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PPT课件



1、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2、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 时;
3、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 时。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曹刿的形象:
曹刿:
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 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紧扣 住“远谋”。
成语
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 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凭 请让我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 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 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 个条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从。”
难句翻译: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忠之属也,可以(此)一战。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
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注意 “可以”是两个词:

夫 有 责
天 下 兴

说一说
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及相关人物。
曹操~袁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曹操~周瑜
项羽~章邯
巨鹿之战 淝水之战
苻坚~谢安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
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编 《
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必以之(衣食类养生的东西)分人。
结构层次 一、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详写)
1、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 的原因。
2、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 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二、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略写) 三、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详写)
1、论述反攻敌人的有利时机。 2、论述追击敌人的有利时机。
第一层: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
春秋地图 请你找出齐国和鲁国的位置
说文解字:间
• 最早写做“閒”——从门缝中能看到月亮, 表示“门缝”。
• 引申为“缝隙”、“空儿”。 • 有缝便可插入东西,引申为插入、参与。
“又何间焉”的“间”即参与之意。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1
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事 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 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刿说的 “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集工作来 说。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书
左 传
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 》
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善于通过 简
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后代散文发 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小知识:春秋三传:
春秋 三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左传
作者公羊高 作者谷梁赤 作者左丘明
⒍句式
⑴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⑵省略句 再而衰。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
衰弱了。 ⑶倒装句
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⒊通假字
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 及。
省略句式理解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之(这个条件)一战。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难句翻译:
夫战,勇气也。 1. 作战,要靠勇气。 2. 打仗,是靠勇气的。 3. 打仗,靠的是勇气。
倒下
埋伏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怕有伏兵 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 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第三段: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
纠齐国(齐襄公

小白 (齐桓公)
鲁国

长勺
莒jǔ国
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 他“论”的是什么“战”?
•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 他“论” 的是 春秋时以弱胜强的
战役之一 —— 齐鲁长勺之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说文解字

• 左边是鼓形,上有装饰,下有鼓座; 右边是一只手拿鼓棰击鼓。
• 原义是击鼓、敲鼓,动词;引申为名 词的鼓。
春秋地图
• 长勺
长勺在哪里?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2
春秋时代的作战方式是车战:一车 四马,上乘三个甲士(一人驾车,左右 各一),车后还有72步卒。击鼓是进攻 的信号。进攻时战车冲锋在前,步卒紧 跟其后。打败的一方往往离开车辙,人 仰马翻,落荒而逃。所以本文有“公与 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 语。
古义: 指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
的生命或利益。
加 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信 必以信 古义:实情。 今义:书信。
狱 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虽 虽不能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再 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忠 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本分的事 今义: 忠诚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 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这点 儿小诚信,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 的。”
实情 判断
尽力做好 案件 即使 分内的事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追赶 追击
大败 车辙
驱车 车前的 (追赶) 横木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遂逐齐师。
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 车追赶。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 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 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第二段:叙述长勺之战的 经过 。
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 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 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 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 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 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 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 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讨论:第二段 本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怎样的人? 临阵从容,胸有成竹, 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讨论:第三段
1、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取信于民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战 争 胜
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战略因素: 有利阵地----战于长勺
利 的 因
战术因素: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 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 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 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 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 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 后世影响很大。
可,可以。 以,凭。
第二层:曹刿与鲁庄公战前的对话,说 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的先决条件。
第一段:叙述战争发生的 背景 ,曹刿 与 鲁庄公 战前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 是赢得战争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 乘坐

击鼓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 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 了。”
彼:他,对方;竭:尽;盈: 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 们的士气正旺盛。
辙乱旗靡:
辙:车辙;靡:倒下。车辙 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 溃败逃窜。
研读课文,把握曹刿战略、 战术思想
1.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 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注意归纳:
说出下列词的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参与
隔开,不连接
可以 可以凭借
表示可能、许可
牺牲 祭祀用的猪牛 为正义事业舍生,引
羊等祭品
申为丢弃某种利益

案件
监狱
⒈古今词义 伐 齐师伐我 古义: 攻打、讨伐。 今义: 砍伐。 间 又何间焉 古义: 参与。 今义:中间。
鄙 肉食者鄙
古义: 鄙陋,目光短浅。 今义: 卑鄙。 牺牲 牺牲玉帛
⒉词性活用 神弗福也。
保佑。 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
⒋一词多义 请
曹刿请见。 请求。 战则请从。 请让我。 从
战则请从。 跟随。 民弗从也。 服从。 故
公问其故。 缘故、原因。 故克之。 所以。
⒌虚词
以 何以战。 凭 必以分人。 把 之 肉食者谋之。 代词,指这件事。 小大之狱。 助词“的” 公与之乘。 代词他,指曹刿。
战 请见
小惠未徧 民弗从 取
前 初论
小信未孚 以情察狱
神弗福 信 忠之属 于

公将鼓之 未可
战 中
参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