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盲人摸象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盲人摸象

语言活动:盲人摸象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引导幼儿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盲人摸象》。

2、丝巾五条,玩具大象一个。

活动过程:
1、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谜面:鼻子粗又长,耳朵宽又大,腿像一根柱,身像一堵墙,尾巴细又长。

(大象)
引导幼儿猜谜语,如果幼儿猜不出,可用动作提示。

2、出示教学挂图,引出寓言故事。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大象的寓言故事。

”然后开始讲故事。

讲完后提问: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五个盲人是怎么说的?他们说对了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提问:什么样的人是盲人?他们感知事物的方法和我们一样吗?他们怎样辨别事物?(摸)。

讲盲人摸象这个成语的意义: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做出全面的判断.
老师再讲一遍故事,边讲故事边提问,并让幼儿练习五位盲人的动作和模仿他们说话。

引导幼儿学说五个盲人说的话,如:摸到象鼻子的人说:“大象又粗又长,就像一根管子。

”摸到象耳朵的人所:“大象又大又扁,像一把扇子。

”摸到象身的人说:“大象又宽又厚就像一堵墙。

”摸到象腿的人说:“大象就像一根柱子。

”摸到尾巴的人说:“大象又细又长,像根绳子。


提问:为什么他们五人说的大象都不一样呢?
3、拿出丝巾和玩具大象请幼儿表演《盲人摸象》。

①请五位幼儿蒙上眼睛摸玩具大象。

②谈谈你摸到的大象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理解:每个孩子摸到的只是大象的局部,不是整
体。

综合几个小朋友的描述,总结大象的外貌特征。

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延伸活动:
玩《盲人摸物》的游戏,让幼儿蒙上眼睛摸生活中的物品,并用语言描述出来,引导幼儿认识事物要从多角度进行,要全面,不能只看片面,以偏概全。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