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常州市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李建峰一、概念及特点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容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它为物品管理、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提供了简便的共同语言和独特的交往方式。
现在世界各地普遍使用了条码技术,而且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已经普遍渗透到计算机管理的各个角落,如商业流通自动化、工业控制、交通运输、安全保卫、物资管理、办公室自动化等各个领域。
物流是若干领域经济活动系统的、集成的、一体的现代概念。
它的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按用户(商品的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要求,将物的实体(商品、货物、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运输、储存、保管、搬运、装卸、货物处置、货物检选、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
随着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品的交易时间已经可以达到“等于零或者趋近于零”的境界,电子商务使商品交易发生了巨大的革命,不仅时间缩短,交易速度加快,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商业交易的交易成本,因此,物流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会起到决定和制约作用。
物流的水平取决于物流信息化的水平和普及。
信息化是物流现代化的基石和强有力的的技术支撑,它要求信息的产生、采集、处理、传递等过程全部采用自动和机器处理方式,这样才能大大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效率、准确率。
自动识别则是电子化最有效的工具,条码技术就是在自动识别技术中应运而生的一种快速、实时、准确的数据输入技术。
条码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条码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第一、输入速度快,与键盘输人相比,条码输人的速度是键盘输入的5倍。
第二、可靠性高,键盘输入数据出错率为三百分之一,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出错率为万分之一,而采用条码技术误码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第三、采集信息量大,利用传统的一维条码一次可采集几十位字符的信息,二维条码更可以携带数千个字符的信息,可以包含图形或汉字,并有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
第四、灵活实用,条码标识既可以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识别设备组成一个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以和其他控制设备联接起来实现自动化管理。
另外,条码标签易于制作,对设备和材料没有特殊要求,识别设备操作容易,不需要特殊培训,且设备也相对便宜。
总之,条码可称之为纸式电子媒介,它能够担当起商业自动化、物流自动化、工业自动化诸多领域的运送信息的使者。
二、产品供应链物流过程产品供应链的典型物流包括由生产厂家将产品生产出来,通过运输、仓储、加工、配送到用户、消费者的物流全过程。
具体分工为,生产性企业购进原材料,组织生产产品,生产结束后将单个产品进行包装,并将多个产品集中在大的包装箱内;物流公司组织包装运输,在这一环节中通常需要更大的包装;批发商采购直接从生产企业购进商品,进行商品的存储和配送,最后产品通过零售商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产品通常在这一环节中再还原为单个产品。
见图1。
图1 产品物流示意贸易过程中的商品从厂家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过程是客观存在的,长期以来人们从未主动地、系统地、整体地去考虑,因而未能发挥其系统的总体优势。
供应链物流系统从生产、分配、销售到用户不是孤立的行为,是一环扣一环的,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因此,必须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
条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首先,从企业生产的角度来讲。
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多元化的要求,生产制造从过去的大批量、单调品种的模式向小批量、多品种的模式转移,给传统的手工方式带来更大的压力。
手工方式效率低,由于各个环节的统计数据的时间滞后性,造成统计数据在时序上的混乱,无法进行整体的数据分析进而给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利用条码技术,对企业的物流信息进行采集跟踪的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对生产制造业的物流跟踪,满足企业针对物料准备、生产制造、仓储运输、市场销售、售后服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信息管理需求。
(一)企业内的产品生产流程1.物料管理1)通过将物料编码、并且打印条码标签。
不仅便于物料跟踪管理,而且也有助于做到合理的物料库存准备,提高生产效率,便于企业资金的合理运用。
对采购的生产物料按照行业及企业规则建立统一的物料编码从而杜绝因物料无序而导致的损失和混乱。
2)对需要进行标识的物料打印其条码标,以便于在生产管理中对物料的单件跟踪,从而建立完整的产品档案。
3)利用条码技术、对仓库进行基本的进、销、存管理。
