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二)
第1课时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教材第13页例1)
教学目标
1.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
形状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若干,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在图形上写出来。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例1。
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2.解决问题。
(1)摆一摆。
用自己手里的4个小正方体摆成图中的形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
摆好后,交流、展示。
(2)看一看。
提问: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摆好的几何体,先想一想,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
组织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①观察物体时,先确定观察的方向。
②观察时,视线要和观察的物体在同一水平线上。
③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来观察。
……
现在,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摆好的几何体,你观察到的几何体是什么形状的?
引导学生观察几何体并进行联想。
(3)连一连。
课件展示:
(4)说一说。
提问:谁能说说是怎样判断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的结果的?
组织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①从上面看可以确定几何体的最下面一层中每个小正方体基本的摆放位置,有两排,前面一排摆放了3个小正方体,后面一排摆了1个小正方体;从列数看有3列,左面一列有2排,中间和右面各1排。
②从前面看是1层,有3列。
③从左面看,这个几何体有两排,且都是1层。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四”第1~2题。
第1题:
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太理解或不懂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例1:
教学反思
1.在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力。
2.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时,设计了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观察到的图形,最后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学生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并通过拼摆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下图是由多少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体?
分析:数小正方体的个数,要注意分类计数,做到不重不漏。
(方法一)按层计数。
从上往下看,第一层有2个小正方体,第二层有7个小正方体,第三层有9个小正方体,共有2+7+9=18(个)小正方体。
(方法二)按列计数。
从左往右看,第一列有5个小正方体,第二列有7个小正方体,第三列有6个小正方体,共有5+7+6=18(个)小正方体。
(方法三)按行计数。
从前往后看,第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第二行有6个小正方体,第三行有7个小正方体,共有5+6+7=18(个)小正方体。
解答:图形是由18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体。
解法归纳:判断物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要注意分类计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相关知识阅读
盲人摸象
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养了许多大象。
有一天,他正坐在大象身上游玩,忽然看见一群瞎子在路旁歇息,便命令他们走过来,问他们:“你们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吗?”瞎子
们同声否认道:“陛下,我们不知道。
”国王笑道:“你们亲自用手摸一摸吧,然后向我报告。
”瞎子们赶紧围着大象摸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们开始向国王报告。
摸到象耳朵的瞎子说:“大象同簸箕一样。
”
摸到象腿的瞎子说:“大象和柱子一样。
”
摸到象背的瞎子说:“大象好似一张床。
”
摸到象尾的瞎子说:“大象好似绳子。
”
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们把自己摸到的某一个部分误认为是全体。
后来人们便用“瞎子摸象”来形容那些观察事物片面,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人。
第2课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材第14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拼成的不同物体,能正确辨认从同一方向观察到的不同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物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同一方向观察到的不同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具准备
形状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若干,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用线连一连,看看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例2。
摆一摆,看一看。
从上面看这3个物体,图形相似吗?从左面和前面看呢?
2.解决问题。
(1)摆一摆。
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摆成上面的立体图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
摆好后,交流、展示。
(2)看一看,说一说。
拼摆完成后,先看一看,再说一说是怎样摆放的?
组织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①左图有两层,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4个小正方体放在了第一层最左边一列的上面。
②中图有两层,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4个小正方体放在了第一层中间一列的上面。
③右图有两层,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4个小正方体放在了第一层最右边一列的上面。
提问:从上面、前面和左面看这3个几何体,所看到的图形相同吗?
引导学生观察几何体并进行联想。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①从上面看,三个几何体都只有一排三列,呈“一”字摆开。
②从前面看,三个几何体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左图有两层三列,最左边的是两层;中图也是两层三列,中间的是两层;右图还是两层三列,但是最右边的是两层。
③从左面看,都只有一列两层,呈“日”字形。
课件展示:
从上面看:
从前面看:
提问:谁能概括总结一下从三个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共性?
引导学生回答:从上面和左面看形状是相同的,但是从前面看形状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不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还向学生渗透了个数相同的小正方体可以摆成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只从一个或者两个方向观察小正方体,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小正方体的位置和个数的。
】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从侧面和上面看,3个物体的图形相同,从前面看,3个物体的图形都不同。
2.完成教材第15~16页“练习四”第3~5题。
第3题:(1)
(2)
第4题:(1)从侧面看三个物体的图形都相同。
(2)从前面看三个物体的图形都不相同。
第5题:(1)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
的有(2)(3)(5)
的有(1)(4)(6)。
(2)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的有
(1)(2)(4)(6)。
(3)这几个物体从上面看没有图形相同的。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从同一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不同形状的物体,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例2:从上面看,图形相同。
从左面看,图形也相同。
从前面看,图形不相同。
教学反思
1.在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和空间想象力。
2.从同一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不同形状的物体时,设计了先摆一摆,再看一看,说一说观察到的图形,最后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并通过拼摆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几何体,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看,看到的结果都形如,这个几何体最多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最少有多少个?
分析: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看,看到的形状都是,那么这个几何体有三行、三列,最多由3×3=9(个)小正方体搭成,如图1;最少由3个小正方体搭成,如图2。
图1
图2
解答:这个几何体最多由9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最少有3个。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明确搭成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有几行几列,再进一步分析求解。
相关知识阅读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数学问题中的变化规律、位置特点、图形特征、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都运用了观察法,在观察物体中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