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摘要]:我国既缺乏从事信息采集、经济预测分析、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硬件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更缺乏既通晓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
因此,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来。
同时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如何造就新型的信息管理人才,使他们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能力,以适应社会信息管理这一要求,成为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2)12- 0228 -01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开办了信息管理专业,最开始叫”电子数据处理”(ept),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了比较规范的专业名字,即”管理信息系统”(mis)。
现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这一专业,有的成立了信息管理学院。
与此同时,我国的大部分具有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优势的工科院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办起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
通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开办该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200 所以上,且已有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是一个客
观事实。
这表明社会对这方面人才是迫切需要的。
可以预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这种需要还会不断增长,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2.1.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组织业务功能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领域包括事务处理、管理信息、知识工作、办公信息、决策支持、群决策支持以及经理支持等系统,这些信息系统针对组织中的某个具体管理功能(如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
在这方面,学科的研究重点在于理解计算机应用的特定领域,以建立组织中应用复杂的计算机技术的基本逻辑。
2.2.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方法。
该学科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研究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建立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系统。
早期其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建造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系统,为组织提供更多的价值(提高运作的效率、提升组织的竞争力或创造新的价值);随着软件技术的进步和商品化软件市场的形成,研究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信息系统的实施及相关的管理问题。
2.3.信息系统的管理。
早期的信息系统基于大型计算机主机,因此集中式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此后,随着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和软件的普及,如何管理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功能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由于软件市场和信息系统服务的兴起,信息系统”外包”成为新的热点,为本学科提出了诸如”信息系统”的可控性、基于合同的信息系统供应。
购买关系等
研究问题。
近年来,信息系统管理的研究课题反映了复杂的管理问题,包括信息系统的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变革,以及全球化经济中的跨国信息系统的管理。
信息系统的管理问题研究通常是跨学科的,它涉及的领域包括战略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等。
3.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议
3.1.坚持宽基础上的专才教育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掌握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它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宽厚的基础,但不要求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都精通。
同时该专业的学生应该精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方面应该是专才。
3.2.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人才是经济的支柱,信息是经济的生命。
”这是日本人的观念。
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原因就在于充分利用和挖掘了国内外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
然而在我国,这种信念、观念和意识仅为一部分人的认识,不少人还处在朦胧状态。
因此,强化信息意识,提高国民的整体信息意识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图书、互联网等一切传播媒介,大力普及信息意识,增强人们的信息智能,提高人们认识信息、吸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3.3.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
我们可以采用按专业教育内涵、结合信息技术应用组织实验教学的模式,组建诸如知识信息组织、信息系统设计、信息分析模式、信息网络管理、计算机信息检索等专业实验室,一方面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配套,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对专业学生开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4.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知识更新
我们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一个缺乏优秀教师队伍的专业是不能生存和发展的。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其它院校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到学院来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国内和出国进修、青年教师攻读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研究生等方式,促进在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在校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保持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的活力,尤其要注意利用因特网加强同国内外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吸收信息研究新成果,以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研究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5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开拓人才
从当前信息服务业的蓬勃兴起,就业市场的拓宽看:未来21 世纪的发展前景,一方面,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普遍强烈;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就业市场上需要的不是传统的信息管理人员,而是既精通信息知识,又具有某些专门领域知识的”双料”专家,即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多面手,尤其是社会适应性强
的开拓型信息管理人才。
这一需求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教育机构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拓宽口径,强化基础,着力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
3.6.注重与国际接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主要是指:专业口径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手段,以及人才培养技术规范与体系方面的接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并不意味着从教育体制到教育内容改革中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是要在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中保持我国的特色,发挥我国的优势,确保有关教育与学术交流的渠道比较畅通,可以在新的环境中持续发挥其优势,以求与国际上本专业的教育同步发展。
因此,正确处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专业教育体系和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目前情况和教育面向21 世纪发展的需要,可以考虑在优化我国信息专业结构中实现宽口径的国际接轨,着重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国际化,以进一步完善专业教育体系。
结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面对的是迅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因此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没有操作经验可以借鉴,社会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必须在理论深度具有一定基础上,认识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潘旭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2005,(02).
[2]黄俊民,顾浩.信息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0,(04).
[3]杨风召,程超.电子商务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