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语文古诗词赏析题目集锦

初一语文古诗词赏析题目集锦

【一】.读苏轼的《浣溪沙》一词,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A.“兰芽”“子规”点明春天的季节。

眼前景物幽雅洁净,赏心悦目,充满春的生机。

B.“休将白发唱黄鸡”,意即不要因为有了白发就徒自悲伤,感叹黄鸡催晓,光阴易逝。

C.这首词先写眼前美景,诱发人热爱生活的情怀,再以反诘激起议论,抒写人生哲理。

D.作者借用“溪水西流”比喻人生定能“再少”,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热爱生活、向往未来、自强不息、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和合称“小李杜”。

2.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3.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义,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就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涨起,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

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4.⑴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

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其名为,他和苏轼、共称文坛“三苏”。

⑵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下片问,归根到底是在问。

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把酒问月》中“”诗句。

⑷词的上阙,写词人“”的想像,词中描绘了一个的境界,表现了对的追求。

词的下阙写“无眠”是对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

⑸下面几句话,朗读时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六】选出对辛弃疾《西江月》赏析有误的一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A、整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夏日夜图,表达了作者企盼丰收的情怀。

B、词的上片写幽静迷人的夜景。

“说丰年”,是作者聆听农人乘凉畅谈丰收的喜悦。

C、下片描写了山雨欲来,茅店躲雨的惊喜心情。

“两三点雨”,雨点很大,不紧,疏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

D、全词用了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等表现手法,生动、活泼、欢快、灵活,让人们品味到了农郊野外的清新的泥土气息。

【七】选出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读有误的一项:()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作者取景于飘泊无定的杨花和啼血的杜鹃,满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景中寓情。

B、次句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含蓄地表达了对王昌龄处境的同情。

C、后两句抒情:我让那无上的朋友,带走我对你的同情、安慰,我希望君王早日让你离开那荒凉之地。

D、全诗构思奇巧,形象鲜明可爱,一片挚爱真情寄寓其中,这是诗人正直、坦率、待人热诚的性格的写照。

【八】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秋词(刘禹锡)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

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九】细读下列两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淮上与友人别李白郑谷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

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一)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2、诗中“,。

”一联被后人评价为有盛唐气象的名句。

3、“风正一帆悬”中的“风正”可否换成“风顺”?为什么?4、如果将“风正一帆悬”改成“风正数帆悬”好不好?为什么?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联,你认为它妙在何处?(二)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6、诗中的周郎指,他生活在。

(年代)7、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你还能举出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吗?(不少于两个)8、“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中的“东风”有两层含义,各指什么?9、作者借“二乔”来象征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三)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上片写,下片抒怀,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

11、词的“?,。

”三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12、词的“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一句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这两句异曲同工的诗句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13、请说说这首词所表达词人的人生态度?(四)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4、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他与合称为为“张王乐府”。

15、此诗展现了一幅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16、前两句写景,、、之景虽说是无声,却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也不难感受到诗人绵绵的忧思。

17、后两句诗人借明月抒怀,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在古诗文中是常见的写法,请你写出两句借月抒怀的诗句:①祝福友人:,。

②祝愿天下所有人:,。

③思念故乡、亲人:,。

(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又名为《》,文题中的“张十八”指的是水部员外郎,“员外郎”是水部副职,正职叫。

19、解释下列字词并给加点字注音:①酥()()②绝胜()③皇都()20、诗的前两句写景,其中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

后两句转为,以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

21、请将诗人在前两句中所表现的意境描绘出来。

(80字左右)(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2、这首词以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图,使人有身历其境之感。

23、词的“,”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24、本首词上片写,下片写。

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词人将其糅合的巧妙自然,同时词的三、四两句运用了的写法,将农村丰收后的喜悦之景跃然笔端。

25、本首词描写的是季的景物,从、、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26、本词中运用数字对偶的句子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