玻璃进行试验,应保证在安全玻璃与试样支架之间有良好的接触。
6.4 试验程序试样应保存在规定的温度下至少4 h,然后立即进行试验。
将试样放在符合5.2.3的试样支架上。
试样的冲击面与钢球入射方向应垂直,允许偏差在3°以内。
必要时,可将试样夹紧在试样支架上,以确保在试验过程中,试样沿着试样支架内周边上任一点的移动距离不超过2mm。
冲击点应位于试样中心25mm范围内。
钢球所冲击试样的表面应是安装在车辆上的安全玻璃的内表面。
每块试样只允许冲击一次。
6.5 结果表达如果在冲击后5s内,钢球完全穿透试样,结果记录为“穿透”;如果钢球仍在试样上部或楔在孔内5s 或5s以上,结果记录为“未穿透”。
7 抗磨性试验7.1 试验目的确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某一最低限度的耐磨性。
7.2 装置和器具7.2.1 磨耗仪如图2。
包括:一个以逆时针旋转的水平回转台及中心夹紧装置,其转速为55r/min~75r/min。
两个平行加载臂,各装有一个特制的磨轮,磨轮装在滚动轴承的水平心轴上,可自由旋转;每个磨轮施加500g 质量的压力并置于试样上。
磨耗仪的回转台应旋转平稳,并保持在一水平面上(距转台周边1.6 mm处,水平面偏差不大于±0.05当磨轮与旋转着的试样接触时,两个磨轮以相反的方向旋转,在大约30cm2的环行轨道上沿着曲线对试样施加压磨作用。
试样每转一圈受压磨两次。
注:磨耗仪可采用美国Teledyne Taber公司的产品,或与之同等性能的仪器。
图2 磨耗仪示意图7.2.2 磨轮直径45mm~50mm,厚度12.5mm,由经细筛分选的特种磨料嵌入中等硬度的橡胶中制成。
磨轮的硬度为邵尔A72°±5°,在磨轮表面中心线上,沿磨轮直径垂直地施加压力,在等距4个点按GB/T 531测量硬度,在安全加压10s后开始读数。
这种磨轮是用来缓慢磨平玻璃表面的。
注:磨轮可采用美国Teledyne Taber公司的产品,或与之间等性能的磨轮。
7.2.3 光源白炽灯,其灯丝包含在1.5mm×1.5mm×3mm的平形六面体内。
加于灯端的电压应使色温为2856K ±50K。
该电压应稳定在1/1000内。
测量电压的仪表应有相应的精度。
若采用A光源,在其光束中增置一日光滤光片,可转换成C光源。
7.2.4 光学系统由经校正色差的透镜组成。
该透镜的净孔径不超过焦距(f)的1/20。
为了获得基本平等的光束,该透镜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应能调整。
远离光源一侧距透镜100mm±50mm处插入一光阑,将光束直径限制在7mm±1mm内。
7.2.5 测量散射光设备如图3所示,由一光电池和一直径为200mm~250mm的积分球组成。
积分球上应有光的入口和出口,入口为圆形,其直径至少是光束直径的两倍。
根据7.4.3所描述的程序要求,积分球的出口装有一吸光罩或标准反射器,当无试样插入光束中时吸光罩应将光全部吸收。
光束的轴线应通过入口和出口的中心。
光出口孔的直径b应等于2a×tg4°,a是积分球的内径。
光电池应装在从入口或标准反射器直接射来的光不能达到的位置。
积分球的内表面和标准反射器内表面应具有基本相等的反射率,并且是无光泽和无选择性的。
在所使用的发光强度范围内,光电池的输出必须是线性的,其误差是2%以内。
该仪器的设计应使积分球内部处于黑暗状态时,电流计显示为零。
整套装置定期用雾度标准板检查。
如果用其他设备或方法测定雾度,其结果必须与上述装置所测定的结果进行修正,达到与上述测定结果1——透镜;图4 冲击点位置1——5mm厚毛毡帽;1——宽度15mm、厚度3mm、硬度为邵尔A70°的橡c) 相对湿度:40%~80%。
3 试验应用条件对某些类型的安全玻璃而言,如果试验结果可以根据其某些已知的性能所预测,则无须进行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试验。
4 可见光透射比试验比4.1 试验目的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射比。
4.2 试样应使用制品或试验片,试验片可以从制品上相应试验区域切取。
4.3 仪器4.3.1光源:白炽灯,其灯丝包含在1.5mm×1.5mm×3mm的平行六面体内。
加于灯丝两端的电压应使色温为2856K±50K,该电压稳定在±0.1%内。
用来测量电压的仪表应有相应的精度。
4.3.2 光学系统:(见图1)由焦距f不小于500mm并经过色差校正的两个透镜L1和L2组成。
透镜的净口径不超过f/20。
透镜L1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应能调节,以便获得基本平行的光束。
