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公式述评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140201027 宋小丹摘要:关于人生公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而人生这个话题却是说不尽的话题。
人生公式是什么?怎样按照人生公式将我们的人生过得无怨无悔呢?本文就将从人生公式(人生素质+勤奋+际遇)来阐述这个话题。
人生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该怎么将我们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过得有意义。
关键词:人生素质勤奋际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并且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都有规划。
但放眼世界来看,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但每个人都想追求成功的人生,都想将自己的人生过得很充实很精彩。
但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如此。
只有那些具备条件的人,才可以做到如此,这些条件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生公式(人生素质+勤奋+际遇),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以下就是我对人生公式的概述:素质指人与生俱来的以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
一般认为,人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四大方面。
其中,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科学文化素质是核心,心理品格素质是关键,政治思想素质是主导。
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就是这几方面综合水平的衡量。
素质是底蕴、是内涵,只有高素质,才能转化为高能力。
这样才能为成功奠定基础。
一个没有素质的人就好比一副空皮囊,只有血肉之躯却没有灵魂。
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没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
因为在今天的这个社会,我们要求的是全面性的人才,综合性的素质。
但毋庸置疑科的是科学文化素质是最重要的,但其他三大素质也显得尤为突出。
只有这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四大方面都具备了,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有素质的人,才能称之为高素质的人。
人的素质是通过与生俱来和后天培养的,其中后天培养是尤为重要的。
这就要靠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各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综合性全面性的人才。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应着重围绕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一〉健康素质就业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点,是大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
健康素质包含两个方面,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身体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以前我们看到的创业者是“年轻是用身体换钱,老时用钱买身体”,这是愚蠢的做法。
身体在人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重要的,要时时保持健康的身体。
部分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相对滞后。
面对这种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一改以“统”、“包”为特征的分配制度为现在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之就业方式,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知识化程度高而社会化程度低;情绪波动度高而自抑程度低;自我认可度高而人际协调力低;成才急切度高而抗挫能力低。
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成长期,就业又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刻,及时予以积极的心理引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
培养和谐心态,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具有强烈的合群心理需求,人际交往易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态,保持身心健康。
〈二〉能力素质1、一般能力即智力。
智力是人的基本能力,其内容和结构: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四个方面。
联合国的“21世纪全球开发计划”指出:“智力(Intelligence)并非是一个单向度概念,除了基本智商(IQ,telligence Quotient),它还包含了人的更多能力:成就智商(AQ)、道德智商(MQ)、情感智商(EQ)、体能智商(PQ)……”。
2、特殊能力。
包括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语言能力、数学计算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眼、手动作协调)、特殊从业能力等等。
如飞行员除了“视力好”以外,还要求对空间距离的判断要非常准确,要求两眼的深度感要好。
〈三〉道德素质道德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培养自身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组织纪律观念等内容。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有职业道德感。
〈四〉专业素质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在激烈的竞争中,专业技能的扎实是被用人单位看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专业素质的培养着力培养其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
〈五〉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人脉”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基础,也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和依据。
大学生应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这样你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及人际交往艺术,这样自己才会进步,所谓“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就是这个理。
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的培养应着眼于语言表达、社交、社会适应能力这三方面。
