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风险源及预防措施

主要风险源及预防措施

主要风险源及预防措施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主要风险源及预防措施我部负责达陕高速公路D10合同段土建路基工程的施工,起讫桩号K59+760~K67+925,路线长。

主要工程量有路基挖方118万方,填方132万方;桥梁12座合计延米;隧道2座合计单洞6143延米;涵洞18道合计延米及路基防护、排水等工程。

根据国家、地方施工安全方面的具体规定与技术标准以及承发包合同、招投标文件、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万达高速公路现场调查所获得的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结合本管段的实际地形地貌,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以下存在的主要风险源:一、金竹山隧道主要风险源及预防措施通过对金竹山隧道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的研究,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和设计地质条件,分析了隧道存在的主要风险源。

(一)不良自然地质带来主要风险源和应对措施1、不良自然地质现象(1)岩溶对隧道的影响:存在涌、突水危险和断层带处突岩屑、泥现象。

(2)断层及破碎带(3)突水、突泥(4)浅埋、偏压(5)坍塌冒顶,沟水突然涌入隧道的潜在危险。

2、应对措施(1)岩溶岩溶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地层中。

岩溶的发育程度取决于围岩的溶蚀性。

治理岩溶地层,首先要查明岩溶在隧道出露的位置、规模、形态,有无泥、砂充填,是否与地下暗河连通,是否有地表水补给等。

根据探明的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位于拱部及边墙的小型溶洞,在衬砌断面外用浆砌片石或低等级混凝土回填,有水时则视水量大小采用埋管或凿槽的方法将水引入边墙水沟内。

位于隧底的溶洞,采取换填、钢管注浆加固的处理方法,也可根据溶洞规模采用架设钢筋混凝土梁的方法。

对于有泥、砂、水充填的大型溶洞,应遵循“限量排放,排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处置。

对其采取长管棚或小导管注浆进行超前支护,短台阶预留核心土环状开挖,网喷和钢支撑进行初期支护的综合处理措施。

对于特大型溶洞一时难以处理的,可考虑设置迂回道坑,后期再进行处理,以节省工期。

(2)断层及破碎带为防止开挖断层及破碎带时出现坍塌,保证施工安全,开挖前应对断层及破碎带进行地质探测。

根据探测的水量大小、水压高低等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大水量、高水压地段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先帷幕注浆,再开挖,辅以小导管注浆。

水量不大时采用长管棚注浆超前支护,然后开挖,水以排为主,排堵结合。

(3)突水、突泥根据地质超前预报资料,施工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注浆封堵措施,防止突水、突泥发生。

通过地质超前预报确定突水、突泥地段的准确位置,留不小于4m的安全岩柱。

用钻机向工作面钻眼,使前方地段的水和泥有控制的排出,缓解压力,避免突水、突泥情况的发生。

出现突水、突泥情况,采取以下处置方案:1)从炮眼或围岩裂隙往外喷水、喷泥时,说明有突水、突泥可能,立即撤出人员。

在这种情况下爆破采用远距离放炮或洞外放炮,人员撤至洞外。

2)规模较小,可采取清除填充物,用浆砌片石回填,再进行衬砌。

同时注浆加固四周围岩,扩大注浆范围。

3)规模较大,可能把断层破碎带泥石带出,形成泥石流和塌方。

此时应冷静观察规模大小和影响范围,分析原因采取以下处理方法:①对初支部分进行加固,围岩进行注浆,防止灾害扩大,并加紧完成二衬,对突水涌泥点前方围岩进行深孔注浆固结。

②如突泥点空隙不大,隙口可进入时:先用纤维混凝土封闭隙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浆砌片石在开挖面回填3m~5m,清除泥石,用双层小导管超前注浆。

按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短循环的方法向前施工;如突出泥石流量大,堵死隧道,拟采用超前大范围分层注浆,固结开挖线外周边围岩5m以上,并用混凝土小导管短距离超前补充浆液,用短开挖,强支护,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方式稳步向前推进。

4)在洞内设集水坑并配备泥浆泵和水泵,分级把泥、水排出洞外。

5)开挖后周边预注浆。

(4)浅埋、偏压对浅埋段的处理以防坍塌为目的,遵循“先地表后洞身,先超前支护后开挖”的原则进行处置。

首先对浅埋地表进行帷幕注浆,增加拱部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完善防排水措施,防止地表积水。

开挖前施作超前管棚或小导管注浆,固结前方开挖面,对地表帷幕注浆做进一步加固和补充。

采用留核心土,分台阶环形开挖,微药量爆破,尽可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开挖后及时施作网喷、钢架等初期支护。

对偏压段的处理以平衡偏压,重新调整围岩应力分布和受力状态为目的。

根据偏压程度,在洞外受偏压方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浆砌片石或回填混凝土的方法进行加固。

开挖前进行超前管棚注浆,开挖后架设钢支撑进行初期支护或灌注钢筋混凝土,进一步提高洞身的整体性和抗拉、抗剪、抗压强度。

(5)坍塌冒顶,沟水突然涌入隧道。

隧道通过候家沟沟床处,除隧道易发生坍塌冒顶外,也易发生沟水突然涌入隧道的潜在危险。

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过程中,在围岩的工程水文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反应出一些征兆。

根据征兆预测围岩稳定性,进行地质预报,保证施工安全,防治隧道坍方。

特殊和不良地质,如断层及破碎带、地下水、松散地层等稳定性差的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有以下征兆:1)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的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水质由清变浊(地下水将断层泥带走)等都是即将发生坍方的前兆;2)拱顶不断掉下小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坍方;3)围岩节理面裂缝逐步扩大;4)支护状态变形(拱架接头挤偏或压劈、喷射混凝土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纹或剥落等)、敲击发声清脆有力、甚至发出声响;5)围岩或初期支护,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d,拱顶下沉量大于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有可能出现失稳坍方。