有效的降低库存成本。
4)通过产品编码,建立物料质量检验档案,产生质量检验报告,与采购定单挂钩建立对供应商的评价。
2.生产管理1)制定产品识别码格式。
根据企业规则和行业规则确定产品识别码的编码规则,保证产品规则化、唯一标识。
2)建立产品档案。
通过产品标识条码在生产线上对产品生产进行跟踪,并采集生产产品的部件、检验等数据作为产品信息,在生产批次计划审核后建立产品档案。
3)通过生产线上的信息采集点控制生产信息。
4)通过产品标识码条码在生产线采集质量检测数据,以产品质量标准为准绳判定产品是否合格,从而控制产品在生产线上的流向及是否建立产品档案。
打印合格证。
3.仓库管理1)货物库存管理。
仓库管理系统根据货物的品名、型号、规格、产地、牌名、包装等划分货物品种,并且分配唯一的编码,也就是“货号”,并且应用于仓库的各种操作。
2)仓库库位管理是对存货空间管理。
仓库分为若干个库房,每一库房分若干个库位。
仓库管理系统是按仓库的库位记录仓库货物库存,在产品入库时将库位条码号与产品条码号一一对应,在出库时按照库位货物的库存时间可以实现先进先出或批次管理。
3)条码仓库管理包括货物单件管理。
不光管理货物品种的库存,而且还管理货物库存的每一单件。
采用产品标识条码记录单件产品所经过的状态,从而实现了对单件产品的跟踪管理。
4)更加准确完成仓库出入库操作。
仓库业务管理包括:出库、入库、盘库、月盘库、移库,不同业务以各自的方式进行,完成仓库的进、销、存管理。
条码仓库管理采集货物单件信息,处理采集数据,建立仓库的入库,出库,移库,盘库数据。
这样,使仓库操作完成更加准确。
它能够根据货物单件库存为仓库货物出库提供库位信息,使仓库货物库存更加准确。
5)一般仓库管理只能完成仓库运输差错处理(根据人机交互输入信息),而条码仓库管理根据采集信息,建立仓库运输信息,直接处理实际运输差错,同时能够根据采集单件信息及时发现出入库的货物单件差错(入库重号,出库无货),并且提供差错处理。
4.市场销售链管理为了占领市场、扩大销售,企业根据各地的消费水准不同,制订了各地不同的产品批发价格,并规定只能在此地销售。
但是,有些违规的批发商以较低的地域价格名义取得产品后,将产品在地域价格高的地方低价倾销,扰乱了市场,使企业的整体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由于缺乏真实、全面、可靠、快速的事实数据,企业虽然知道这种现象存在,但对违规的批发商也无能为力。
为保证政策有效实施,必须能够跟踪向批发商销售的产品品种或产品单件信息。
通过在销售、配送过程中采集产品的单品条码信息,根据产品单件标识条码记录产品销售过程,完成产品销售链跟踪。
5.产品售后跟踪服务1)根据产品标识码建立产品销售档案。
纪录产品信息、重要零部件信息。
2)通过产品上的条码进行售后维修产品检查,检查产品是否符合维修条件和维修范围。
同时分析其零部件的情况。
3)通过产品标识号反馈产品售后维修记录,监督产品维修点信息,记录统计维修原因。
建立产品售后维修档案。
4)对产品维修部件实行基本的进、销、存管理。
与维修的产品一一对应,建立维修零部件档案。
通过对产品的售后服务信息进行采集与跟踪,为企业产品售后保修服务提供了依据,同时能够有效的控制售后服务带来的困难,如销售产品重要部件被更换而造成保修损失以及销售商虚假的修理报表等。
上述五个环节为企业进行产品质量管理控制及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根据物料准备、生产制造、维修服务过程中采集的物料单品信息,统计物料质量的合格率,辅助产生物料质量分析报告;●通过生产线质量控制产品条码信息采集点,采集产品生产质量信息,辅助打印合格证,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的有效控制;●分析生产线质量控制采集点采集数据,提供生产质量分析数据。
(二)商业企业产品的流程产品从厂家经过各种批发、配送渠道,通过零售环节到达最终用户手中。
商业企业的日常业务经营活动主要包括购、销、存三个方面。
商业管理者和经营者迫切需要借助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来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加快物流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准确掌握供销业务情况,及时组织畅销商品﹑降低库存和流通费用,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现实的商业业务管理状况和管理要求成为计算机化管理的重要前提。
商业企业的电脑化管理满足三个层次的要求:经营作业层、管理层、决策层。
在实际作业中,商业企业推行大类管理、单品进销存管理,利用商品上现有的条码再配合自打条码作为自动识别输入的基础,减少了操作时间、提高录入的准确性,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批发商,零售商的流程大致一致,只不过其重点稍有区别,因而放在一起做统一论述。
现代商业须依靠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依靠信息流来控制物流。
在现代化商业企业的管理中,条码已被广泛应用。
在所用到的条码中,除了商品的条码外,还有货位条码、装卸台条码、运输车条码等;商业流通的业务处理中的收货、摆货、仓储、配货、补货、销售等。
条码应用几乎出现在整个商业流作业流程中的所有环节。
下面简要阐述一下应用情况。
1.订货。
无论是总部向供应商订货,还是连锁店向总部或配送中心订货,订货方式可以根据订货簿或货架牌进行订货。
不管采用哪种订货方式,都可以用条码扫描设备将订货簿或货架上的条码输入。
这种条码包含了商品品名、品牌、产地、规格等信息,然后通过主机,利用网络通知供货商或配送中心,这种订货方式比传统的手工订货效率高出数倍。
2. 收货。
当配送中心收到从供应商处发来的商品时,接货员就会在商品包装箱上贴一个条码,作为该种商品对应仓库内相应货架的记录。
同时,对商品外包装上的条码进行扫描,将信息传到后台管理系统中,并使包装箱条码与商品条码形成一一对应。
对零售商而言收货过程的记账单位则是单个商品。
3.入库。
应用条码进行入库管理,商品到货后,通过扫描条码建立商品基本信息,告诉计算机系统哪种商品要入库,要入多少。
计算机系统根据预先确定的入库原则、商品库存数量,确定该种商品的存放位置。
然后根据商品的数量制出条码标签,这种条码标签包含着该种商品的存放位置信息。
然后在货箱上贴上标签,并将其放到输送机上。
输送机识别箱上的条码后,将货箱放在指定的库位区。
零售商入库的过程一般是商品的单品直接上货架,部分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