在离透镜L1100mm±50mm处远离光源的一侧装一光阑A1,把光束的直径限制在7mm±1mm内。
第二个光阑A2,应放在与L1具有相同性能的透镜L2前,光源的成像应位于接受器的中心。
第三个光阑A3,其直径稍大于光源像最大尺寸的横断面,应放在接受器前,以避免由试样产生的散射光落到接受器上。
测量点应位于光束中心。
图1 可见光透射比τr的测定4.3.3 测量装置:接受器的相对光谱灵敏度应与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标准规定的白昼视觉光度接受器的相对光谱灵敏度基本一致。
接受器的敏感表面应用散射介质覆盖,并且至少应是光源像最大尺寸横断面的两倍。
若使用积分球,则球的孔截面至少应为光源像最大尺寸横断面的两倍。
接受器及配套指示仪器的线性应等于或在满刻度的±2%内或在读数量程的±10%之内,选择小值。
4.4 试验程序4.4.1 试样放入光路前,调整接受器显示仪表指示值至100分度。
在没有光照射到接受器上时,指示值为0。
4.4.2 把试样放入光阑A1和A2之间,调整试样方位,使光束的入射角等于0°±5°。
4.4.3 测定试样的可见光透射比,对每一个测量点读取显示仪表的指示值n,可见光透射比τr等于n/100。
4.5 结果表达按上述方法,可见光透射比τr应以试样上任意一点的测定值表示。
4.6 替换方式图2 靶式光源仪示意图图3 仪器的设置图4 靶式光源仪观察示例1——灯泡;图6 准直望远镜试验观察示例图7 幻灯机光路图8 幻灯机的放大部分图9 检验样板图10 光畸变试验仪器布置图11 冲击点球收集反射光通量。
一级仪器积分球的直径应不小于100mm,且开口总面积不得大于球表面积的10%,球内表面用几乎对光谱无选择性的高漫反射材料(可见光反射比大于95%)来均匀涂敷。
9.2.2 二级仪器:比一级仪器精度低、携带式、能测定标准照明体A条件下安全玻璃光反射比的光度计,并且通过9.3.5计算其测量值。
9.2.3 吸光阱:一种能把透射光引起的反射减少到所测可见光反射比值的1%或更小的装置,吸光阱也能挡住试样反侧面的杂散透过光。
9.2.4 一级光度计必须有一个准确对应CIE标准照明体A的光源,精确适应于V(λ)的探测器,并直接生成标准照明体A的可见光反射比。
9.2.5 一级光谱光度计应能从测得的光谱反射比值ρ(λ),利用标准照明体A相对光谱功率分布函数SA(λ)和CIE光谱光视效率V(λ)来计算对标准照明体A条件下的可见光反射比。
9.3 标样和试样9.3.1 一级标样是具有已知可见光反射比值的高漫反射板,用于校准一级仪器。
9.3.2 二级标样应与被测安全玻璃材料相同,其可见光反射比值可溯源。
二级标样用于校准二级仪器。
9.3.3 二级标样与被测试样为对光基本无漫射、模糊度小于2%,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750mm,厚度小于10mm的安全玻璃材料,其测量区域应清洁、干燥、无破损。
9.3.4 一级仪器总误差的绝对值应在一级标样标定值的l%以内。
9.3.5 为了确定二级仪器的精度,在二级仪器上测得的试样值Ca与标样值Cb之比Ca/Cb相对于由一级仪器测得的该比值之差的绝对值应小于5%。
9.4 试验程序9.4.1 一级仪器的校准a) 光度计的校准接通电路,待光源、探测器稳定后,把吸光阱放在反射试样的测量孔处,调整可见光反射比值为0,把一级标样放在试样的测量孔处,从仪器上读出可见光反射比值。
b) 光谱光度计的校准按仪器规定校准。
9.4.2 一级仪器的测量注明二级标样的膜面和弯曲方向,并把它放在试样的测量孔处,测量可见光反射比。
9.4.3 二级仪器的校准接通电路,待光源、探测器稳定后,把吸光阱放在反射试样的测量孔处,调整可见光反射比值为0。
按3.5.4.2条标明的试样反射位置定位二级标样,把吸光阱放在二级标样后面,尽可能调整二级仪器的值(Cb)到由一级仪器测得的可见光反射比值(ρ0)。
9.4.4 二级仪器的测量在二级仪器上测量应按照9.4.3条调整试样和吸光阱,测量试样的可见光反射比值(Ca)。
观察试样的最平区域,读取至少三次单独的测量值。
9.4.5 校准标准照明体A可见光反射比值的计算若二级仪器的标样读数不等于一级仪器标样值,则应用式(5)由二级仪器计算和校正在标准照明体A条件下得到的可见光反射比值。
ρ=ρ0×Ca/Cb (5)式中:ρ——校正过的(CIE A)二级仪器试样值,%;ρ0——一级仪器测得的(CIE A)标样值,%;Ca——二级仪器测得的(CIE A、CIE C、CIE D)试样数据;。
Cb——二级仪器测得的(CIE A、CIE C、CIE D)标样数据o实用标准文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