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述题(共40 分,每题8 分)1、试述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答案要点:(2)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点:一是强调人类不能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实现;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与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的机会相平等。
(1)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以下几层含义: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彼此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的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的权利;可持续发展呼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2、生态学具有哪些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指导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环境保护有何意义?答案要点:(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该规律反映了生物间的协调关系,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础;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要充分认识到“物物相关”“相生相克”规律。
(2)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一方面要严格防止污染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以免这些物质经多次循环富集后危及人类;另一方面,要设计能量利用率高的系统,以充分利用各种能量。
(3)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这里所指的物质输入输出的平衡规律即是协调稳定规律,它涉及了生物、环境和生态系统三个方面。
当一个生态系统不受人类干扰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是相互对立的关系,生物体进行输入时,环境必然进行输出,反之亦然。
(4)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生物给环境以影响,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生物;人类对大自然无限制的开发利用,势必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因而人类的每一项活动都要充分估计到环境的反作用。
(5)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任何生态系统中作为生物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资源,在资源、数量、空间和时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度。
人类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生态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
环境学基础课程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对下列一些说法,你认为对的在括号内划“√”;你认为错的在括号内划“×”。
)(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度随营养级的降低而增大。
()2.城市生态系统是经过人类充分改造过的人工环境。
()3.我国水资源按人均占有量计,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
()4.臭氧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电离层。
()5.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于年轻型,但已开始向成年型过渡。
()6.形成烟雾型大气污染的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是温度高。
()7.两噪声的声压级均为69分贝,叠加后的声压级为69.3分贝。
()8.引起骨痛病的重金属污染物是Hg。
()9.水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水的总体。
()10.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群落多样性。
()11.中国人口问题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是年龄结构呈老龄化。
()12.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是大气颗粒物污染。
()13.导致温室效应最为明显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
()14.环境科学道德观的核心是尊重自然。
()15.有机氯农药易于富集在动物的骨骼中。
()16.“环境状态”“环境容量”可列入资源范畴。
()17.藻类→甲壳虫→小鱼→大鱼这种食物链属捕食性食物链。
()18.导致米糠油事件的污染物是多氯联苯。
()19.铅、镉、汞元素可随食物链富集。
()20.水俣病的成因是由于人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贝,从而使机体中富集了铬。
()参考答案:1.×;2.√;3.×;4.×;5.√;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17.√; 18.√; 19.√; 20.×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在以下列举的自然资源中,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是[a ]A. 水资源B. 铁矿C. 石油D. 古生物化石2.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如果人类只能获取地球上植物总产量的1%,那么地球只能养活[a ] A.80亿人B. 100亿人C. 500亿人D. 800亿人3.根据大气圈中大气组成状况及大气在垂直高度上的温度变化而划分的大气圈层,自地球表面各层依次为[b ]A.电离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B.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C.对流层、平流层、过渡层、逸散层D.中间层、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4.稳定人口的主要措施是[ b]A. 发展生产B. 降低总和生育率C. 提高人口素质D. 优生优育5.世界上公害事件中,哪一类的污染事故最多[d ]A.水污染事故B.食品污染事故C.土壤污染事故D.大气污染事故6.可适用于人类饮用的淡水和河流的水量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不到[a ]A.1% B.2% C.3% D.4%7.排放污染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环境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是[ b]A.生活污染源B.工业污染源C.交通污染源D.农业污染源8.我国环境保护三大政策是[ c]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B.谁污染谁治理,排污许可证,污染集中控制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D.强化环境管理,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污染限期治理9.有机物在水中的主要降解作用是[ d]A.化学氧化B.光化学氧化C.化学氧化和光化学氧化D.生物化学氧化10.新文明时期的新发展观主要表现在[b ]A.资源观和价值观;B.道德观和资源观;B.道德观、资源观和价值观;D.道德观、环境发展和价值观11.酸雨的pH值范围是[d ]A. 7.0以下B. 6.5以下C. 6.0以下D. 5.6以下1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d ]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硫化氢D. 氟利昂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于[c ]A.1979年B.1983年C.1989年D.1999年14.