〈六〉学习、创新方面的素质。
学习是一个终身的任务,创新意识和能力来源于不断的学习中。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为了不落后于时代,走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时刻的学习。
此素质的提高必须着眼于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七〉审美素质很多大学生缺乏审美观,主要是缺少审美能力,因为从小就没树立好审美意识。
现代世界是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和谐作为社会的一种存在状态。
当然,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也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和谐眼光”-----审美。
审美素质的培养应着重培养其美感、审美意识、审美观、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等五个方面。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1、在日常的学习生活的点滴培养职业理想。
人的素质能在日常的生活习性中得以展现和流露,习惯也是个人素质的真实写照。
所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必须从日常的生活细节及点滴做起,看过汪中求先生写的《细节决定成败》的人都知道细节的重要性。
2、在专业学习和实习中培养职业兴趣。
这是一个职业素质锻炼的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及其他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
大学生要把握好每次这样的机会,不要害羞,不要胆怯,不要怕丢面子,在训练中要做到“胆大、心细、脸皮厚”。
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和改进职业价值观。
大学生可以利用好每个假期去社会实践,无论是否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都是很好培养职业素质的机会。
只要你树立“职业神圣”的观念,你就会从你从事的每项工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职业素质并加以培养。
同时,你也能从实践中改进自己以前不足的职业素质理念,不断的培养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职业素质得到不断的升华。
以上都是从大学自身角度来说的。
我们知道大学生毕竟是从小在学校度过的,对社会了解不多,对就业信息了解太少,刚出社会对他们来说面临着很多压力,所以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仅靠自身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辅助指导。
1.建立学生——学校支持系统。
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
进行就业教育和择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其创业、竞争、挑战意识。
坚持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
2.建立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及其影响因素也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高职高专的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
如自信心的培养、政治素质的培养、就业观念的培养等等都是职业素质培养新增的内容!勤奋就是坚持不懈地(工作或学习),并且勤奋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自己养成的。
产生勤奋的原因有多种,有的是心怀抱负和信念,也有的是因为某种原因或在某事上受挫,从而勤勉起来。
但是,只要勤于工作,就会有成功的必然。
很早以前,古人就曾说过,天道酬勤,只有勤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以来,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一不与勤奋有着难解难分的渊源。
数不胜数的名人志士、学者大师都是最好的例子。
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马克思写《资本论》时花了整整40年时间才写出著名的作品,他为了搜集资料,光日记就有1300多篇。
由于经常思考时经常爱踱步,竟把地踱出一条深深的印痕;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
如果把他20岁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也只有经过汗水浇灌的成功才是最值得称赞的。
在当代社会,我们所要求的勤奋不再是那种死读书的勤奋,而是有方法有技巧的勤奋,是劳逸结合,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勤奋。
这才是当代社会所要求的勤奋。
际遇:遭遇。
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其实自古为良相的并不是都从举业出身,一靠自己确实有经济之才,二靠风云际遇耳。
”其实光靠素质和勤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还需要一个最必要的因素就是际遇。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的文人骚客空有学识却壮志未酬的原因了。
每一个人一生当中都有自己固有的机缘,只是这个各不相同的机缘在每一个人的领悟、把握和错失中演化成为他自己所经历的人生际遇。
每一个特定的人生机缘当中,每一个人能否领悟到和把握得住,并真实经历了它之时,这个机缘才能转化为他的人生际遇。
从某一角度说,人生机缘是每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固有的机会和缘份;但每一个人能否领悟并把握了,这又是另一回事。
本来这些都是可以在自己意识到的基础和能够认识到的基础上进行把握到的,可是由于自己的失误,将这些本可以把握住的机会疏漏了。
如明知自己拥有文学创作天赋,可是他由于自己的懒惰和缺乏坚韧意志来坚持创作;因此,他为了舒适生活去从事琐碎工作而抛弃文学事业。
有的则因为我们自己没能够感知一些机缘的存在而丧失的,如一个人他拥有音乐天赋,由于他本身没能意识到这一优异条件而没有去开发它。
如此,我们实现生活当中的有些人有些事就是这样与我们失之交臂。
这样,他这一生中所遇所为便造就了他一生这个现状,这个现状就是他的人生际遇了。
古今中外太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牢牢抓住际遇,我们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施展自己的抱负。
但这个人生公式是否适用于每个人呢,又是否科学合理呢?我看不完全。
比如爱迪生就曾提出一个他认为的人生公式: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在爱迪生看来,素质是必要的,而勤奋则是重要的。
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获得成功。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林语堂的人生公式则是:现实-梦想=禽兽;现实+梦想=心痛;现实+梦想+幽默=智慧。
林语堂在《人生不过如此》一书中写道,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地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就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道理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