隧道坍方预防措施1)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设计探明的富水、富泥及断层破碎带时,要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涌泥、渗水增大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改变施工方案。

2)加强围岩量测工作。

通过对量测数据分析处理,按照时间—位移曲线规律,及时调整和加强初期支护,同时重视混凝土衬砌及时施作。

3)严格控制爆破装药量,尽量减小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

4)保证施工质量,超前预注浆固结止水,钢架制作、初期支护和混凝土衬砌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

5)严格控制开挖工序,尤其是一次开挖进尺,杜绝各种违章施工。

6)施工期间,洞口应常备一定数量的坍方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等,以备急用。

7)有下述现象发生时,应先撤出工作面上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指定专人观察和进行加固处理。

①围岩量测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急剧加快。

②围岩面不断掉块剥落。

③初期支护喷混凝土表面龟裂、裂缝或脱皮掉块,钢架严重变形。

对于沟水突然涌入隧道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1)改变沟水的流向,在隧道施工该段落时,不在隧道顶部流过。

2)对沟底进行注浆加固,增加拱部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3)洞内采取超前大管棚注浆辅助施工措施。

4)开挖后对洞室周边进行注浆。

2、煤、瓦斯对隧道的影响当隧道穿越煤系地层和含瓦斯地段时,坚持“全防爆、超前探、勤检测、强通风”的施工原则。

在接近突出煤层前,对设计标示的各突出煤层位置进行超前推测,标定各突出煤层准确位置,确切掌握煤层的层位、倾角、厚度、顶(底)板岩柱、地质构造等煤层赋存情况及瓦斯状况。

为安全揭煤提供可靠的资料。

在瓦斯突出工区施工时,在距煤层垂距5m处的开挖工作面打瓦斯测压孔,或在距煤层垂距不小于3m处的开挖工作面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

以钻孔排放煤层瓦斯作为防突出的主要手段,排放前钻孔实测煤层的排放有效半径,据以调整排放钻孔有效参数。

建立稳妥可靠的通风系统。

揭煤施工前,全面检查风门、风管、风机及电源等,保证风机的正常运转,备用风机保持良好的状态。

瓦斯安全技术措施⑴施工方法隧道通过瓦斯地段施工方法宜采用全断面开挖,因其工序简单、面积大、通风好,及时进行封闭,能够很快缩短岩层的瓦斯(天然气)放出时间,缩小围岩暴露面时间。

采用平行导坑施工时,不使用的横通道易迅速封闭,作为排除瓦斯(天然气)回风流巷道,应特别注意对瓦斯浓度的检查,不准超过规定。

⑵瓦斯隧道掘进、支护和衬砌施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①瓦斯隧道施工中应尽可能的进行辅助坑道及正洞的超前探测,探明前方瓦斯情况,做到事前预测预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杜绝事故发生。

②在软弱破碎岩层掘进采用超前支护或预注浆,防止坍塌或瓦斯突出。

③爆破后及时喷锚支护,及时施做二次衬砌,及时封闭瓦斯,保证拱、墙、仰拱衬砌能够形成闭合整体。

衬砌完成后应及时注浆,充填空隙,封闭瓦斯。

⑶瓦斯隧道施工通风安全技术措施①瓦斯隧道施工期间必须加强瓦斯监测和施工通风。

瓦斯监测必须制度化,设立《瓦斯班(日)报表》、《瓦斯记录表薄》,坚持“一炮三检”制,在现场及时公布瓦斯记录,专职管理人员必须随时掌握瓦斯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施工通风系统应配置备用设施。

②各掘进工作面独立通风,不和其它工作面串联通风。

正洞各处的瓦斯浓度稀释到%以下;用平行导坑作巷道式通风的回风道,平行导坑的瓦斯浓度应小于%。

⑷洞内施工用电安全措施①所有洞内机电设备,不论移动式或固定式都必须采用安全防爆类型;在进风巷道中,可采用安全型照明灯,但在工作面或回风巷道中,必须采用矿用防爆型照明灯;禁止洞内电气设备接零;检修和迁移电气设备(包括电缆移动、更换防爆灯泡)必须停电进行,不准带电作业。

普通型携带型测量仪表(电压,电流功充率表等)只准在瓦斯浓度1%以下的地点使用;电缆的连接或分路时,必须使用防爆接线盒;电缆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必须用与电气设备的性能(防暴型和矿用性)一致的接线盒;洞内任何操作人员(包括电、钳工),不得擅自打开电气设备进行处理。

电气设备的修理工作应在洞外进行;不准使用不合格的绝缘油;瓦斯隧道供电,应采用双回路直供电源线路;防爆性能受到破坏的电气设备,应立即处理或更换,不得继续使用;洞内使用的各种机电设备,必须安设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洞内各种机电设备的开关、保险丝盒等均应密闭,主要闸刀应有加锁装置。

②为了防止地面雷击波在隧道中引起瓦斯爆炸,必须注意以下几点:a、经由地面架空线路引入隧道中心的供电线路,必须在隧道洞口外安设避雷装置。

b、由地面直接铺入隧道的轨道,露天架空引入(出)的管路,都必须在隧道口附近将金属体进行不小于两处的良好集中接地。

c、通讯线路必须在洞口处装设熔断器和避雷装置。

d、每月必须测定一次接地电阻值。

接解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电阻值,不得超过2n,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同接地网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或其他相当接地导线)都不得超过1Ω。

③洞内照明a、使用电灯照明的规定:电压不得超过127V;输电线路必须使用密闭电缆,严禁使用绝缘不良的电线及裸体线输电;使用的灯头、开关、灯泡等照明器材必须为防爆型。

相关主题