反映人口自然变动的综合指标是[d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B.C.机械增长率D.自然增长率15.环境科学与其它学科相比,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的两个显著特点是[c ]A.整体性和特殊性B.区域性和综合性C.整体性和综合性D.系统性和变动性16.人口长期自然增长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的结果是[ b]A.人口稳定B.人口老化C.人口减少D.人口增长17.若人口年自然增长率r=10%,则人口增长一倍所需的时间为[b ]A.17年B.7年C.35年D.70年18.属于物理污染的是[b ]A.汞污染B.放射性污染C.霉菌污染D.染料污染19.有机物好氧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c]A.CH4 B.H2S C.CO2 D.NH320.下列人类活动中造成SO2排放量最大的是[a ]A.热电厂B.炼油厂C.石油燃烧D.燃烧天然气21.生态系统中低位营养级被上一个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仅占其能量的[b ]A.5% B.10% C.15% D.20%22.人类关于环境必须加以保护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但一般认为,环境科学产生于[c ]A. 19世纪90年代B. 20世纪40年代C. 20世纪50-60年代D. 20世纪70年代23.一般认为,人口增长的类型属于[ d]A.直线增长B. 负指数增长C. J型增长D.指数增长24.物种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 d]A.食物来源不足B.天敌繁殖过快C.盲目过度捕杀D.生存环境破坏参考答案:1.A;2.A;3.B;4.B;5.D;6.A;7.B;8.C;9.D;10.B;11.D;12.D;13.C;14.D;15.C;16.B;17.B;18.B;19.C;20.A;21.B;22.C;23.D;24.D五.论述题(28分)中国可持续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你认为这些环境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答案要点:中国可持续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一大问题是人口问题;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控制人口数量和提出人口质量;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是一项成功的人口政策,而且也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第二大问题是资源问题,在分析中国“地大物博”的同时,应清醒地注意到我们所面临的以下几方面的资源问题:①我国人均的耕地、森林、草地和淡水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20%、25%和28%。
②矿产资源较丰富,但矿产的品位低、开采难度大以及分布格局与消耗格局不相对应等原因决定了我国还是一个矿产资源缺乏的国家。
③可再生类的植物、动物产品的人均产量和拥有量水平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
④资源的利用率低。
第三大问题是生态问题,虽然环境污染状况已在总体上得到控制,但局部地区仍在持续恶化。
SO2 、烟尘污染仍较严重,如全国600多座城市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酸雨仍未等到彻底控制;机动车造成的污染在加剧。
水的污染更为严重,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的河段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生态恶化的第二个方面是生态平衡被破坏。
由于人口膨胀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途径: (1)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实行计划生育努力减缓人口对环境的压力;(4)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5)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和防治工业污染的主要内容;(6)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7)加强环境管理;(8)依靠环境技术进步,搞好环境保护工作;(9)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环境学基础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 共25分)1.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度随[ ]A. 营养级的提高而增大;B. 营养级的降低而增大;C.有机体个体增大而增大;D. 有机体个体减小而增大2.在以下列举的自然资源中,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是[ ]A. 水资源B. 铁矿C. 石油D. 古生物化石3.城市生态系统是[ ]A.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加合;B.与外界没有联系的孤立体系;C.经过人类充分改造过的人工环境; D. 是孤立的自然环境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于[ ]A. 1976年B. 1978年C. 1979年D. 1982年5.我国水资源按人均占有径流量计算,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A. 1/4B. 1/5C. 1/6D. 1/36.臭氧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电离层7.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于[ ]A. 年轻型;B. 年轻型,但已开始向成年型过渡;C. 成年型;D. 成年型,但已开始向老年型过渡8.形成烟雾型大气污染的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是[ ]A. 低温B. 风速小C. 温度大D. 逆温9. 有两个噪声,其声压级均为69分贝,叠加后的声压级为[ ]A. 69分贝B. 69.3分贝C. 70分贝D.72分贝10.稳定人口的主要措施是[ ]A. 发展生产;B. 降低总和生育率;C. 提高人口素质;D. 优生优育11.引起骨痛病的重金属污染物是[ ]A.Zn B.Hg C.Pb D.Cd12.水资源是指[ ]A.地球上自然水的总体;B.淡水;C.地表水;D.工农业用水和饮用水13.新文明时期的新发展观主要表现在[ ]A.资源观和价值观;B.道德观和资源观;C.道德观、资源观和价值观;D.道德观、环境发展和价值观14.中国在人口问题上所受到的最严重挑战是[ ]A.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过快的增长速度;B.年龄结构呈年轻化;C.性别比不平衡;D.人口素质低15.导致温室效应最为明显的温室气体是[ ]A.CO2 B.NOx C.O3 D.氟利昂16.环境科学道德观的核心是[ ]A.征服自然B.改造自然C.利用自然D.尊重自然17.有机氯农药易于富集在动物的[ ]A.肌肉中B.脂肪中C.骨骼中D.毛发中18.下列名称中属于资源范畴的是[ ]A.环境科学B.环境状态C.环境规划D.环境评价19.藻类→甲壳虫→小鱼→大鱼这种食物链属于[ ]A.捕食性食物链;B.碎石性食物链;C.寄生性食物链;D.腐生性食物链20.导致米糠油事件的污染物是[ ]A.多环芳烃B.苯并(a)芘C.多氯联苯D.二苯并蒽21.下列元素中可随食物链富集的元素为[ ]A.Na B.Pb C.Cl D.S22.有机物在水中的主要降解作用是[ ]A.化学氧化;B.光化学氧化;C.化学氧化和光化学氧化;D.生物化学氧化23.水俣病的成因是由于人食用的鱼、贝机体中富集了[ ]A.镉B. 多氯联苯C. 砷化合物D. 甲基汞24.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如果人类只能获取地球上植物总产量的1%,那么地球只能养活[ ] A.80亿人B. 100亿人C. 500亿人D. 800亿人25.根据大气圈中大气组成状况及大气在垂直高度上的温度变化而划分的大气圈层,自地球表面各层依次为[ ]A.电离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B.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C.平流层、对流层、是间层、电离层;D.中间层、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参考答案:1.A;2.A;3.C;4.C;5.A;6.B;7.B;8.D;9. D;10.B;11.D;12.A;13.C;14.A;15.A;16.D;17.B;18.B;19.A;20.C;21.B;22.D;23.D;24.A;2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